Toggle navigation
孝爱主页
在线充值
不忘初心,追根溯源,祭拜先祖,家道斐然!
登录
注册
帮助
转为繁体
网站导航
纪念馆首页
纪念馆
生日/忌日
在线讣告
深情感文
时空信箱
时光留影
服务专区
进入个人中心
帮助
转为繁体
0
我的消息
退出
主站
[
切换城市
]
搜索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Toggle navigation
孝爱首页
纪念馆
私人馆
名人馆
恩师馆
恩师馆
家谱
许愿祈福
VIP特权
资讯
新闻资讯
热点聚焦
周公解梦
人物篇
情爱篇
生活篇
物品篇
身体篇
动植物
鬼神篇
建筑篇
自然篇
杂谈篇
殡葬文化
铭文典籍
丧葬祭祀
宗教信仰
风水文化
心灵辅导
政策法规
现代殡葬
易经命理
黄道吉日
服务专区
免费创建纪念馆
用户免费注册
完善纪念馆资料
纪念馆创建成功
金刚经的智慧不生烦恼降伏其心
从通达空、无住入手,烦恼自然不生,其心自然降伏。(图片来源:昵图网 摄影:venusian) 学习佛法,首先应该知道佛法能解决什么问题。如果对此没有明确的认识,一定尚未树立正信。因为不明了佛法能够解决什么问题,也就不知道学佛究竟是为了什么。 从《金刚经》来看,佛法就是解决心的问题。此经当机者须菩提向佛陀请教: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发布时间:
2023年12月07号
木鱼精神精勤修学是解脱的保障
木鱼用来警策大众用功,让大家凝心一处,不起杂念。(图片来源:资料图) 在佛教寺院的佛事活动中,木鱼是最常用,也是最主要的法器之一,不管是诵经礼忏,还是念佛上殿,都要用到木鱼。很多人不仅要问:寺院里面念经为何总要用木鱼呢?因为即使在晚上,鱼在水里也不会闭眼睡觉,为了勤修道业,用木鱼来警策大众要抓紧时间来用功办道。另外,寺院早晚上殿,木鱼用来引导僧众把握诵经时的轻重快慢,让大家凝心一处,不起杂念。 ....
发布时间:
2023年12月07号
道坚法师:敬佛不必烧纸钱
我们应该以学习和忏悔的心态来拜佛。(图片来源:资料图) 近来看见一些不明就里的居士或香客,手里拿着一大把冥钱在化纸炉里焚烧,嘴里念叨一阵,以为给佛菩萨烧了许多的钱,达到了送礼的目的,可保一生平安。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方式,因为冥钱是纪念先亡祖考之物,而不是敬佛用品。我们进寺院,应该以学习和忏悔的心态,而不能以世俗请客送礼的贿赂心理来拜佛。 一、冥钱的起源 中国人注重生养死葬中的丧葬文化,有其内....
发布时间:
2023年12月07号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菩萨不能成就人的贪念
菩萨不能成就人的贪念,人得正求才是有功德的事。(图片来源:资料图) 观世音菩萨救我们三灾八难,和我们众生有缘。读诵到这一品,我们要知道法义在哪里。我们众生受持《妙法莲华经》,那么谁来保护我们呢?我们有难处,求谁问谁去呢?这个世界肯定是魔难重重啊;所以佛告诉我们,谁要受持《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就护佑谁。由于你拥护、受持《妙法莲华经》的功德,观世音菩萨才来保护。受持《妙法莲华经》的人,观世音菩萨....
发布时间:
2023年12月07号
当下是道场修行是每一刻的事
我们一直在寻找,想从这个世界上,为这个身心找到一个安身之处。我们去赚取财富,制造许许多多的关系,学习各种知识,不断地参与各种训练,为什么呢?就是想为自己找一个安身立命之处。那么,这么久以来你找到了吗?你想从哪里去找呢? 佛教里有一首偈子: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尔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这首偈子说的是:所有的道场都不在别的地方,觉悟不在别的地方,佛不在别的地方,和平安乐不在别的地方....
发布时间:
2023年12月07号
《八大人觉经》菩萨是怎么修行的
我们来看这部经,题目叫《佛说八大人觉经》,东汉安世高翻译,他是安息国人,安息国就是现在的伊朗高原。沙门是一个音译词,有时候写成桑门,桑树的桑,是古代印度对各种宗教出家修行人的泛称,并不是专指佛教的。 佛教传到中国来以后,在很长时间内从印度、从西域各地到中国来传教的高僧,他们的名字往往有一个姓,这个姓在刚开始的时候是我们汉地人概括的代称他所来自的地方,比如说安就是安息国,凡是从安息国来的和尚都姓安....
发布时间:
2023年12月07号
《佛说离睡经》贪睡怎么办?
财色名食睡,睡眠是五盖之一。佛陀为目键连尊者阐明十种远离睡眠的方法。 编者按:高峰妙禅师修行时,他一想要打坐,睡魔就来叫他睡觉,就昏沉。所以他就到倒挂莲花那个地方去打坐。那里好像一个莲花倒挂着似的,他在上面坐着,如果一睡觉就会跌到下面万丈的悬崖,粉身碎骨。他想:你要怕死就再也不敢睡了,不然的时候,你总睡觉。自己对治自己这个睡魔。谁知,这个睡魔还跟着他,财色名食睡这五欲还跟着他。睡眠是五盖之一,修....
发布时间:
2023年12月07号
净慧老和尚:学佛学什么?
一、学习佛法以增进道德戒学 佛教的戒条有很多种,但均以五戒为基础。五戒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根据佛教这五条戒律去修行,去增进道德,那么,我们自然就是道德高尚的人、受人尊敬的人,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都是一个模范成员。 (一)不杀生所谓不杀生,主要是指不故意断人命,其对象是以人为主,而不是昆虫等等。有信徒问:走路踩死了蚂蚁怎么办?蚊子咬我能不能打?这些顾虑....
发布时间:
2023年12月07号
《心经》与玄奘法师的殊胜经历
玄奘法师是过来人,只要是佛法,那都是无上甚深微妙法,都是百千万劫难遭遇,都一定要信受奉行,相信它是真实不虚。(图片来源:资料图) 现在流通最广的《心经》译本就是玄奘法师翻译的。在玄奘法师之前,还有鸠摩罗什翻译的《心经》。 玄奘法师本人就是持诵《心经》的受益者。大家都知道玄奘法师在去印度取经的路上,万里孤征,经流沙,过火海,受尽种种苦难。这些苦难有的是来自道路险阻,有的是来自自然界的恶劣气候,也....
发布时间:
2023年12月07号
《佛说十善业道经》: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修学一切佛法,都要以十善业道为基础。(图片来源:资料图) 编者按:《佛说十善业道经》是所有经典中最基本的一部。我们修学一切佛法,都要以此经的核心内容十善业道作为基础。善恶的标准在经中讲得非常清楚: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如果所有人都能奉行五戒十善,那么这个世界就是极乐世界、人间净土、太平盛世。 大唐于阗三藏实叉难陀奉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
发布时间:
2023年12月07号
首页
«上一页
607
608
609
610
611
612
613
下一页»
尾页
共7981页,到第
页
确定
在线咨询
CONSULT
QQ客服
CONSULT
微 信
扫一扫
推广合作
EXTEND
分 享
SHARE
返回顶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