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专属网络思念空间

个人纪念馆,能让往生者的一生故事得以完整的留存,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使家属无论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网络来祭拜往生者,传递思念之情,真正做到让爱与思念没有距离、生命的故事永久流传。

追梦(二十三)

又是两年多了 疫情还是不断 烦恼也不断 烦恼难断 王子奇三岁了 王乐回国了 王易退役了 七号二蛋也好 可可处对象了 我有两年多没去太原 一年多没见我妈了 除了可可每周回来 其他孩子都长时间不见了 我还好 身体还行 心境也比以前开阔了 就是工作有些熬人 到平泉二校一年了 一天到晚上下班呆在学校 教的二三年级学生吵吵闹闹的 学校的教学和管理还是老一套 死气沉沉的有点烦 昨天被校长骂了 因为打学...

清明时节念亲人

一年一度清明时, 二老二人在天堂, 三生有幸是一家, 四时八节想你们, 五更时分您走了, 六六大顺保平安!

来世更清明(之二)

??? 再省家事,儿子我对你晚年行为方式多了些理解。做为一个文化小学之人,您一生对家庭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已经十分不易!过去我对您要求过高,现在回想起来,自己也在深深反思。多些感恩,少些抱怨,才是为子之道。 ??????? 家庭不睦,自诩长子之人当负一半责任。其在遗产继承过程中的所做所为,让我更加清醒认识到,您当时为家庭和睦已经做出很大的隐忍,当然还应该有更理智的方法去解决家庭矛盾。但我们子女不能...

想念您

女儿想念您,很想念您。 过年没有回家也没能去看您,心里很难过。真的想您,从小到大一辈子的感恩记忆。您带女儿出门,总是把女儿放在脖子上,女儿多看一眼的东西,都会送给女儿,红色小棉袄,红色小皮靴,女儿爱吃的拔丝,及时做着很费劲,您也总是抽空做给女儿,女儿到现在仍记得的,很甜很甜是被宠着幸福的味道。您最喜欢打牌,但只要看到女儿,总是笑着照顾女儿,女儿知道虽然您没说过爱女儿,但您很爱女儿,父亲的爱是无声的...

我的父亲母亲

 公元1930年农历七月十六日,父亲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家庭,经历了两个不同的社会,命运坎坷,历尽磨难。爷爷去世的早,留下一个娇弱的母亲,父亲上面有一个姐姐,下面有俩个弟弟。小弟弟很小就夭折了。无依无靠的父亲经历了什么样的童年,我们无法想像。父亲天资聪慧,以优异的成绩上到了高校毕业。无奈家庭条件的限制,被迫辍学。少年时期担负着全家重担,上有娇弱的像大小姐一样的妈妈,下面又要照顾好弟弟。父亲在十几岁时,...

思念和汇报

又到清明节了,老爸老妈您们在天堂还好吗?我们都很想念您们,近两年有疫情暴发,先是国外,现在国内也有了,儿女都不能亲自给您们扫墓,可以在网上祭奠您们。想跟您们唠唠家常,家里又给您们添了个重孙女儿Irene,8个月了,很乖,长的像赢心,如果您们活着,看到您们的重孙子和重孙女们一定很高兴。想起您们对我们儿女无私的奉献,我们小时候感觉生活还挺幸福的,无忧无虑的,人就是这样一辈子一辈子的传承,现在到了我们这...

开国少将邹衍逝世,享年107岁

赣州兴国籍开国少将、原沈阳军区副政委邹衍同志,4月1日晚在沈阳逝世,享年107岁。据介绍,邹衍,又名邹衍桃,江西省兴国县人,曾任定边中心县保卫局局长,后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保安处政治处主任、东北公安部队副政治委员、沈阳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副政治委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听毛泽东讲话后,真正明白了革命的意义《解放军报》2021年9月相关报道介绍,1915年11月,邹衍出生于江西省兴国县崇贤乡石角...

30年的思念

爸妈我来看您了。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三十年了我从来没有忘记这一天,这一天也是一个伤心悲痛的日子,三十年前爸爸您离开了我们。那天是个星期天,我们来到爸妈家中午吃完饭就打麻将,刚打了没几圈爸说他难受休息一会再玩儿,谁知道他躺在床上就大汗淋漓,呕吐起来,我们一家人不知所措,我们连忙用车把爸往医院送,到了医院已经没有了生命体征,就这样爸永远是离开了我们,哪一年他才64岁,一切都是那么的清晰,难忘,转眼间...

毛泽东——我们永远的领袖 ——纪念毛泽东主席逝世二十八周年

毛泽东——我们永远的领袖——纪念毛泽东主席逝世二十八周年纤夫毛泽东主席逝世已经二十八周年了。二十八年来,以党内资产阶级为首的反动派,在篡夺了党和国家的领导权,瓜分了国有资产的同时,他们对毛泽东及其事业,疯狂地发泄出刻骨的仇恨。他们作“决议”,发文件,写文章,做报告,以红头文件与“民主墙”相结合,官方舆论与小道谣言相结合,头面人物写《回忆录》与接受洋鬼子“采访”相结合,公开叫嚣与指桑骂槐相结合的各种...

赵兰香:非耿飚不嫁

国务院原副总理耿飚夫人赵兰香同志于2022年7月2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公开资料显示,赵兰香1923年出生在甘肃庆阳。1939年,年仅16岁的赵兰香参加革命,成为庆阳县第一个走出家门参加革命工作的女性。1941年,赵兰香在陇东抗日根据地与八路军129师385旅副旅长兼副政委耿飚结婚,194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学部学习, 1944年参加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期间,赵兰香参加了四平保卫战、解放保定、...

张志坚同志逝世

中央编委办公室原主任张志坚同志,因病于2022年6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张志坚同志逝世后,中央有关领导同志以不同方式表示哀悼并向其亲属表示慰问。张志坚,1937年5月生,四川攀枝花人。1960年8月参加工作,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4月至1986年8月先后任劳动人事部计划劳动力局处长、局长。1986年8月至1988年4月先后任劳动人事部党组成员、综合计划局局长,副部长、党组成员...

安德烈斯 埃斯科巴

安德烈斯 埃斯科巴,哥伦比亚足球运动员,场上司职中后卫。1994年美国世界杯对阵美国队的比赛中,埃斯科巴制造了一个乌龙球,并因此在回国后不久被枪杀。

著名收藏家、版本目录学家潘景郑旧得并跋《说文答问疏证》简介

著名收藏家、版本目录学家潘景郑旧得并跋《说文答问疏证》简介《从著砚楼读书记看潘景郑对图书的考鉴》(郑华栋)记录,潘景郑曾得刘刻本《说文答问疏证》,潘先生取之与姚本对勘,发现“姚本间有一二正刘之误”,于是得出“其精审盖居刘本上矣”(《著砚楼读书记》P34)的鉴定结论,这就是潘先生依据内容文字鉴定版本优劣的手法之一,令学界多以效仿。《说文答问疏证》(参见插图)是清代文字学家薛传均对钱大昕《潜研堂集》中...

著名收藏家、版本目录学家潘景郑 赠沈津之墨迹欣赏

著名收藏家、版本目录学家潘景郑赠沈津之墨迹欣赏潘景郑先生赠给沈津的墨迹一(见插图1)。释文:盛年奋志,点检琳琅。书城长护作梯航。廿龄精业,明眼丹黄。几多锦字,纷留篇章。徙倚图府,晨夕相商。多君才智证高翔。苏宅碎墨,收拾珍囊。摩挲老眼,欣看腾芳。 调寄赞成功 沈津同志留念葵亥年新春寄漚潘景郑 时年七十有七印鉴:景郑倚声 葵亥七十七老人参见“澎湃新闻”之“沈津谈上海图书馆旧事”(https://m.s...

著名收藏家、版本目录学家潘景郑递藏 《文选六十卷》简介

著名收藏家、版本目录学家潘景郑递藏《文选六十卷》简介《文选六十卷》(内容参见插图),(梁)萧统辑,(唐)李善注。明末虞山毛氏汲古阁刻本。线装。版框尺寸,长21.3厘米,宽15.1厘米,半叶十二行,行二十五宇,小字双行三十七字,白口,左右双边,单黑鱼尾。全书有朱、墨、黄三色笔眉批、圈点。书中钤“愚斋图书馆藏”、“红椒山馆”、“潘承弼藏书印”、“塔射园”、“廉让居珍藏”、“丁丑以后景郑所得”、“潘承弼...

著名收藏家、版本目录学家潘景郑旧藏 砚拓片欣赏

著名收藏家、版本目录学家潘景郑旧藏砚拓片欣赏潘景郑先生藏砚拓片(见插图),旧拓本,6张,纸本,散页。钤印:景郑藏砚,潘景郑(1907-2003,),潘景郑(1907-2003),原名承弼,号寄漚,字良甫,江苏吴县(现苏州)人,近现代著名收藏家、藏书家、版本鉴定家、版本目录学家,殢柳词人,“宝山楼”藏书的拥有者之一,自有“著砚楼”收藏雅号。参见“雅昌艺术网”( https://auction.art...

著名收藏家、版本目录学家潘景郑递藏 稀见词集四种合册简介

著名收藏家、版本目录学家潘景郑递藏稀见词集四种合册简介徐乃昌、潘景郑旧藏稀见词集四种合册(见插图),清嘉庆以来刻本,纸本线装一册钤印:訒盦老人六十以后力聚之书子孙保之、徐乃昌马韵芬夫妇印、景郑词籍、訒盦经眼。尺寸:27*16.5cm。该册由多种词集合装,文人清玩所装。主要内容为:1.庆己巳刻,元和张诩撰《露华榭词》存一卷,徐乃昌、潘景郑等旧藏钤印,卷一下有“辛巳十月初九日阅”朱笔识;2.疑道光年间...

著名收藏家、版本目录学家潘景郑旧藏 “许玉瑑致陈倬” 笺释赏析

著名收藏家、版本目录学家潘景郑旧藏“许玉瑑致陈倬” 笺释赏析“许玉瑑致陈倬”信笺(见插图1),为潘景郑先生旧藏。释文:手谕敬悉,指照留办。请封。大著《洞仙歌》,当细细读之。足下案牍纷披,口事驰驱,尚能按腔定律,其精神已胜人百倍,佩服佩服。读竟能否效颦,尚不可必,日内即当奉缴也。手此,复请培兄①亲家大人台安。弟赓飏②顿首钤:景郑持赠潘景郑题记(见插图2): 吾吴前辈许玉瑑先生原名赓飏,字鹤巢,少受...

潘景郑致陈鸿舜信札赏鉴

潘景郑致陈鸿舜信札赏鉴潘景郑 致陈鸿舜信札(见插图),旧写本,一通一页,尺寸28.1×17.8cm。提要:信中提及重要戏曲文献《瑞鹤山房抄本戏曲四十六种》,此文献是晚清昆曲名伶杜步云所抄,包括昆曲曲本四十五种,戏曲理论著作一种。对戏曲演出者、研究者具有极高价值,版本珍贵,曾为苏州著名藏书家潘景郑所得,后入藏北京大学。此信札即为潘景郑与北京大学教授陈鸿舜商谈《瑞鹤山房抄本戏曲四十六种》归公事宜。 ...

童年到壮年

因为没有自己的土地,所以从童年起给地主徬青(种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归合作社在荞麦他拉乡石人沟村后随其五弟迁入天山镇,老年被其大侄子戴玉儒家赡养终老一生。
  共13445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