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专属网络思念空间

个人纪念馆,能让往生者的一生故事得以完整的留存,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使家属无论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网络来祭拜往生者,传递思念之情,真正做到让爱与思念没有距离、生命的故事永久流传。

献给爱妻我的日记《最后的日子》6

2010年5月18日、星期二、睛、晚:9:30分 今天早上她没吃东西,说是光想吐,只是简单的吃了一个蛋清。中午吃了就睡了,等我4:50下班回来做了点稀饭,她喝了一小碗,吃了一个海参,晚饭前吃了半块香瓜,晚饭前她说吐了一次,晚上8点多说,吃下去的东西想吐出来,在沙发上躺了一会,没吐就睡了,睡前测体温36度血压120-94。今天晚上精神不太好,病病秧秧的样子,我怕她晚上饿了在她的床前放了一个烧饼和...

路易·艾黎:中国给了我生活的目的

日期:2010-08-07 来源:文汇报 2009年12月8日,人民大会堂西大厅。中国缘10大国际友人颁奖典礼正在这里举行。获奖者是5600万中国网民投票选出的,涵盖了新中国成立前后100年间对中国帮助最大,最受中国人民爱戴的十位国际友人。专程从新西兰赶来的菲利帕女士代表已故伯父接受这个荣誉,她手中的翡翠奖牌上,镌刻着一个伟大的名字路易艾黎。 路易艾黎在中国长达55年的奋斗经历已经成了新...

献给爱妻我的日记《最后的日子》6

2010年5月18日、星期二、睛、晚:9:30分 今天早上她没吃东西,说是光想吐,只是简单的吃了一个蛋清。中午吃了就睡了,等我4:50下班回来做了点稀饭,她喝了一小碗,吃了一个海参,晚饭前吃了半块香瓜,晚饭前她说吐了一次,晚上8点多说,吃下去的东西想吐出来,在沙发上躺了一会,没吐就睡了,睡前测体温36度血压120-94。今天晚上精神不太好,病病秧秧的样子,我怕她晚上饿了在她的床前放了一个烧饼和...

胡耀邦为陶峙岳追悼会送花圈

新华社长沙1月10日电 (记者刘志权)今天上午,湖南省老干部活动中心金秋堂一片庄严肃穆。国家副主席王震和各界代表共500多人在这里痛悼上月在长沙永辞人世的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早期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锋战士、著名爱国将领陶峙岳同志。   在哀乐声中,与会者静静地默哀,追念逝者崇高的品德和不朽的功绩。   陶峙岳同志,是在去年12月26日走完他97年人生之旅的,生前曾任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会场正...

陶先运:我是陶峙岳的侄孙女

十五岁的我是偷偷去当兵的。当时,由于眼睛近视,营养不良,体重太轻,身高不够,在体检时被刷下来了。我十分委屈地站在那里,一直不肯走。   小鬼,快回去吧,明年再来。一位军官对我说。我哭着说,不,我不回去。体检都结束了,我还站在那里。熊晃将军扶着栏杆,站在楼上,他注意到了我。 招兵的军官对熊晃说,政委,这小鬼已站在这里半天了,怎么说也不走。她年龄、体重、身高都不够。我接过那军官的话,说,不让我当...

陶峙岳-人物生平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11年入武昌陆军第三中学堂,参加武昌起义,旋入同盟会。1916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历任湘军营长、团长,曾参加护国、护法之战。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独立第2师团长。后任第40军3师副师长,代理南京卫戍司令,第3师师长,第8师旅长、师长。 抗日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拥护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对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积极投身抗日战争。1937...

陶峙岳-人物简介

陶峙岳(1892.9.18~1988.12. 26)又名陶纪常、陶锄,别名岷毓,湖南省宁乡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 陶峙岳生于湖南省宁乡县一个大地主家庭,他家拥有一座庞大的庄园,上百间砖瓦房。小时候的陶峙岳生活优裕,不知人世的艰辛。陶峙岳6岁就开始读书,12岁考入长沙城南师范附属小学,接受儒家教育,儒家的思想在他的内心打下了深深的烙印。陶峙岳从小聪明好学,两年以后就考入求忠中学,由于学校管理...

老爷爷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宫文田同志于1947年10参加莱西水沟头战役牺牲,享年37岁。生前职位:华野十三纵二十八营指导员。惨重的战役结束,宫文田同志骑战马查看现场,被埋伏的敌人炸弹夺去生命。牺牲的惨重,被山东省政府授予宫文田后人亲属最高荣誉烈士家属称号。营指导员这一职位在当时全省屈指可数。为纪念宫文田同志,现已有栖霞桃村烈士陵园、莱西烈士陵园分别建立坟墓以供后人敬仰。

荀慧生-人物评价

京剧四大名旦之一的荀慧生先生是一位值得中华民族骄傲,值得后人敬仰的艺术大师。 荀慧生即非梨园世家,又无权贵支撑,他从一个一字不识的农村的穷孩子六岁被卖到戏班学唱梆子,在二十七岁就荣获京剧四大名旦的桂冠,成为与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并驾齐驱,独领风骚几十年的艺术大师!二十八集电视连续剧《荀慧生》以大量祥实的史料,以鲜为人知的故事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真实的令人信服的荀慧生;一个历尽坎坷,令人荡气廻肠的荀慧...

荀慧生与吴昌硕

来源: 博宝网   吴昌硕爱好京戏,并与京剧大师梅兰芳之间有诗画之交,此已有人着文谈起过,但他与另一位京剧大师荀慧生也有着不少交往,却从无专文谈起,此处略作补述。   荀慧生是京戏中荀派艺术的创始人,与梅兰芳创梅派、程砚秋创程派、尙小云创尙派,合称京戏四大名旦。昔时唱戏名角多通诗赋,喜好书画,如梅兰芳、程砚秋、兪振飞等均擅此道。   荀慧生在一九二一年秋到沪献艺,因仰慕吴昌...

荀慧生-活动年表

1916年10月6日,农历丙辰年九月初十日:荀慧生出师荀慧生出师。   早在1907年荀慧生被其父买给梆子艺人庞启发为徒,按照常规1915年就应出师,由于荀父与庞启发在荀慧生学艺的契约上没有标明具体的出师时间,荀慧生在学艺后期红极一时,给师傅赚了很多钱,庞启发不让荀慧生出师,威胁并软禁了他。后在李洪春、尚小云的帮助下逃走。由白社及三乐班主李继良出面,以折衷办法达成协议,延长出师时间两年,...

荀慧生纪念馆

荀慧生纪念馆奠基仪式2006年11月27日上午在河北省东光县普照公园举行。荀慧生先生的长孙、著名导演荀皓,著名表演艺术家章金莱(六小龄童),荀慧生先生关门弟子、全国政协委员、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孙毓敏等,与当地官员一起出席了奠基仪式。

荀慧生-艺术传人

荀派艺术丰富多彩,流传极广。荀慧生一生收徒之众,不计其数,他指导和亲自传授的后人、学生、徒弟有:吴纪敏、金淑华、李薇华、王紫苓、宋德珠、毛世来、童芷苓、李玉茹、李玉芝、吴素秋、赵燕侠、小王玉蓉、张正芳、尚明珠、厉慧敏、陆正梅、宋长荣、李妙春、许翰英、刘长瑜、孙毓敏等,其长子荀令香工旦,其女荀令莱亦为其传人。 还有许多人虽未拜师,但多得其亲授。

荀慧生-艺术特色

  他对唱和念的要求非常严格,认为唱要以有限的腔调曲表达繁复错综的感情,而念白在与观众交流时比歌唱更直接、更有力一些。为此,他主张唱和念时生活感和艺术性两者结合,协调融洽,并与表情、身段的真实自然相一致,互为表里。这正是荀派表演的特殊风格。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在剧本、唱腔、表演、念白、到服饰等方面都进行了创新的实践与探索。在唱腔艺术方面荀慧生大胆破除传统局限,发挥个人嗓音特长,吸取昆、梆、汉、川...

荀慧生-代表剧目

荀慧生长年与陈墨香、陈水钟合作,编演了大量的新戏,在排演中得到王瑶卿的大力帮助。他演出的剧目有三百多出,大致有以下三类剧目:一是《绣襦记》、《丹青引》、《红娘》、《勘玉剑》、《钗头凤》、《鱼藻宫》、《红楼二尤》、《荀灌娘》等新编演的剧目;二是《贩马记》、《玉堂春》、《十三妹》、《得意缘》等增益首尾的传统剧目;三是从梆子移植为京剧的《花田错》、《元宵谜》、《辛安驿》、《香罗带》等将近四十出戏。其他剧...

荀慧生-艺术经历

  1900年1月5日出生于河北省东光县(现为阜城县)一个捻售线香的手工业之家。幼年家贫无以生计。(又说出生于贫苦的农民家庭)。1907年随父母到天津谋生,父亲将他与兄荀慧荣卖予小桃红梆子戏班学戏。不久其兄不堪忍受打骂私自逃走,只剩慧生,后被卖给河北梆子花旦庞启发为私房徒弟,自此,荀慧生沦为家奴,吃尽苦头,但他仍以巨大的耐力与毅力坚持每天练功。夏天穿棉袄,冬天穿单衣,头顶大碗,足履冰水,点香火头练...

京剧表演艺术家荀慧生诞辰

荀慧生,1900年1月5日生于河北东光县。原名词,又名秉彝、秉超,字慧声,号留香,艺名白牡丹,后用慧生。幼年在义顺和梆子班跟师庞启发学艺,习花旦。首次演出于天津魁星楼。1910年入京,师从梆子演员侯俊生,后拜众多名师,与众多名角同台演出,名重一时。从20年代起,他致力于京剧艺术革新的探索。由于他功底深厚,戏剧宽广,又出身梆子班,故能吸取梆子旦脚艺术之长,熔京剧青衣、花旦、闺门旦、刀马旦的表演于一炉...

顾均正-后期工作

建国后,随开明书店迁往北京,主持开明编务。致力于青少年自然科学读物的出版事业,1952年,转入中国青年出版社任副社长兼副总编辑。   历任民进中央委员会委员、常委、民进北京市委副主任委员、全国政协历届委员和第五届副主席。 全国科普创作协会第一届副理事长,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第一届理事等。   他的作品富有生活气息,密切联系实际,风格独特,构思严谨,既有思想性,又有科学性,他的创作形...

顾均正-工作性质

顾均正同志在一个很长时期内主要的工作岗位是编辑,不是专业作家。业余从事科普创作有不少的困难,因为他不能象专业科学工作者那样经常与某项科研工作或某些自然现象相接触,从而既有理性知识,也有感性知识,可以驾轻就熟,抓住一些关键性问题来写作;他的主要时间和精力要放在看稿改稿上面,往往是在精疲力尽之时,才伏案从事科普创作的。但是由于他对基础科学知识很熟悉,加以平日学习十分勤奋,并不断认真地在生活中间随时观察...

顾均正-创作态度

顾均正从事科普创作的态度相当严肃认真。为了撰写有关物理学方面的科普文章,往往要浏览许多科普刊物,搜集科技革新资料。正是因为他掌握了充分的材料,因此他才能够做到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写出富有坚实内容的作品。例如,为了写《不怕逆风》中的作品,他于1960年6月曾到上海参观了二十来个工厂和三个职工业余学校,并在那里举行了几次小型座谈会。其中许多文章的题材都是从参观中间得来的;为了创作例如《煤气储量指示计》...
  共13473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