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专属网络思念空间

个人纪念馆,能让往生者的一生故事得以完整的留存,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使家属无论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网络来祭拜往生者,传递思念之情,真正做到让爱与思念没有距离、生命的故事永久流传。

李忠信

李忠信(19161997)安徽省萧县人。一九三八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苏鲁豫抗日游击队排长,苏鲁豫支队连指导员,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第五旅十四团营教导员,县大队副政治委员,山东滨海军区第四团营教导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军区第二师四团参谋长,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二师四团副团长、团长,东北野战军第一纵队二师副参谋长,第四野战军三十八军一一三师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邵力子-社会评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苏友好协会副会长、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民革中央解放台湾工作委员会主席,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一、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常委等职,并积极参加新中国建设,首倡和推广节制生育,致力于国共第三次合作,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贡献了毕生精力,被誉为和平老人。

邵力子-逸闻趣事

西安事变中的邵力子   邵力子先生一生经历十分复杂,他1921年加入共产党,属于共产党早期党员。但是,在国共合作还没有破裂的1926年,邵就转入了国民党,而且转之前还征求过瞿秋白的意见。所以,他不能算是叛徒。   解放以后,邵力子一直住在东四五条,为人低调,深居简出。不过,由于他在国共谈判中作了不少贡献,被毛公称作和平老人,他生前的地位还是蛮高的。   东四居委会曾经多次...

邵力子在西安

  1933年3月,蒋介石为了削弱杨虎城将军的实力,以军政分治为名,免去了杨虎城的陕西省主席职务,专任陕西绥靖公署主任,主管军事。然后,调甘肃省主席邵力子任陕西省主席。   邵力子,是国民党元老。长期创办报纸刊物,鼓吹国民革命。后担任黄埔军校秘书长。自任陕西省主席后,邵力子曾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驻苏大使。1949年4月,作为国民党政府谈判代表赴北京参加国共和谈,后脱离国民党政府,参加新中...

邵力子-爱乡楷模

  邵力子热爱祖国,也热爱家乡,经常对亲友们说:每个人应爱祖国,爱家乡。我们的祖国和家乡也实在太可爱。不断勉励家乡人士要为祖国、为家乡增光,1933年3月上旬,他回故乡绍兴时,曾作过题为《从绍兴到世界》的演说。大意是:故乡是祖国的一部分,热爱祖国必然会热爱自己的家乡;如果你连故乡都不热爱,你还能谈到热爱祖国吗!他言行一致,既一贯热爱伟大的祖国,又始终关怀故乡的进步。   邵力子早年离乡,长...

邵力子-和平老人

  1931年,九一八事变,蒋介石采取不抵抗主义。举国上下,群情激愤,抗日怒潮涌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邵力子主张停止内战,唤起民众,准备抗战。   1933年春天,邵力子在任国民党陕西省政府主席。其时爱国将领杨虎城任陕西绥靖公署主任。他与杨将军实行军政分治,主要注意发展农林水利事业,开荒造林,兴修水利;并着力发展交通文化事业,力求造福民众,同杨虎城相处很好。后来张学良将军率东北军进驻陕西,...

邵力子-政治生涯

光绪二十八年(1902)乡试中举。三十一年入上海震旦公学求学,后转入复旦公学,结识于右任,成莫逆之交。三十二年秋随于右任赴日本考察新闻。三十三年春回国在上海协助于右任等办《神州日报》,进行反清宣传。同年再次随于右任赴日,在东京会见孙中山。三十四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宣统元年(1909)在上海创办《民呼日报》,因鼓吹革命,3个月即被查封,不久改名《民吁日报》,仅42天被迫停刊。次年至陕西高等学堂任教,...

邵力子-人物生平

1906年10月,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   1907年春回国,与于右任等一起创办《神州日报》,宣传反清思想。   1909年5月,在上海创办《民呼日报》,宣传革命思想,后遭反动当局扼杀。   10月,又创办《民吁日报》,继续革命宣传,又遭查封。   11月后,到陕西高等学堂任教,因宣传新思想被当局驱逐出境。   1910年夏末,重回上海,与于右任等人一起创...

邵力子-个人简介

邵力子曾任上海大学代理校长。并与柳亚子发起组织南社。后任上海《民国日报》总编辑。1921年加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任黄埔军校秘书长。1926年退出中国共产党。1927年后,任国民党司令部秘书长,中国公学校长,国民党甘肃省政府主席,陕甘省政府主席,国民党中宣部部长。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际反侵略同盟中国分会副主席,国民外交学会会长,中苏文化协会副主席,中华全国文...

邵力子:1949年因提“中山先生”遭怒斥

[导读]如果何其芳、赵树理这样的革命者怒斥邵力子这种民主人士的事发生在1957年以后,那毫不奇怪。1949年7月就发生这样的事,让我多少有些惊讶。    1945年,毛泽东与知名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在重庆。左起:张澜、邵力子、郭沫若、傅学文、张治中、毛泽东。 ■史鉴散照   ◎ 王彬彬 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这几日在家中胡乱翻书。漓江出版社出版的《2000年最佳随笔》(杜渐坤、...

民主人士邵力子先生逝世

1967年12月25日,邵力子先生在北京逝世,终年八十六岁。 邵力子,原名夙寿,字仲辉。浙江绍兴人。1881年(清光绪七年)生。前清举人。1907年赴日本留学,翌年加入同盟会。 归国后曾任上海大学代理校长,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1921年加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任黄埔军校秘书长,参加国民党改组工作。1926年蒋介石反共后,退出共产党。1927年...

路易·艾黎-其它相关信息

路易艾黎视察丽水抗战   《处州晚报》2005年08月15日报道 路易艾黎(RewiAlley),1897年出生于新西兰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38年发起成立工业合作促进委员会,并兼任国民政府行政院技术顾问。1939年去延安和晋西北,随后又去皖南新四军军部,协助兴办兵工企业。   1939年3月,路易艾黎来到丽水视察经济建设,当时的中共浙江省委书记刘英非常重视工业合作化运动,派浙江省委文化...

路易·艾黎-主要著作

著有诗集《工合》(1948)、《山丹笔记之页》(1950)、《充满生气的北京的片断》(1955)、《今日中国》(1957);散文《京戏》(1953)、《外蒙古之行》(1957)、《洪湖精神》(1966),论著《中国:古代瓷窑和现代陶瓷》(与加纳西合著)等。此外还有《艾黎自传》、《中国见闻录》等。还将一些中国古典诗集译成英文。

新西兰人的自豪

  从基督城驱车50公里,到达路易艾黎的故乡斯普林菲尔德镇。车刚一进城,便看到路边一个醒目的标志:路易艾黎纪念园。   纪念园正中是一尊石像,表现的是路易艾黎当年在山丹培黎学校向孩子们传授知识、技能的情景。石像左下角刻着两行小字:路易艾黎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新西兰和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   1960年,路易艾黎离国27年首次回到新西兰的时候,很多人不理解他当年的举动,艾黎不时读到...

路易·艾黎-历史评价

艾老一生做人的基本信条是给予,而不是索取。因此不论身处顺境逆境,都能不喜不惧,泰然处之。他献身造福中国人民的事业是心甘情愿的,毫无保留的、不求回报的。他从这种给予中得到满足,即使在得不到理解时,也能照既定目标一往无前地走下去,从战胜困难中充实自己的生活。他在回答一些青年人为什么你要留在中国时说,是中国给了他生活的目的,一个值得他为之奋斗的事业和内容日益丰富的岁月。他为能在千百万人民的队伍中有一个...

路易·艾黎-介绍中国

1952年艾黎来北京参加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被选为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联络委员会委员。1953年定居北京,此后曾多次参加国际和平会议。1961年至1965年他每年出席日本禁止原子弹、氢弹世界大会。1960、1965、1971年他三次返回新西兰探亲。1973年访澳大利亚。在探亲和访问期间,他在各地多次作报告介绍中国;还去朝、越、蒙和古巴等国访问。   解放后至1985年,艾黎主要从事写...

路易·艾黎-晚年生活

病痛   进入20世纪80年代,艾老的心脏病不时发作,一次又一次的皮癌手术令他十分痛苦。但他仍坚持每年一度的例行出访,而且仍对他过去工作过的偏远地区、建设中的工地,以及刚发生过水灾、地震等灾害的地方最感兴趣。改革开放、拨乱反正,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上来,这些新气象给他的晚年注入新的生机,令他快慰不已,但文革的后遗症和向西方敞开大门引发的新问题,又开始使他担心,深怕外国一些坏东西乘虚而入,让中国的...

路易·艾黎-工业合作社

1938年初抗日战争爆发后不久,艾黎与埃德加斯诺和佩格斯诺等中外友人发起工合运动,制定了在非敌占区建立工业合作社的计划,以此支援抗战。这项计划从一开始便得到宋庆龄和共产党的支持。5月,艾黎辞去在上海的职务去武汉;8月,中国工业合作协会成立。国民党政府迫于形势,不得不表面上支持工合,任命艾黎为行政院咨询工合工作的技术顾问。1939年1月,中国工业合作社国际促进委员会(简称工合国际委员会)在香港成立...

路易·艾黎-协助共产党

  路易艾黎,1897年12月2日生于新西兰坎特伯雷地区斯普林菲尔德镇。祖父是南爱尔兰移民,父亲是小学校长,母亲积极参加争取妇女权利的运动。艾黎有兄弟姊妹六人,自幼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和性格锻炼。1916年末,他中学未毕业便参加新西兰远征军赴欧作战,曾两次负伤并荣获军功章。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回国,与人合作办牧场。   艾黎从1927年至1938年在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消防处任防火督察、工业督...

路易·艾黎-人物性格

慈父形象   艾黎一生未婚。他的学生们曾问过他个中的缘由,他说,有了家就有了麻烦,就不能好好做事了。艾黎有4个养子,即聂家老大到老四,但在山丹的另一个培校老校友武忠说,艾黎真的养子只有两人,除了段士谋外,还有一个名叫黎雪。但聂家的4个孩子成人后,一直呼艾黎为父亲。山丹艾黎捐赠文物陈列馆现任馆长宋昌援引培校老校友杨春林的话说:在我们的心里,艾黎不是一个伟人,他是我们的父亲。说起艾黎的慈父形象,每一...
  共13473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