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专属网络思念空间

个人纪念馆,能让往生者的一生故事得以完整的留存,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使家属无论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网络来祭拜往生者,传递思念之情,真正做到让爱与思念没有距离、生命的故事永久流传。

艺术经历

自幼受到家庭良好的艺术熏陶。5岁登台演娃娃生,7岁开始练基本功,8岁入荣春社长、喜科学武生。不久,尚长麟就像他父亲当年由学武生改学青衣旦角一样,也改学旦角。10岁正式演青衣花旦。凭借他父亲在京剧界的声望,先后向李凌枫、于连泉(筱翠花) 、赵桐珊(芙蓉草)、陶玉芝、侯瑞春、朱胜富等学青衣、花衫、刀马旦、武旦,学习《霸王别姬》《醉酒》《荒山泪》《得意缘》《小上坟》《坐楼杀惜》等剧。16岁时,又拜荀慧...

代表剧目

  尚长麟工旦角,尚先生让他兼学梅、尚、程、荀、筱五大流派,称为五大门。长麟先生自幼就不断轮换演出这五大流派的戏,成年以后,他不但成为尚派艺术的嫡传继承人,演出的尚派名剧极为精湛,很具乃父风貌。演梅派的《贵妃醉酒》;程派的《荒山泪》、《锁麟囊》;荀派的《红娘》;筱派的《红梅阁》、《大劈棺》等代表作,也都头头是道。其他代表剧目还有有《失子惊疯》《汉明妃》《红鬃烈马》等。整理发表了尚派名剧《峨眉剑》。

从艺经历

她自幼受到艺术熏陶,父亲教她唱《女起解》、《贺后骂殿》,8岁开始练功,三十年代末,她曾向雪艳香学艺,不到半年,这位启蒙老师因家庭所累,辞她而去。她15岁时,她正式拜京剧名旦戴绮霞为师,不但写了契约,还被改从师姓。从此,戴绮霞的丈夫王韵武教把武功、把子,跌打翻扑等基本功。戴绮霞教她文戏。她刻苦练功,不但学习花旦戏,还学习老生戏、花脸戏、小生戏、武生戏和老旦戏,并注意向话剧、楚剧、汉剧和杂技演员学习...

拜师学艺

  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正在昆明挑班演出的关肃霜从此扎根昆明,开除了攀登艺术巅峰的学习、钻研及探索创新。一九五九年,她拜梅兰芳为师,先后向梅师及程砚秋等大师求教,学到了许多表现少女内心的精湛艺术技巧,使她的舞台表演艺术得到了进一步升华。后来她演的《宇宙锋》、《玉堂春》、《霸王别姬》、《人面桃花》、《红娘》等戏,唱、念、做、打、舞,情真意切,喜怒哀乐发自内心,与早期演技相比,更高一筹。

艺术评价

她还擅长反串小生,她演《白门楼》,把吕布演活了。开始的〔西皮二六〕她唱得潇洒、倜傥,加上得意忘形、不可一世的表演,充分表现出这个有勇无谋酒色之徒轻佻狂妄的心理状态。后面,吕布身披锁链已成阶下囚,但表面上还很蛮狂。斥骂貂蝉,唱的也是一段〔西皮二六〕。这段〔二六〕与开始的〔二六〕在运腔使调上都有显著不同,这段〔二六〕吐字发音挺拔、激越,唱出了吕布愤恨、恼怒、骄横的情绪,突出了他愚妄的性格。后边大段的...

艺术经历

1925年8月20日,在鸣盛社支持一年有余后,社长果湘林先生不胜劳烦,程艳秋亦不忍老岳受累,决定自行出面组班,特聘梁华亭先生任社长,经理内外社务,改组鸣盛社为鸣和社,班底成员有郝寿臣、侯喜瑞、曹二庚、慈瑞泉、郭仲衡、文亮臣、金仲仁、王又荃、周瑞安、李洪春、张春彦、董俊峰、李多奎等原和声社老伙伴。请高登甲先生抱本子任后台管事,文武场面则有琴师穆铁芬、鼓师杭子和、陈鸿寿及锡子刚等。由金仲荪任编剧,程...

献给爱妻我的日记《最后的日子》5

2010年5月17日、星期一、雨、晚:9:30 她今天睡的晚,刚睡了体温36度,在中午我到医院时,孙刚给我说:要出院,让我把东西收拾一下带回去,过了会我去了一趟卫生间小便,回来时孙刚又给我说:不出院了明天上午要打化疗,我一听有点急,原因是,孙强现在身体太弱轻经不起化疗反映的,打化疗肯定会吐,她本来就吃不上饭现在就光吐,,要是再打化疗,我想她会受不了,我给孙刚说:最好不要打,孙刚说:是盛主任说的...

人物贡献

民主革命时期,1906年从日本回国,积极参与昆明人杨振鸿等组织的兴汉会,成为中坚力量。1920年重视云南省的文化教育,支持唐继尧创办东陆大学(今云南大学)参与筹备东陆大学工作。1922年被任命为东陆大学名誉校长,并连续担任三届校董事会董事。1923年孙传芳、段祺瑞、张作霖的代表与各省的代表在上海的会谈,联名通电曹锟贿选,仍然作为云南省的代表出席。    大革命时期,1925年3月任命其(...

献给爱妻我的日记《最后的日子》5

2010年5月17日、星期一、雨、晚:9:30 她今天睡的晚,刚睡了体温36度,在中午我到医院时,孙刚给我说:要出院,让我把东西收拾一下带回去,过了会我去了一趟卫生间小便,回来时孙刚又给我说:不出院了明天上午要打化疗,我一听有点急,原因是,孙强现在身体太弱轻经不起化疗反映的,打化疗肯定会吐,她本来就吃不上饭现在就光吐,,要是再打化疗,我想她会受不了,我给孙刚说:最好不要打,孙刚说:是盛主任说的...

人物著作

20年代末,他又出版了《故都宫阁梨园秘史》,介绍了戏曲演员在宫廷演戏的团轶事,成为《梨园影事》的姊妹篇。   自20年代后期起,徐慕云便着手著述《中国戏剧史》。这是一部长约30万字,史料丰富,体例完备,在当时具有权威性的戏曲史论专著。1959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他与黄家衡合写的《京剧字韵》,也是一部学术性很高的专著。   为了贯彻党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戏改方针和演出需要。他奋...

艺术成就

 光绪十五年(1889年)创福寿班,十九年(1893年)又创小福寿班,掌班时间甚久。光绪十二年(1886年),余玉琴到北京加入时小福领导的四喜班。首次登广和楼,与谭鑫培、时小福同台演出,技艺精巧,配合默契,举座皆惊。   二十三年(1897年)建广兴园,为内廷供奉,最得光绪帝宠悦。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余玉琴避乱沪粤。乱平,奔河南迎驾,归京后,朝廷嘉赏益多。宣统三年,又创...

人物经历概述

1923年4月26日,程砚秋与果素瑛在北京前门外取灯胡同同兴堂饭店举行结婚大典。原名果秀英,素瑛名为与程结婚后程的恩师罗瘿公所改。梨园之后,父亲果湘林工旦角,母亲余素霞是晚清同光十三绝之一余紫云的女儿、余叔岩的大姐。果素瑛全力支持丈夫的艺术事业,教子匡夫,持家谨慎,做出不少贡献。以其清廉的操守,刚正的为人,受到文化界、戏曲界的尊重。长期担任全国政协委员,于1986年8月病逝于北京报子胡同宅邸。果...

书画鉴定方面的造诣

  张珩在中国书画鉴定方面,造诣很深,具有长期实践经验,善于探索书画用笔规律,并与文献资料相结合,进行比较、研究,客观地作出科学判断。熟悉传统,又突破传统,开创了科学的鉴定路子,成为全国著名的中国书画鉴定专家。一生鉴定书画以百万计。1961年,文化部组织以张珩为首的书画鉴定小组,到全国各地巡回鉴定书画有近10万件之多,发现了一批湮没已久的书画珍品。

活动年表

  1914年,农历甲寅年:梅兰芳拜陈嘉梁为师   梅兰芳拜陈嘉梁为师,学习昆曲。   1919年4月21日,农历己未年三月廿一日:梅兰芳首次赴日本演戏   梅兰芳首次赴日本演戏。   随行人员   演员:姚玉芙、姜妙香、贯大元、高庆奎、赵桐珊、何喜春、陶玉芝、董玉林、王毓楼。   乐队:茹莱卿、陈嘉梁、何斌奎、孙惠亭、高联奎、唐春平、马宝铭、马宝珊...

从艺经历

慧侬自幼从父学艺,七岁登台人称七岁红。1909年应许少卿之约赴上海演出,为了招徕观众,改名小杨月楼。擅演剧目有《四郎探母》《空城计》《辕门斩子》、《李陵碑》、《文昭关》、《取成都》等,颇受观众欢迎。时每演《辕门斩子》一剧,必由其父配演杨宗保,传为梨园趣谈。14岁倒仓后拜在张国泰门下改习花旦,并请益于赵君玉、毛韵珂诸角。并向牛松山学习了不少武生戏。不数年,凡旦行之青衣、花旦、刀马旦与武旦戏艺色色俱...

年少时期

他的父亲郭永福及姐姐郭玉蓉、姐夫均为京剧演员。自幼随父学艺,6岁登台。先后师从郑子玉、张连洲、李兰亭等,攻武生兼学老生。他看过盖叫天的《水帘洞》,下决心练好耍鞭。没有鞭,他就背着父亲攒零花钱。父亲亲自请来董月山教他。10岁搭班演于天津、上海等地。后加入小杨月楼的戏班,得到小杨月楼提携及精心指点,技艺精进,战争时期随其巡演,名声渐起。在戏班时,郭玉琨对比他小两岁的小杨月楼的女儿杨菊萍由关怀发展到相...

“江南美猴王”

  20世纪40年代,郭玉琨与妻子杨菊萍来到上海共舞台演出。共舞台素以武戏惊险、新颖著称,要想在这个 舞台站住脚,就必须练绝活、创新招。激烈的竞争中,郭玉琨的创造力达到顶峰,尤其是他的猴戏,造诣极深,出手技巧堪称一绝,被誉为出手大王,江南美猴王美誉也得名于此。曾与六龄童并称为南北猴王。

累倒在岗位上的村支书——追记高州市古丁镇黄沙村党支部书记黄奕文

  2010-12-22 16:33:26 来源: 南方网   编者按:49岁的黄奕文,任高州市古丁镇黄沙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11年来,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带领群众勇斗穷山瘦水,彻底改变了黄沙村贫穷落后的面貌,是农村基层村官的杰出代表。921洪灾后,他日夜奔忙,长期带病坚持战斗在抗洪救灾、复产重建的第一线,因劳累过度,导致心肌梗塞,于11月29日凌晨辞世。他从26岁开始就到村委...

后期发展

郭氏于1948年应麒派大家陈鹤峰先生之邀,与妻江南名旦杨菊萍由沪赴汉演出汉口大舞台,之后与杨菊萍长期驻守武汉菊坛。1949年后主要演出猴戏。1950年郭玉昆夫妇参加中南京剧工作团,郭玉昆业务副团长,与高盛麟、高百岁、陈鹤峰、陈瑶华、关正明、李蔷华、高维廉、杨玉华等合作;1956年曾率武汉市剧团赴西藏慰问演出;1957年曾率中国艺术团出访东南亚柬埔寨等国;文革期间,郭玉琨曾下乡改造,也住过牛棚,但...

人物介绍

正义自幼勤奋好学,立志报效国家。入伍后,一贯勤勤恳恳,做好本职工作,在开创我国军事训练模拟器材研究事业中,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在西安炮校学习期间,他创造发明和革新的多项训练器材,被推为炮校代表,出席兰州军区技术革新代表大会。1972年,他带领一名战士,在不足两米宽的过道上,利用捡来的废石膏和简陋的器材,研制成功我国第一枚打坦克训练模拟弹。此后10多年,他动手完成的革新和模拟军训器材41项,其中...
  共13473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