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专属网络思念空间

个人纪念馆,能让往生者的一生故事得以完整的留存,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使家属无论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网络来祭拜往生者,传递思念之情,真正做到让爱与思念没有距离、生命的故事永久流传。

原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院院长罗西北逝世

原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院院长罗西北逝世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1日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2月1日电 原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院院长罗西北同志,因病于2005年11月1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9岁。   在罗西北病重期间和逝世后,胡锦涛、温家宝、曾庆红、王乐泉、贺国强、曾培炎、王刚、李鹏、朱镕基和邹家华等以不同方式表示慰问和哀悼。   罗西北是湖南湘潭人。1...

张直心与王平:魏金枝的浙江一师心结

──兼论魏金枝与鲁迅 张直心 王平   魏金枝,浙江嵊县黄泽白泥坎村人,1917年17岁时考入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本名魏义荣,因借用魏金枝的毕业文凭获得的报考资格,入学之后便改名叫魏金枝。名字的原主人为某地主少爷,故有人觉得贫寒子弟从此便顶着不相称的金枝,似蒙屈受辱[1];此后素有乡土作家之誉的魏金枝用着这个名字写了诸如《任樟元和三个地主》一类的小说,倒是颇为微妙的反诘。   当时,他赴杭...

魏金枝-相关介绍

 魏金枝(19001972),原名义荣,笔名凤兮、莫干、高山、鹿宿等,浙江嵊县(今嵊州)黄泽镇白泥坎村人。1917年考入浙江一师,1920年开始写诗与散文,并参加文学团体晨光社,1921年开始发表作品。  魏金枝1917年17岁时考入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本名魏义荣,因借用魏金枝的毕业文凭获得的报考资格,入学之后便改名叫魏金枝。名字的原主人为某地主少爷,故有人觉得贫寒子弟从此便顶着不相称的金枝,似蒙屈...

李明扬

李明扬,原名敏来逊吾,曾用名健,字师广,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生,安徽萧县人,曾肄业于陆军第四中学,后赴日本大森浩然学社、德国柏林大学哲学系留学。进入军界后,先后担任过北伐军团长、师长、军长、国民党第五战区游击总指挥,第十战区副司令长官兼江苏淮南行署主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等职。参加过抗击日军的台儿庄大战。民国28年(1939年)到苏北泰州任国民政府苏鲁皖边区游击总指挥。新四军挺进苏北,新四军...

李明扬-大事明白,小事糊涂的人

李明扬在国民党军队将领中,曾在抗战期间任第五战区游击总指挥的李明扬,据说是个有名的糊涂人。有一次,正是抗战紧张时,李明扬所在的五战区奉命转移,李明扬从徐州率几十人退向当时省府驻地淮阴。走到睢宁境内时,据报说前面有大队敌人。他说:既发现敌人,那就打!可是来人又说:敌人太多,牺牲无益。他便说:既如此,便埋伏起来。此时,麦苗已过膝,大家于是赶紧伏在垅中。等敌人走远了,大家出来集合,可是却偏偏不见总指挥...

“糊涂人”李明扬

李明扬(字思广),萧县人,抗战时期任江苏省第九行政区(徐州)督察专员兼徐州防空司令,苏北第二、第四游击区总指挥官。此人在徐州任职期间,曾因糊涂而大获声誉。他赞成国共合作,团结抗日,后在江苏北部与新四军密切合作。新中国成立,他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政协江苏省一届副主席,省农林厅长,是一、二、三、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国防委员会委员。   此人糊涂却糊涂得很伟大。抗战...

上海公寓大火已致53人死亡

11月16日凌晨,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孟建柱宣布成立国务院上海1115特别重大火灾事故调查组。   截至16日9时20分,上海静安高层住宅大火已导致53人遇难,另有70余人正在接受治疗。   新华社记者获悉,上海市委、市政府15日晚举行紧急会议,研究上海市胶州路一高层住宅火灾的有关情况,部署各项善后工作。   11月15日14时许,上海静安区一幢高层住宅楼发生大火,造成重大人员伤...

革命烈士李明扬

 1926年,在龙泉中学读书时,由尉世均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城关党支部书记、锄奸部长等职。他对敌斗争坚决,是城中五虎(李明扬、杜永寿、邱林、尉世均、黄孝育)之一,地主豪绅见而生畏。城关大绅士陈祥阶想拉拢他,派人同他接洽。他说:陈祥阶要是进了我的门,老子连门坎都要用水冲洗干净。1927年春,到省党务干校学习。结业后,回荆门继续领导城关党支部。同年秋,在千佛洞召开城关地区100多人的农协大会。会...

李明扬-晚年生活

1949年初,李明扬在徐州贾汪率部起义。解放后,他担任了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1951年,李明扬过60岁生日,上海市长陈毅特地前往祝贺,还转达了政务院总理周恩来的祝贺。不久,李明扬举家迁往南京,仍住八府塘旧宅。他历任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政协副主席、省农林厅厅长等职。文革中,李明扬当然也在劫难逃。在最困难的时候,是周恩来出面干预,让他渡过了难关。

李明扬-革命历程

李明扬就与周恩来相识并定交,此后还多次帮助周恩来和其他中共党员摆脱敌人的追捕。   1924年初,李明扬任驻粤赣军总司令,驻军广州北郊。这时,周恩来适自苏联回到广州,除担任中共两广区委书记外,他还担任了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和苏联军事顾问加仑将军的政治秘书等职,在政坛上相当活跃。他曾几次应李明扬之邀,去其部队驻地作演讲,宣传革命思想。李部当时虽仅有3000余人(对外号称两个旅),且枪支陈旧,...

李明扬-人生经历

李明扬将军是安徽省肖县人,生于1891年。清朝末年,他考入新式陆军学堂,参加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辛亥革命爆发后,李明扬参加了江苏起义军援鄂支队,在武昌结识了同盟会知名人物李烈钧,并结为知己。李烈钧回到江西后,出任江西省都督兼赣军总司令。李明扬追随左右,历任沿江防军司令、湖口要塞司令兼赣军副参谋长等职,参加了二次革命和护国讨袁战争。先后担任过北伐军团长、师长、军长、国民党第五战区游击总指挥,...

崔田元-个人介绍

崔田夫(1902-1978),原名崔文宪,毛泽东为其更名为田夫,1902年生,绥德县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创建陕北革命根据地的领导人之一。解放后,崔田夫先后任中共陕西省委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主任、省视察室专员、陕北建设委员会副主任、省政协副主席等职务。 1978年11月17日,崔田夫同志在西安病逝,崔田夫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光荣的一生,是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他...

想你了 庄哥!

利弟不知道用什么方式和心情表达。希望你在天堂里过的快乐!这么多年对我的照顾,我很感激!不知道说什么!就是近来你的影像总在我的脑海里。

何作霖-人物简历

1900年5月5日 生于河北省蠡县小汪村。   19181920 年天津北洋大学学习。   19201926 年北京大学地质系学习(患肺病休学两年)。   19261928 年任河北大学教授。   19281943 年在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   19321937年 兼任北京大学地质系讲师。   19381940年 奥...

何作霖-中国岩组学

岩石组构   即岩石中矿物的排列形式,它反映了岩石形成时、形成后变形受力的情况,能给地质学研究提供重要的信息。早在30年代初,何作霖就敏锐地抓住这一新方向。石英的组构类型中有两种是他发现的。他最先研究硅化木的生长组构。他的著作已成为岩组学的经典著作。到奥地利深造后,既提高了学术水平,又大大开阔了眼界。决心将X射线引入岩组学中来。是他设计并制成世界上第一台X射线岩组相机,并发表了著名的论文。在中国...

何作霖-光性矿物学

 早在1933年,何作霖就将费德洛夫旋转台的研究方法引入中国。1935年撰写了中国第一本《光性矿物学》,并被审定为大学教科书。他对大冶闪长岩、北京周口店花岗岩的研究与叶良辅对江苏宁镇山脉火成岩的研究标志着中国现代岩石学的开始。几十年里,他一直致力于光性矿物学研究和教学。他在费德洛夫法、斜长石的测定、双变法测定折射率技术、焦点屏蔽技术和岩石磨片术方面的贡献,一直为后人称颂。中苏联合考察队的苏联专家无...

何作霖-中国稀土资源

简介   1927年,地质学家丁道衡随中国瑞典西北科学考察团在内蒙古发现白云鄂博大铁矿。1933年丁道衡深知何作霖在偏光显微镜方面有深厚的功底,便委托他研究白云鄂博的矿石。他详细研究了丁道衡采集的十几箱标本,用当时仅有的仪器偏光显微镜,发现了两种细小的新奇矿物,当时定名为白云矿和鄂博矿(后来证明是独居石和氟碳钙锦矿),并经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光谱分析,证明是稀土矿物。他大胆地预测该矿稀土元素储量...

何作霖-生平概况

何作霖   字雨民。1900年5月5日出生于河北省蠡县的一个书香门弟家庭。父何诸昌是前清秀才,曾在保定天津一带教书。何作霖的童年时代是在蠡县小汪村度过的,受的是私塾教育。1914年考入保定育德中学,1918年毕业。在毕业典礼上校长王国光鼓励学生要富国强兵,惟有开发地下资源才是根本办法。在这种思想影响下,他投考了天津北洋大学采矿系。时值五四运动,北京大学工科并入北洋大学,校风为之一变,爱国运动很活...

孙子范嘉寅追忆:范振钰“范记包子”名扬京城

孙子范嘉寅追忆:范振钰范记包子名扬京城 日期:2008-11-19 来源:城市快报 提起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范振钰老先生,除了他赖以营生的相声,所有人交口称赞的都是他那一手不同寻常的高超厨艺。而记者在采访中所听到的范老两次开饭馆顾客盈门的经历,更是从侧面证明了人们所言不虚。见习记者 王嵩   过桥米线津城第一批   过桥米线这个名字如今早已街知巷闻,但如果说起天津最早经营过桥米线的饭馆,知道...

范振钰在津因病逝世 相声界痛失捧哏前辈

范振钰天津因病逝世 相声界痛失捧哏前辈 相声表演艺术家范振钰因病医治无效昨天凌晨在天津逝世,享年81岁。   范振钰1927年生在天津,是相声大师马三立的再传弟子,早年师承班德贵,专事捧哏。出师后,加入天津和平区曲艺团。1979年与高英培一起调入全总文工团。范振钰长期跟高英培搭档,合作40余年,配合默契,珠联璧合,他们的代表作有《钓鱼》、《跟谁对着干》、《不正之风》、《教训》、《皆大欢喜》、...
  共13467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