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专属网络思念空间

个人纪念馆,能让往生者的一生故事得以完整的留存,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使家属无论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网络来祭拜往生者,传递思念之情,真正做到让爱与思念没有距离、生命的故事永久流传。

镇长奸杀女秘书杨晶晶 盈江县警方回应不属实

深港在线最新新闻讯:11月6日,盈江县警方召开新闻发布会,就网传镇长奸杀女秘书一事件做出回应,称传言扭曲了事实,死者杨晶晶并非镇长秘书,奸杀一事也不存在,事发时杨晶晶坐于副驾驶座不幸掉落,之后被酒后驾车的卡场镇镇长轧死,之后逃离现场。   镇长奸杀女秘书一贴自从出现于网络,各大网站便纷纷转载,网友的回应也极其强烈。其内容描述的是卡场镇镇长尹伟明酒后强奸并掐死25岁秘书杨晶晶,后抛尸马路伪造车祸。...

如果是你苏丽的妈妈

如果是你苏丽的 妈妈 我请问你,你还是不是一个合格的人 她是亲生骨肉你就这样对你的亲骨肉,如果是他哥你不会愿意么? 你说她是你女儿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你想过没,你的思想已经过时了. 我不想说的太难听, 你就没有良知,你不陪做人. 相同的事,如果换成是你,你能保持冷静5年之久么? 你只想你自己,你想过你女儿没有? 让你自己说判你7年不多吧? 如果是...

好妈妈,丽丽要吃饭

纪念长诗   纪念一个叫苏丽的小女孩   (水族)于夫   1990年的冬天   一个地球上绝对高寒的区域   青海,西宁,兴海路   兴西居委会   90号居民的家中   一个名叫苏丽的小女孩   悲惨世界里   最悲惨的生命!   她   当时还只有3岁   就被她亲爱的妈妈   用针和膨体纱线   缝住了嘴...

烫伤致死

针线缝嘴   1990年12月10日晚,邻居少女马秀青到燕志云家去借电路保险丝,她一进门发现丽丽跪在搓衣板上,燕志云极力用身体遮挡她的视线。马秀青早就耳闻目睹过燕志云虐待小女儿的行径,今天燕的反常行动引起她的怀疑,她猛地推开燕志云;一下子惊得目瞪口呆:年仅3岁的丽丽嘴上被膨体纱线缝了4针,黄色的线被鲜血染红,打了结的线头还长长地垂挂在嘴边,丽丽的眼泪如断了线的珠子,将前胸都浸透了   你,...

小苏丽突然在其家中死亡……

1991年1月18日,《人民公共安全专家报》二版有一篇令人咋舌的消息:1990年12月10日下午,(青海省)西宁市兴海路兴西居委90号3岁的幼女苏丽因抓吃鸡食,被她母亲用针和膨体纱线将嘴缝住,并罚跪搓板长达1小时之久   时隔两年,1993年3月10日凌晨1时许,小苏丽突然在其家中死亡 长期受虐   燕志云今年32岁,原是青海省西宁市民族鞋帽厂的合同工,丽丽是她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偷生的。为...

1108

突然的想念

今天是十月初三,六七后的第一天。 我把您的纪念馆告诉家里人了,家里人都迫不及待的想看看,大家真的很想念您。 我以前总是不相信人会有灵魂,可是现在,我选择相信了,因为一想到爹的灵魂可能就在身边,我就会觉得好受些。 以前,每次回家,不管是上学还是工作,该走就走了,觉得很放心,可是这次,真的不想来这么远的地方,不想离开家。 尤其一想到回家再也见不到爹您了,我就揪心的疼,好多话都不知道该怎么说,也...

谢谢你 妈妈

是你把我带来这个世界,用关心为我浇水;用关怀为我施肥;用关爱为我修枝。今天,我这棵小苗已经成长为大树,我要对您说:母亲,谢谢你。

马贵元纪念馆

马贵元,男,汉族,1936年11月6日生,四川省夹江县人,中专文化,1936年2月参加工作,1994年1月3日经组织批准退休,退休时专业职务为政工师,一级警督警衔。2010年11月6日23时50分因心脏卒死,经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抢救无效病故,享年74岁。 马贵元同志1956年2月由夹江县文教科选调专署电影中队部送四川省文艺干部学院,电影放映员,训练班学习参加工作,1956年2月至1956年8...

生前相片

无题

起床的时候已经下午四点多了,不知是因为饿里才起床的,还是因为感觉有推算困才起来的,反正就是睡着很不舒服才起床的。洗漱完毕,没有直接的开门,而是直奔灶房找可以下肚的东西,祭奠自己的五脏庙。那天我给弟弟煮了一只鸡没有吃完,我想把它热一下泡馍吃。 进了灶房我吃了一惊,里面狼藉一片!盛鸡块的盆子掉在地上,盆身盆盖各在一处。地上油迹斑斑的,不用说,昨天晚上肯定有几只野猫光顾过,而且还因为分赃问题大打出...

宝贝,你别走

近来,我的心情因为你的离去格外烦躁,而你爸爸似乎因为你的离去,对我的忍耐也达到了极致,从昨晚开始,我们开始了冷战。早上他很早就走了,中午又是匆匆回来,匆匆离去,此刻天已经黑了,他还没有回来,我知道他是让我一个人独自品尝孤独,他是在逃避同我在一起的压抑气氛,所以我又想起了你,以往这样的日子,总有你与我相伴,如果我生气了,你也总会求妈妈原谅,逗妈妈开心,可如今我的死活,又有谁会在意呢?有时我挺恨自己...

奶奶,孙子好想你

从我懵懂记事起,您在我的心里永远对所有人是那么的亲切,您对所有的人都是付出,从不和任何人计较!从您撒手人寰至今我的心里还没有完全接受这个事实,每次去南门总是幻想能够看见您!每次到了您家门口我才不得不接受您已经永远的离开了我!您去哪里了?孙子好想你,真希望能见到你!天冷了,您那边冷吗?自己照顾好自己!需要什么托梦告诉我,生前 没能好好照顾你,对不起,奶奶!孙子想您

个人影响

最有名的着作是传记汪洋中的破船,内容描述自己成长和奋斗过程,受到当时总统蒋经国的赞誉,并建议他将书名改为汪洋中的一条船,曾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剧,此书曾获1986年(民国75年)台北市图书周好书第一名,还获得中国时报40年来影响我们最深的书籍之一;1998年(民国87年)再获得讲义杂志票选对现代人影响最大的十本中国名着第5名。改编自此书的电影在1977年上映,由李行担任导演,秦汉、林凤娇、葛香亭、...

人物评价

郑丰喜过逝後,其遗孀为了纪念他,于是在口湖乡创立郑丰喜图书馆,于1989年完工,由建筑师李祖源设计,馆中除了藏书之外,尚有郑丰喜使用过的书籍、义肢等遗物,供人参观。1977年财团法人郑丰喜文化教育基金会成立,是中国民国最早从事身心障碍公益的基金会,更设立奖学金帮助鼓励有肢体障碍的学子就学、出国深造。

求学生活

陈伯达于1904年10月生于福建惠安县岭头村一个破落的秀才之家。15岁那年,陈伯达考入华侨富商陈嘉庚先生创办的厦门集美师范学校。在集美师范学校读了两年半后,17岁的陈伯达回到惠安老家当上小学教员,一年后到厦门小学任教。   担任小学老师时的陈伯达十分倾慕中国诗坛上的新星郭沫若,他一遍又一遍拜读郭沫若新出的诗集《女神》,还写信给郭沫若,大谈读了《女神》之后的感想。郭沫若给了他回信,使他兴高...

负责宣传

1930年底,26岁的陈伯达回国。1931年春,陈伯达来到上海,接上了党的组织关系。一到上海,陈伯达出乎意料,不但见到了莫斯科中山大学同班同学王明,还见到了校长米夫。尽管王明与陈伯达同岁, 但当时王明已经以中央领导的身份、口气跟陈伯达谈话了。陈伯达在上海逗留了两个月,被王明派往天津,到中共顺直(即河北)省委宣传部工作,任务是负责出版、编辑一个刊物《北方红旗》。   1931年4月8日,陈...

奔赴延安

1937年7月北平沦陷时,中央北方局任命林铁、陈伯达组成相当于中共北平市委书记的北平三人委员会,负责主持中共北平市委工作。同年8月初,陈伯达离开北平来到天津。天津在日军铁蹄之下,一片混乱。陈伯达期望着能有稍微安定的环境,可以继续他的著述,希望能够前往延安。中央北方局同意了陈伯达去延安的要求,指示他由天津坐船到青岛,然后西行。   陈伯达到延安时,正值陕北公学刚开始创办,需要教员。因陈伯达...

人生转折

陈伯达在初到延安时未能得到中共中央重用,其心境不那么舒畅。一次偶然的机会,陈伯达引起了毛泽东的注意。那是一次由毛泽东参加的理论座谈会,讨论孙中山的思想。会上,对孙中山思想的阶级性发 生了争论。一种意见说,孙中山的思想属于小资产阶级;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孙中山的思想属于民族资产阶级。   毛泽东很仔细倾听着双方的争论。就在争论愈发激烈的时候,陈伯达发言了。他尽量讲得慢一些,以便大家能听懂。陈伯...

人物概况

姚文元,浙江省诸暨市直埠镇姚家埠村人,生于上海。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后,历任青年团上海卢湾区工委宣传部部长,《萌芽》杂志、《文艺月报》编辑,《解放日报》编委。文化大革命中,与江青、张春桥、王洪文结成四人帮。1977年中共十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反党集团的决议》,永远开除其党籍,撤销其党内外一切职务。1981年被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定为江青反革命集团主犯,犯有领...
  共13466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