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专属网络思念空间

个人纪念馆,能让往生者的一生故事得以完整的留存,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使家属无论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网络来祭拜往生者,传递思念之情,真正做到让爱与思念没有距离、生命的故事永久流传。

虞宏正-人物履历

学生时期   虞宏正,字叔毅。1897年10月5日出生于福建省闽侯县(今福州市)。幼年曾在广州、南京、上海读小学及中学。时值军阀混战、列强入侵、民不聊生的岁月,他十分关心祖国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立志发愤图强、走科学救国、教育救国之路。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化学系,并参加了五四运动。 任教时期   1920年大学毕业后,在天津棉业专科学校任教,1923年1月被聘为北京大学助教、讲师。192...

杨光华-蒙受冤屈

王明杨光华满怀希望地来到莫斯科,可等待他的是冷遇。杨光华几次问负责接待的秘书克力莫夫,什么时候汇报工作?克力莫夫总是漫不经心地说:不要急,先玩几天,但不要走远,不要和其他人交往,有事可以及时通知你。杨光华整整等了一个星期也不见克力莫夫的影子。一个月后,杨光华终于被召见了,克力莫夫把杨光华带到留克斯共产国际招待所的一间小会议室,在这里他看见了林电岩和赵毅敏。紧接着克力莫夫陪王明和康生来到会议室,王...

杨光华-受到报复

中国共产党党员杨光华1932年 8月,蒋介石向湘鄂西苏区发动第四次围剿。当时,担任军委负责人的夏曦,对反围剿作战没有布置,在敌人进攻面前,还在搞肃反扩大化。红军主力突围以后,根据地只有七师、八师的一部分。夏曦指示杨光华等随七师到张金河待命。杨光华与刘绍文、宋一平等从张金河退入江陵的四湖。由于连日转战疲惫不堪,再加上肃反中痛失战友和心有余悸,杨光华突发伤寒,病倒在小船上,高烧不退,水米不进。江陵县委...

杨光华-瞿家湾斗争

夏曦早在瞿家湾的湘鄂西中央分局扩大会议上,杨光华等人与夏曦在几个问题上就发生了争论。如所谓反对邓中夏的右倾逃跑主义问题,杨光华等同志认为,邓中夏的主要错误是左倾,而逃跑是脱离根据地以后,在敌人压迫下不得已而为之。又如成立贫农团,进行反富农斗争问题,夏曦指责周逸群领导的土改,没收地主土地,平均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是富农路线,要在土改复查中重新分配土地,实行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政策。杨光华指出,...

杨光华-人物生平

杨光华先生1923年4月10日生于湖南浏阳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45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工系,1947年赴美留学,1951年获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化学工程博士学位。回国后先后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任教,1953年参加北京石油学院筹建工作,历任石油及天然气工学教研室主任、炼制系主任。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1958年在莫斯科石油学院访问和进修。1965年起任北京石油学院副院长。1969年之...

校史上的老校长杨光华教授

校史上的老校长杨光华教授 京校区的杨光华   50年代初,为筹建北京石油学院,石油管理总局还与北京大学有关的系取得了联系。这时的北京大学,也有一部分教师对石油教育很热情,如傅鹰、陈廷蕤、杨光华、袁恩熙、刘璞、唐伟英、马杏垣等   北京石油学院正式开学:北京石油学院是1952年秋正式开始筹备,1953年4月开始建校工程,在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援下,经过紧张的筹备和建设,到9月初已初具雏形。按照既...

余世诚:怀念老校长杨光华教授

春意阑珊,残花落瓣,在老校长杨光华教授诞辰八十七周年的4月,我点开天堂公墓的网页,向杨老校长遗像献上了一束鲜花,以表我的思念之情。杨老校长离开我们已快四个年头了,他给我留下的印象不仅没有淡化,反而历经四年的沉淀,愈加深刻了。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之交,我在北京石油学院机械系学习,后又留校任教,和杨先生虽没有直接交往,但我和同学们都知道,他是炼制系的一位曾留学美国和苏联双料留洋生的教师,又是青年共产党...

事迹

甲子年,直奉大战。九门口一役,郭松龄疑姜登选所部陈琛旅不听调遣,欲将之正法。登选为之辩解,不听。后少帅跪述于郭之前,痛哭失声,郭才免陈于死罪。此后,二人更不能相容。 1925年11月,郭松龄于滦南倒戈反奉,姜登选乘车赴奉经滦州车站,欲与郭面谈,进城后被扣押。郭力劝姜登选合作反奉,反遭大骂。扣登选于滦城,登选历数其叛上谋友之罪,被郭下令处死,盛于薄木棺材,放置于荒野。后郭兵败,韩麟春亲自为姜登选迁...

人物评价

姜登选性情刚毅果敢,待人诚实,为官清廉,不唯荣利,治军严明,平易近人,为驻地军民及家乡人民所怀念。

对音乐的热爱

帕赫贝尔是德国巴洛克时代后期作曲家兼教堂管风琴师,当时他是相当激进的作曲家,在世所写的管风琴和键盘音乐是他主要受到肯定的创作领域,在新教宗教音乐创作方面,他的地位也相当高,可惜他的作品多都未能获得妥善保存,更有部份依然淹没在德国各地图书馆内。   帕赫贝尔从小就展露对于知识追求的兴趣,尤其是音乐。他在圣罗伦兹(St. Lorenz)高等学校就读同时,也追随许温默(Heinrich Sch...

主要作品——卡农

值得一提的是他的作品,Canon in D(D大调卡农),三百年后魅力依旧,不仅是现代人最喜爱的器乐小品之一,也是电影电视广告配乐的常客。这个曲子的创作时间大约是在1678至1690年之间,乐曲编制由三把小提琴以及数字低音,一开始低音乐器奏出两小节顽固八个低音,接下来三部的小提琴依次出现,低音乐器从头到尾重覆了二十八次同样八个音。一般在这一个曲子之後还附加上一首轻快的Gigue(吉格舞曲)形成一...

人物介绍

莫奈出生于巴黎,在他五岁的时候全家搬到了诺曼底的勒阿弗尔(LeHavre)。他的父亲希望他继承家里的杂货店,但莫奈则想成为一个艺术家。   他最初小有名气是因为他的木炭漫画,这些画开价十至十二个法郎。在诺曼底的海滩上,他遇到了艺术家欧仁布丹,他后来成了莫奈的良师益友并教授他学会画油画。   当莫奈来到巴黎卢浮宫,在那里他看到许多画家在模仿著名艺术家的作品。于是,随身携带着颜料和工...

一生经历概况

  1840年-出生于法国巴黎。6岁时搬离巴黎,随家人居住在勒阿弗尔(LeHavre)。   1850年代-在绘画上受到启蒙,于1859年回到出生地巴黎正式学习绘画。   1860年代-在阿尔及利亚服完兵役之后,与相当多的知名画家结为朋友,在法国到处写生绘画。   1870年代-结婚生子之后,扩大了旅行的范围,也扩大了绘画灵感的来源。1870年代是他开始印象派推动的重要十年...

风格独特的作家

19世纪50至70年代是屠格涅夫创作的旺盛时期,他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罗亭》(1856年)、《贵族之家》(1859年)、《前夜》(1860年)、《父与子》(1862年)、《烟》(1867年)、《处女地》(1859年)。其中《罗亭》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塑造了继奥涅金、皮却林之后又一个多余的人形象,所不同的是,罗亭死于1848年6月的巴黎巷战中。《父与子》是屠格涅夫的代表作。它反映了代表不同社会阶...

写作历程

法国作家。自然主义文学流派的领袖。1840 年4月12日生于巴黎,1902年9月28日卒于同地。左拉中等身材,微微发胖,有一副朴实但很固执的面庞。他的头像古代 意大利版画中人物的头颅一样,虽然不漂亮,却表现出他聪慧和坚强的性格。在他那很发达的脑门上竖立着很短的头发,直挺挺的鼻子像是被人很突然地在那长满浓密的胡子的嘴上一刀切断了。这张肥胖但很坚毅的脸的下半部覆盖着修得很短的胡须,黑色的眼睛虽然近视...

流亡事件

1894年法国陆军上尉,犹太人德雷福斯被法国军事法庭以泄密罪判处终身流放。1896年,有关情报机关查出一名德国间谍与此案有涉,得出德雷福斯无罪的结论。但是战争部及军事法庭不但无意纠错,而且极力掩盖事实真相,调离该情报机关负责人,公然判处真正泄 密的德国间谍无罪。为此,著名作家左拉挺身而出,接连发表《告青年书》、《告法国书》直至致总统的公开信,即有名的《我控诉》,由此引发整个法国争取社会公正的运动...

左拉传记

十九世纪末。在巴黎的僻静街区,有一幢简陋的房屋,顶楼里住着作家左拉和印象派画家赛尚。两人生活清贫,但志同道合,奋发创作。左拉的一本描写妓女悲惨命运的小说《娜娜》问世后大获成功,为自己呕心沥血的巨著《卢贡.马加尔家族》增添新的篇章,这时在法国发生了轰动的德雷弗案件,德雷弗是犹太裔炮兵大尉,因涉嫌间谍罪,被捕入狱。他自己叫冤上诉,他的老婆慕名来向左拉求援。左拉了解案情后,深为德雷弗感到不平,于是呼吁...

妈妈我想你

又是一年清明时 妈妈我想你 2010-11-2 转眼又是一年清明时 妈妈离去仿佛是昨天的事 无数次梦中与您相聚 我泪流满面紧拽着您的手 不让您去 诉说心里的委屈 您轻轻地为我揩去眼泪 告诉我 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 亲爱的妈妈 我想你 记得小时候 我是那样的淘气 去商店买东西 总让您抱着不下地 哭闹着缠着您 可您从不生气 微笑着说 我的童年也是这样的 儿想念您...

我的老父亲

爸爸,你说我考上大学,你头上的银发都能变黑。你知道吗,为了能让你能高兴,我下了多大的努力考上了------- 爸爸,你说等你老的时候想和我们过的,你怎么能出尔反尔呢-------- 爸爸,我还没给你买暖鞋回去,你怎么不等我的鞋呢----------

您在天堂还好吗?

您在天堂还好吗? 爷爷,您在天堂还好吗?我们好想您,想您的慈眉善目,想您的和蔼可亲 ~~~~~~~~~ 有一段路正在诉说,有一声呼吸噶然而止,有一个人正在慢慢地老去。一夜之间,路边没有了小草,树上的叶子剩下了幻想,一个灵魂在荒野上游游荡荡。天空蓝得让我绝望,光阴划伤了我的脸,刺痛了我的心。一个死去的人被抬着走过,泥土布满了路人的泪水。路的尽头是一片松林,那是爷爷通往世界另一角的道口,松涛如...
  共13483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