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专属网络思念空间

个人纪念馆,能让往生者的一生故事得以完整的留存,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使家属无论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网络来祭拜往生者,传递思念之情,真正做到让爱与思念没有距离、生命的故事永久流传。

个人评价

范缜一生坎坷,然而他生性耿直,为人正派,为坚持真理,不怕威胁利诱,不惜放弃高官厚禄,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向唯心主义宗教神学展开斗争,写下了在中国古代思想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不朽作品《神灭论》。他在形神关系的论证上,他的思想深度和逻辑的严谨不仅超越了在他之前的所有的唯物主义者,而且在整个中国封建思想家中,也是独一无二的。他那种为坚持和捍卫真理而斗争的勇气,更是难能可贵。李延寿在《南史范缜传》的论...

史树青-主要研究工作

主要研究工作为《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法书大观》,担任全书主编。内容包括馆藏全部有关法书资料:甲骨文、金文、陶文、玺印、篆刻、碑刻拓本、墓志、法帖、晋唐文书、晋唐写经、战国秦汉唐宋元墨迹、明墨迹、清墨迹、明清扇面墨迹、近代书札等,全书十五卷,中文版将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前十卷日文版已于1995年在日本东京都柳原书店出版。《旧稿诗词集》、《书画过目丛考》、《金石拓本题跋集》,尚未整理编辑。

青年时期

范缜出身于士族家庭,为东晋安北将军范汪的六世孙。南阳范氏进入南朝后开始衰落,几乎无人有高官显 爵。祖父范璩之,刘宋时官至中书郎。父范璩,宋奉朝请,在范缜生下后不久就病故,故范缜自幼家境贫寒,与母亲相依为命,并以孝谨闻名。他刻苦勤学,十几岁时,听说名儒大师沛国刘瓛正招收学生讲学,就离家投师门下。他学业优异,卓越不群,刘因而十分锺爱他,亲自为二十岁的范缜行加冠礼。刘在当时学术地位很高,门生大多是所谓...

史树青-主要著作

主要著作有《长沙仰天湖出土楚简研究》(上海群联出版社1955年出版);《天安门》(合著,北京出版社1957年出版);《祖国悠久历史文化的瑰宝》(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6年出版);《应县木塔辽代秘藏》(合著,文物出版社1990年出版);《楼兰文书残纸》(天津古籍书店1991年出版);《小莽苍苍斋清代学者法书选》(文物出版社1991年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卷》(合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

史树青-个人介绍

史树青(1922年8月16日-2007年11月7日),男,1922年8月16日生,汉族,河北乐亭人。当代著名学者,史学家、文物鉴定家。1945年毕业于北平辅仁大学中文系、同校文科研究所史学组研究生。工书法,精鉴赏,尤以考古鉴定驰誉中外。 曾任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开大学历史系兼职教授,北京大学考古系研究生导师,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收藏家》杂志主编,中国博物馆学会...

与史蒂夫·麦奎因(Steve McQueen)的对话

巴奈特 :是什么让你开始喜欢艺术的? 麦奎因:从很小的时候,在我四、五岁的时候我的一幅家庭画被选中印成宣传画贴在Shepherd's Bush图书馆外面,在和父母经过那里的时候,我感觉很骄傲。 巴奈特 :你事业上的转折是在什么时候? 麦奎因:1995年的时候有人付我一笔钱让我拍一部电影。当时我在Marks Spencer(百货店)打工,我想天啊,我可以离开了。 巴奈特 :哪一首歌可以做你...

史蒂夫·麦奎因-主要作品

史蒂夫麦奎因 Steve McQueen   Boffo! Tinseltown's Bombs and Blockbusters (2006).....(archive footage)   Nadie sabe nada (los secretos del cine)   车舞狂沙 Dust to Glory (2005).....Himself (archive fo...

史蒂夫·麦奎因-人物简介

 史蒂夫麦奎因(Steve McQueen) ,男,生于1930年3月24日美国印第安那州,逝世于1980年11月7日墨西哥,死于肺癌。 六、七十年代著名的好莱坞硬汉派影星,与Dustin Hoffman等大明星齐名。出演的角色大都是比较边缘的英雄人物,在美国影坛有重要地位。Steve McQueen的个人经历也比较特别,他的父亲在他童年的时候就抛弃了他的酒鬼母亲,他是由祖母和舅舅养大的。他成年以...

著作被禁

从一九五三年到一九六一年,格罗斯曼又花费八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这部七十余万字的巨著。他惴惴不安地来到《旗》杂志编辑部,把沉甸甸的手稿交给接待他的编辑,接着便是战战兢兢的等待。但即使是在赫鲁晓夫执政时期,即使是在许多出格作品纷纷破土而出的解冻气候条件下,编辑部的编辑、主编们,读了他的《生存与命运》还是大吃一惊,唯恐受到牵连和指控,急忙将全部手稿交到了国家安全委员会,也就是克格勃。克格勃官员搜查了格...

笔耕不辍地写作

卫国战争期间,格罗斯曼作为《红星报》军事记者一直活跃于前线,写作了《主突方向》、《特雷布林的地狱》等名篇。中篇《人民是不朽的》一九四二年发表在《红星报》上,成为苏联战争文学的经典作品。从卫国战争期间到战后初期,苏联作家创作了大量作品,讴歌苏联人民抗击德国法西斯的英雄主义和大无畏精神。这些作品无疑给在战争中殊死搏斗、保卫祖国和战后在一片废墟上重建家园的苏联军民,起到了极大的鼓舞作用。包括《人民是不...

谭政-大事年表

1906年06月14日,出生于今湖南省湘乡市楠竹山村。青少年时期,就读于县立东山学堂。   1923年,开始阅读《新青年》等进步书籍,并积极参加反帝爱国运动。   1927年春,由小学教师投笔从戎,到汉口参加国民革命军,在第4方面军总指挥部特务营第2连任上士文书,后任营指导员办公所准尉书记,   1927年07月底,编入武昌警卫团任第9连文书、第2营营部书记和江西省防军暂编...

谭政-主要著作

1944年4月,在延安整风的基础上,在党中央、毛泽东同志具体指导下,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副主任谭政在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上,作了著名的《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阐明了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作用、地位、方向、任务、组织形式、工作制度和优良作风,使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系统化、理论化。《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标志着军队思想政治工作已经成熟,为赢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打下了牢固的思想政治基础。

谭政-人物评价

 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专门从事政治工作的军事家和政治工作的杰出领导者,谭政以其求实的态度、积极的思维、辛勤的耕耘一一不断著书立说,对人民革命战争的胜利和建国后军队现代化建设,对革命军队的政治工作的创建及其发展,从理论到实践,都做出了重大贡献。正如谭政80寿辰时徐向前元帅给他的贺信中所指出的:您对人民军队的政治工作的建树,您对革命的功迹,是永不磨灭的。

谭政-人物生平

家庭背景    湖南湘乡位于涟水(湘江的支流)河畔,湖南最早的书院就建立在这山清水秀的湘乡。离湘乡不远处有一座风景优美的东台山。东台山下楠竹挺拔、郁郁葱葱,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大将谭政就出生在翠竹环抱的楠竹山村里。他的祖父是当地的一位士绅,家中开杂货铺、药店,还有30余亩地,每年可收8千多斤稻谷,家境颇为殷实。谭家比较注重子女的教育,谭政的祖父又是谭家的族长,因此也称得上是书香门第。1906年6月1...

贾思勰纪念馆

为弘扬民族文化精神,表彰他对人类所作的巨大贡献,临淄区在淄博市齐城农业高新开发区万亩农业示范园内建馆以志纪念。该馆位于济青高速公路临淄段北侧,下临淄路口向北500米即到。贾思勰纪念馆掩映在一片新型果树和农作物之中,与周围环境和谐的融为一体,更显古朴典雅。该馆分上下两层,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投资 100多万元;在纪念馆门斗南侧的横梁上悬挂木质横式馆牌,黑底铜字,上书六个端整秀雅的魏碑字: 贾...

个人评价

贾思勰当过太守,有当过太守的官身,可是他对农业的研究,不是停留在嘴上,或单单把别人的经验写在纸上。他是亲自去做,有了体验,再记录下来。就是说他写出来的,或总结出来的经验,是经过实践的。贾思勰为了掌握养羊的经验,他买了二百头羊,自己亲自去养。开始不知道羊吃多少饲料,羊饿死了一半。他想这是羊没有吃的东西,饿死的。于是又种了二十亩大豆,使羊有充足的饲料,羊有吃的了,还是死不少羊。可见养羊要有技术。他发...

著作《齐民要术》

首先,《齐民要术》对北方抗旱保墒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贾思勰对关于精耕细作、深耕细耙、中耕除草等成功的经验进行了比较完整的总结和提高,从理论上说明了这些技术措施的重要意义。又如,贾思勰总结了前人恢复提高土壤肥力的办法,豆类作物在恢复和提高土壤肥力上的重要作用,把它作为绿肥作物纳入轮作周期,《耕田第一》书中分析说明了轮作的好处,对绿肥作物的栽培和轮作套种作出科学总结,是世界上最早的。在播种时间上,...

朱应庚-个人资料

朱应庚,1922年1月出生,云南玉溪人。1944年在西南联大经济系毕业。后留学美国,获得美国密执安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1949年12月学成归国,一直执教于云南大学。1980年后,历任云南大学经济系主任、云南大学学术委员会文科副主任委员、云南省经济学会会长、全国财政学会、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美国经济学会、中国国际金融学会等学术团体理事,经济学硕士生导师。1983年任政协云南省第五届委员会委员,198...

历史地位

贾思勰出生在一个世代务农的书香门第,其祖上就很喜欢读书、学习,尤其重视农业生产技术知识的学习和研究,这对贾思勰的一生有很大影响。他的家境虽然不是很富裕,但却拥有大量藏书,使他从小就有机会博览群书,从中汲取各方面的知识,为他以后编撰《齐民要术》打下了基础。成年以后,他开始走上仕途,曾经做过高阳郡(今山东临淄)太守等官职,并因此到过山东、河北、河南等许多地方。每到一地,他都非常重视农业生产,认真考察...

谷牧的儿女们

找不到父亲的儿子   1967年1月,谷牧从西南检查大三线建设回到北京,一下飞机即被建委造反派绑架。随行秘书李灏当然马上报告周总理,第二天总理派人把谷牧营救出来。之后,就被周总理藏进中南海。谷家老三刘历远回忆说:我父亲当地下党的时候曾经化名叫刘曼生,造反派在国民党的特务档案里,翻出一个叫刘曼生的,是天津情报站的站长。解放以后被共产党判了刑,他们就说那个人就是我父亲。   住进了中南海,无法跟家...
  共13466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