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专属网络思念空间

个人纪念馆,能让往生者的一生故事得以完整的留存,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使家属无论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网络来祭拜往生者,传递思念之情,真正做到让爱与思念没有距离、生命的故事永久流传。

韩国男子用500万韩元祭奠前总统朴正熙

  据新华社电 据韩国媒体日前报道,韩国一男子为了向已故前总统朴正熙表示敬意,不久前专程前往首尔国立显忠院的墓地,以500万韩元(1美元约合1108韩元,折合3万多元人民币)现金祭奠这位前总统。   据报道,这笔现金是9日在朴正熙的墓地发现的。警方随后对这笔飞来之财进行了调查,并确定了它的主人。   据警方介绍,这名男子现年53岁,居住在水原。他在和警方的通话中说,他于9日上午在显忠院附近的...

林梧桐的第一桶金

再赴马来西亚的旅途,是林梧桐性格改变的分水岭。   他从小性格内向,第一次到马来西亚时都还十分的害臊、内向和敏感,是个消极自卑的人。为此,亲人们替他操了不少的心。   再度离乡的途中,林梧桐对自己作了很多的思考,觉得要有作为,就得好好修理自己,不能永远躲在自作的茧里做个悲观的自卑人。他决定立即振作起来,好好奋斗一番,既然已经踏上征程,就要干出一番让母亲和家人引以为荣的事业。   有两个人上船,为了...

少年林梧桐辗转赴马来

林梧桐1918年生于福建安溪,共有兄弟姐妹7人,他排行第五,上有一个哥哥和三个姐姐,下有一个弟弟和妹妹。父亲林石泉、母亲吴万都是正直之人,自小灌输给他不少中华传统美德。    林梧桐6岁开始念书,12岁时哥哥早逝,16岁时父亲去世后,身为家中最大男丁的他,被迫辍学,挑起养活一家7口的重任。   因为父亲生前是做菜种生意的,林梧桐就从卖菜种开始。他回忆说:当时我得向亲友借两元钱充作购买菜...

林梧桐经历

16岁时,林梧桐以借来的两元钱学做生意,担负起养家的重担;19岁时,他只身远赴马来西亚,决心闯出一个春天来;50而知天命之年,他立志要把一个荒芜的高原发展成为世界级的旅游胜地。   这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故事,这是一段激荡灵魂的传奇。从辍学少年到誉满天下的杰出企业家,从为衣食奔波到财取天下的超级富豪,时常被简单形容为赌王的林梧桐,有着太多的不为人知

林梧桐主要成就

 林梧桐坐拥约2000亿元财产,著名的丽星邮轮赌船队也是其资产,实力足以与任何一个国际级财团对垒。2007年10月23日去世。   首相阿都拉形容林梧桐去世对国家和社会都是巨大损失。他说,林梧桐是个坚忍不拔的企业家,在各个工业领域为马国经济贡献良多,也是为人熟知和公认的慈善家。   执政联盟国阵华族成员党马华公会总会长黄家定赞扬林梧桐生前对马国经济和旅游业作出的贡献。他说:把荒山野...

林梧桐简介

林梧桐于1918年出生在福建安溪,并在那里长大成人。19岁时,他筹了点路费,漂洋过海到达马来西亚的吉隆坡,投靠做木匠的叔父当一名学徒。后来改做小贩,逐步由两手空空而积蓄了一点资金,他省吃俭用以筹措资本,决心要闯一番事业。   靠毅力、勤奋和诚实的经营要诀,他投以几百万美元的资金,将人迹罕至的高山建 林梧桐照片(1) 成著名的云顶游乐园,每年吸引100多万世界各地旅游者,乐园价值已高达近6亿美元;...

悼念---王梦恕、施仲衡、张弥等

怀念金觉理阿姨

海风轻绕 绽放着咸咸的味道 我光着脚 陷入了细沙的怀抱 一直寻找 记忆中淡淡的微笑 赶着浪涛 忘却了现实的喧嚣 或许夜色迷蒙 唤起忧伤的梦 晨曦的微风 轻抚过伤痛 留下片海阔天空 衔片白云 妆点我梦境 风儿带走吧 眼泪铭刻的曾经 思念的雨 倾斜总不停 望着天 勇敢的前进 穿过风穿过雨 到天明 作者 杰杰(朱晓燕之子)

财富----汤兆珊

吴栋平同志逝世

吴栋平同志,1918年3月出生于安徽省无为县李家渡村,194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革命工作。历任无为县炼墩乡民兵大队副指导员、党支部书记,巢无游击队组长、南繁芜区工委书记,歙太区工委书记兼武工队大队长,歙太休县工委副书记兼行政办事处副主任,歙县县委组织部副部长 、徽州地委党校组教科长。建国后,先后担任徽州地委组织部干部科长,安徽省委组织部干部处干部科长、副处长,芜湖地委组织部副部长兼党校校...

威宁苗歌研究开山人杨汉先

杨汉先(1913~1999),贵州省威宁县石门坎人。1919年就读石门坎基督教会学校--光华小学,1926年就读云南昭通宣道中学(后改名私立明诚中学),初中毕业后升入华西协合中学,1933年9月考入华西协合大学攻读社会学和教育学,1939年在贵州方言讲习所任教并与进步人士接触,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40年2月到贵阳大夏大学社会研究部从事苗夷社会研究工作,1941年4月到华西联合大学中国文化研究...

杨汉先简介

 杨汉先 ,苗族,1913年10月出生,贵州省威宁自治县人。1950年6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38年成都华西协和大学社会学系毕业。1934年初历任贵州威宁石门坎光华小学校长,贵阳青岩方言讲习所苗族教师,贵阳大夏大学社会研究部工作员,成都华西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助理工作研究员,四川省博物馆工作员,云南昭通县明威中学及女子师范学校历史、英语教师、总务主任,贵州大学文科研究所教师。1950年5任贵阳师范...

留给后代的故事(五)

留给后代的故事(五) 在 文化大革命的浪潮中 轰动全国和全世界的文化大革命,已经成为历史了。评论文化大革命的文章和书刊何止千万册。当时,我是中央直属的一所大学的副校长。一九七二年我获得解放。一九七四年被任命为一个对外开放的国有棉纺企业的党委书记,兼革委会主任。直到粉碎四人帮,这个厂没有停一天产,没有关一天门。这在当时也是个奇迹! 我觉得作为一个坚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老共产党人,...

留给后代的故事(四)

留给后代的故事(四) 在新中国建设的风雨中 毛主席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中国革命在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而要巩固这个胜利,则是需要很长的时间和要花费很大的气力的事情。当时,我们对这个问题理解得很肤浅。只是在革命斗争的实践中,才逐步得到比较深刻的理解。例如经过过渡时期总路线,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七千人大会,反右派和反右倾机会主义斗争,以及社会主义教育...

留给后代的故事(三)

留给后代的故事(三) 开辟 修获武新区的斗争 一、奉命组织 武工队开辟新区工作 一九四四年三月,林县全境解放。四月,太行七地委和第七军分区司令部决定,让我带领武工队去开辟道清路南抗日游击区工作。依托辉嘉县根据地,相机开辟道清路南地区的工作。并参加辉嘉县委。武工队的人员和武装,由老一团和老三团负责抽调。五月初,武工队共抽调三十多人,没有队长,人枪也不整齐。我向地委和分区写出报告,认为这样的武...

留给后代的故事(二)

留给后代的故事(二) 在地下的日日夜夜 从一九四零年一月到一九四三年底,整整四年,我在新乡、辉县、获嘉、汲县、武涉等地敌占区搞地下工作。这四年,对我来说是一次极为严峻的考验和锻炼。在这段时间里,我当过杂货店的掌柜、当过菜农、当过小贩、当过小学教员、还当过伪武涉县自卫团的书记官。也利用过会道门、一贯道等迷信组织。总之,这一段生涯中,发生过许多有趣的又是很惊险的故事。在这里,我只讲对后人有启迪和...

留给后代的故事(一)

留给后代的故事 走上革命的道路(一) 一、难忘的少年时代 1918年6月11日,我出生在一个封建没落的地主大家庭里。我的家乡是河南林县一个比较偏僻落后的山区农村,我的青少年时代,可以说基本上就是在这个偏僻落后的山区农村度过的。也是在军阀混战,社会动荡不安,百姓颠沛流离,穷苦民众纷起抗争的时代度过的。 我家是当时村里最大的一个地主。在我记事的时候,还有二百多亩地,五十余间房屋,五头牲口,...

2010.10.20

第六十七天,时间残忍的在我流血的伤口撒盐。每过一天,对弟弟的思念就更深一点。慢慢的嵌入皮肤,深入骨髓中,流淌在血液里。从黎明到深夜,昼夜交替。只要我在呼吸,就在想念着他。走在路上,也是失神的想他,看着这所有的一切,都与我无关。我觉得自己都要崩溃了,一次一次的歇斯底里。每天我都给妈妈打三四个电话,问问她和爸爸在干吗,吃饭了吗?直到妈妈嫌我啰嗦才作罢。虽然我知道,一种感情的缺失永远无法用另一种感情去替...

值得缅怀的是他高尚的人品和勤奋的一生------邓慧明

看到有天的遗照和生平事迹,使我又回到石头口门水库和设计院与他共事的岁月,他的音容笑貌又深深地萦回在我的脑中。值得我们缅怀的是他的高尚人品和勤奋的一生。 张院长的挽联的字不多,但很深刻。是对有天一生很好的概括。 邓慧明 2008-6-4

没有想到授予我将军军衔 (四)

授勋、授衔典礼大会结束后,同叶剑英副主席合影留念(现今照片依存)。我带着这些荣誉和党对我们的要求,牢记在心中,落实在行动上,请党放心,请人民放心。 回到武汉第三十三文化学校后,我倍加努力,更加刻苦学习,决不辜负党和人民对自己的要求。历经近三年的文化学习,以比较好的成绩取得毕业证书。 毕业后,于1956年2月被中央军委任命为第五十军参谋长,于1957年任辽宁省军区副司令员、政治委员,于1958年...
  共13468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