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专属网络思念空间

个人纪念馆,能让往生者的一生故事得以完整的留存,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使家属无论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网络来祭拜往生者,传递思念之情,真正做到让爱与思念没有距离、生命的故事永久流传。

熊克武故居

熊克武先生是中国同盟会的重要成员,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忠诚战友,著名的民主革命战士。   熊克武故居建于1922年,位于距县城30公里,与仁寿、荣县交界的盐井湾(今研经镇)。该故居坐西北向东南,前临街道,后倚山坡,左邻镇政府,右邻邮电所。四合院布局,砖木结构,硬山式屋顶。门厅为穿斗式木结构,三穿用四柱,面阔15.6米,进深3.3米。中堂为穿斗式梁架,三穿用五柱,面阔6间共32米,...

借助苏联 取得新疆政权

  盛世才,1892年出生于辽宁省开原市,曾在日本东京明治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后在奉系将领郭松龄的推荐下到日本陆军大学深造。1927年,盛世才回国,盛世才的骑兵部队1930年底来新疆,被任命为军官学校战术总教官。两年后,盛世才已是东路剿匪总指挥,屡战屡胜,威望日渐提高。由于新疆省主席金树仁自1928年执掌新疆后对新疆各民族的压迫、剥削和奴役十分残酷,激起了新疆各族的仇恨,一些地方统治者也趁机纷纷割...

马希范的事迹

公元九三九年,彭士愁率锦州蛮万余人反楚,攻打辰、澧二州。楚王马希范派刘勍、廖匡齐率兵五千人进讨。彭士愁兵败,走保山寨。其山石崖四绝,刘勍用梯栈环围,廖匡齐战死。次年,刘勍用火箭攻山寨,彭士愁逃入深山,遣其子彭师嵩帅土家族各部酋长投降。刘勍班师,并将彭师嵩作为人质带回了长沙。及后马希范为此事,特地在溪州立了一个铜柱。铜柱用铜五千斤铸成,呈六角棱形,中空,上刻二千一百一十八字的铭文,其中有云:王曰:...

骁勇敦厚,脱颖而出

战火纷飞的五代十国时期,一切重新洗牌,高贵的血统再也无法辅你登上尊贵的宝座,一切全凭实力说话,这就是所谓的乱世出英雄。战场上骁勇无比战场下又老实敦厚的马殷,在这乱世之中遇着了机会,脱颖而出。 马殷的隆重登场,是必然中的一个偶然:一路混战打到长沙的军士群龙无首(原来那位领头的因染指有夫之妇,脑袋瓜被那位有夫之妇的夫砸了个稀烂),大伙就推举行军司马张佶为帅。而张佶偏偏在踌躇满志地骑马挺进主帅府时...

缅怀我国外交战士陈家康

陈家康同志是我国老一辈外交工作者之一。他早年从事党的地下工作,自抗日战争年代起,在周恩来同志直接领导下从事党的外事工作和国内外统一战线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在党中央和周总理、陈毅副总理领导下,他继续参与了一系列重大外事活动和担任驻外使节。从党的外事工作创建到新中国外交工作的全面开展过程中,他忠实地贯彻执行党的对外政策和路线,发展我国的外交关系,加强我国人民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团结,联合国际上一切可能联...

朱温的护卫将军

高季兴,陕州硖石(今河南三门峡东南)人,字贻孙,原名季昌,在后唐庄宗继位后,为了避讳李存勖的祖父李国昌的名字,改名为季兴。   高季兴从小就离开了父母,到汴州商人李让李三郎家里当家童,他相貌出众,而且机智过人。在朱温占领汴州后,李三郎主动送去大批财物犒军,以求得朱温的庇护。朱温收他为养子,让李三郎改名为朱友让。高季兴也有机会见到了朱温,朱温见他异常聪明伶俐,长相出众,非常高兴,便让朱友让收他...

朱凤美为麦类病虫防治研究做出创造性成果

生产实践,以田间调查、试验和室内实验相结合的科研方法和锲而不舍的顽强精神,取得了创造性的成果。    开发无机农药硫磺、红砒拌种防治黑穗病    30年代小麦秆黑穗病、腥黑穗、燕麦坚黑穗病在我国西北、西南部地区流行。西北各省群众原来多采用饮用酒拌种防治这些病害,但消耗粮食过多。西南各省一般采用温汤浸种,但缺乏温度计,温度无法掌握,推广不易。他从当时当地实际出发,开展硫磺、红砒等农药防治研究,...

虞光裕:新中国航空事业的开拓者

  新中国成立之初,航空事业可谓一穷二白,十分落后,由于基础薄弱,只能进行一些简单的飞机修理和仿制设计。然而,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通过众多航空科研专家的努力,很快拥有了自主设计的飞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金坛人虞光裕,就是其中的一位杰出贡献者。   虞光裕是我国第一代航空发动机专家,早年留学英美。全国解放后,他舍弃国外良好的科研条件和优越的个人生活,冲破重重封锁,毅然投入祖国的怀抱。他在艰...

张学思将军之死

1970年5月末,正当文化大革命狂月叠起之际,又一颗将星陨落大地爱国将领张学良的胞弟、海军参谋长张学思将军蒙受不白之冤,含恨九泉!张学思将军逝世后,周恩来总理曾几次在和海军人员谈话中提及此事,他非常痛心地说张学思是个精通海军专业又能亲自出海的参谋长,现在死了,海军少了一位难得的将才,真可惜呀!   历史匆匆走过了四分之一个世纪,当笔者重新翻阅当年有关资料和采访笔已时,历史的责任感时时撞击心门...

王延钧子女

王继鹏、王继韬、王继恭、王继严、王继镕

邓叔群为黄河上游水土保持作出的贡献

早在本世纪30年代初期,邓叔群就开始注意对生态学的研究。1939年,他利用中央农林部要他负责一部分林业科学研究的机会,组织了西南森林调查团,深入四川、云南、西康等省的沙坪坝、岷山、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等地区的原始林区,进行了为期两年的调查,对我国西南地区的森林分布、生长生态特性以及林木的病害情况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发表了《洪坝森林的研究》、《我国天然林管理法之研究》(一)、《今日中国的林业问题...

王审知事迹

审知宁为开门节度,不作闭门天子,实行保境安民政策,向朱全忠称臣纳贡,并与南汉、吴越的地方割据势力缔姻结好。   审知整顿吏治,用人唯贤,重用不受馈赠的贾郁、重视农业的颜仁郁及黄滔等人。当时在外地任职的翁承赞、王倓、徐寅等纷纷来归,审知都予以礼用。  审知还在福州大兴四门学,以教闽士之秀者;又在各地广设庠序,搜集整理文献,使闽中文教事业得到发展。   审知重视发展农业生产,采取轻徭薄赋...

马叙伦与“三白汤”

自古以来,文人学者常与美食佳肴结缘。究其根源,食品文化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罢了。历史上很多名人如苏东坡、李渔、袁牧、曹雪芹等,不仅善作佳肴美馔,也纷纷将佳肴美馔写成著作或收集成食谱流传至今。大思想家、大文学家的鲁迅,在少年时代写过的《戛剑生杂记》,也曾津津有味地提到过数种菜肴。马叙伦先生也有此种爱好。关于马叙伦先生,世人多知其为革命家、哲学家、教育家,还兼擅古文、诗词、书法,殊不知他还是...

浦熙修:一时机遇改变一生

  浦熙修,中华民国时期著名的进步记者。传记书《此生苍茫无限》看后,立即被老照片里浦熙修安宁淡雅的样子所吸引:清秀娟好的面孔上,眉含情眼含笑,尤其是挂在腮边的两个小酒窝,恰到好处地漾着柔情几许。兰心蕙质的浦熙修还琴棋书画样样拿得起放得下,女红手艺最是了得。哪怕敌机轰炸,她躲进防空洞里,都在饶有兴味地教好友做针线活。所以,女人浦熙修假如不做记者,也会有很好的出路的。   上大学的时候,浦熙修认识了...

刘王立明的故事

刘王立明,1896年生,女,民主同盟中央委员,1957年被划成右派份子,1966年9月被上海的红卫兵斗争三天后送上海公安局关押,1970年4月15日死于监狱中。时年74岁。 刘王立明本姓王,刘是她的丈夫的姓。她是太湖县人,1917年考取奖学金到美国留学,在位于芝加哥的西北大学生物系获硕士学位。1928年和1932年,她是国民议会参政员。1933年成为民主同盟中央委员。她曾参与反对执政党国民党的...

元瓘列传

元瓘,鏐第五子也。起家为盐铁发运巡官,表授尚书金部朗中,赐金紫。天复中,本州裨校许再思等为乱,构宣州节度使田頵,頵领兵奄至,鏐击败再思,与頵通和。頵要盟于鏐,鏐遍召诸子问之曰:谁能为吾为田氏之婿者?例有难色,时元瓘年十六,进曰:惟大王之命。由是就亲于宣州。唐天祐初,承制累迁检校尚书左仆射、内衙都指挥使,数年之间,伐叛御寇,大著勋绩。梁贞明四年夏,鏐大举伐吴,以元瓘为水战诸军都指挥使。战棹抵东洲,...

王绍鏊诞辰120周年纪念座谈会举行

本网讯 日前,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在江苏省吴江市同里镇隆重举行王绍鏊同志诞辰120周年纪念座谈会暨王绍鏊纪念馆落成仪式。   王绍鏊同志1888年出生于吴江市同里镇,是中国民主促进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著名爱国民主人士,著名社会活动家。新中国成立后,王绍鏊同志先后担任过财政 部副部长、全...

吴咏湘将军夫妇纪念馆 文选

南京军区谢胜坤付主任致悼词 今天,我们怀着极其悲痛的心情,悼念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一军前军长,我们的亲密战友吴咏湘同志。 吴咏湘同志为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英勇奋斗了四十年。在极端艰苦的环境里,不畏强暴,与敌人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屡建战功,多次负伤,终因积劳成疾,病势严重,久治无效,不幸与一九七零年三月十六日十一时二十二分与世长辞。 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出:人固有一死,...

陈邦杰与苔藓植物研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生活和工作的条件都有了很大的改善。陈邦杰在参加华南的林垦调查归来后,即在教学之余,忘我地投入苔藓植物的研究。鉴于国内植物学课本及科学文献中,存在着以Hapaticae为苔以Mosi为藓,或以Hapaticae为藓而以Mosi为苔的混乱现象。他在1952年将多年来所积累的有关解决这一问题的研究资料整理成《苔和藓名称的考订与商榷》一文,发表在中国植物学杂志第4期。该文认为苔和藓...

五代第一明君身世经历

柴荣,后世又称柴世宗。父名柴守礼、祖父柴翁都是当地有名的富豪。据说,他的姑母本唐庄宗之嫔御,庄宗没,明宗遣其归家,行至河上遇大风雨,止于逆旅数日,偶遇郭威,看他体貌非凡,一见倾心。而郭威亦闻柴氏贤惠,父母知志不可夺,遂成婚于逆旅中。   家道中落,年未童冠的柴荣前去投奔嫁给郭威的姑妈,他性谨厚,帮助郭威处理各种事务,深受郭威喜爱,被收为养子,改名郭荣。当时郭威家境并不富裕,柴荣为资助家用,外...
  共13448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