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专属网络思念空间

个人纪念馆,能让往生者的一生故事得以完整的留存,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使家属无论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网络来祭拜往生者,传递思念之情,真正做到让爱与思念没有距离、生命的故事永久流传。

张际春为何被整死?

张际春为何被整死 张际春是我们党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优秀政治工作领导干部、党的七届候补中央委员、八届中央委员。抗日战争时期曾任抗大政治部主任、十八集团军野战政治部副主任等职务;解放战争时期和建国初期曾任第二野战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文化大革命前曾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和国务院文教办公室主任,1968年9月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迫害致死,他的夫人、红军老战士罗屏同志也惨遭毒手。 众所周知,林...

张难先往事

张难先的后代都一致认为他有一种胸怀天下,心系百姓的情怀。而这种情怀至今让他们子孙辈引以为豪。   张家第18世子张难先,1874年出生,1968年逝世,历经清末、民国、新中国三个历史时期。他出身于书香世家,父亲是当地一个颇有声望的儒商,很重视子女教育。少年时期的他,聪慧伶俐,入私塾读书,崇尚明其义、晓其理的读书方法,能博采众师之长。   他18岁那一年,奉父命参加科举考试,在考场之上目睹同场...

梁元帝焚书

历史上毁书事件屡见不鲜。隋人牛弘有五厄之说,明人胡应麟有十厄之说。当然,他们说的只是隋之前或明之前的毁书事件,而明之后,毁书、禁书之乱有过之而无不及。譬如乾隆时代的禁书、毁书,农民起义如李自成,特别是洪秀全的太平天国,不知毁了多少书籍。但是,像梁元帝藏书又毁书,在中国书史上却实属罕见。   萧绎一生著作等身,著有《孝德传》《忠臣传》《丹阳尹传》《注汉书》《内典博要》等400余卷。他既是作家,...

罗湘涛指挥小渔船战胜了汽艇

【人物小传】罗湘涛(19001968),湖南平江人,1900年出生。 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游击队,1928年参加平江起义。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4军1纵队1大队司务长、湘鄂赣红军医院总经理、独立师4团军需长、平江独立团管理科科长、湘鄂赣军区留守处主任、军区供给部部长、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财政部部长等职。参加了湘鄂赣苏区反围剿和南方三年游击战争。 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1支...

李任仁:坚持抗战的同盟会会员到新政协会议代表

李任仁(1886~1968年),字重毅,广西临桂人。他幼年入私塾,16岁入桂林学馆就读,考中秀才。1910年8月他在桂林参加同盟会。 接受孙中山的主张 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日本东京成立了同盟会后,很快同盟会革命活动在中国内地展开。20世纪初叶,《民报》、《南风报》、《黄帝魂》、《天讨》、《革命军》、《扬州十日记》等革命书刊和民主革命思想在桂林传播,李任仁常看这些书刊,他完全赞...

豫章王(萧栋)

萧栋字元吉,是梁武帝萧衍之曾孙,昭明太子萧统的嫡孙,正宗的萧梁皇家长门长孙;其父萧欢受封豫章郡王,任云麾将军、江州刺史;父薨,萧栋袭爵豫章王。 梁太清二年(548)八月,梁河南王、大将军侯景举兵叛反,攻陷了皇城,幽禁了梁武帝,没多久,八十六岁的老爷子武帝承受不了如此巨大的精神打击,于窝囊、窝气、窝火中一命呜呼了,侯景遂立太子萧纲为帝,是为简文帝。 侯景娶了简文帝的女儿溧阳公主,对她甚...

永久的怀念——记唐巽泽几件事

唐巽泽(19111968),湖南湘潭人,原名唐永济。1949年参加民建,1950年发起筹建民建杭州分会,1954年负责筹建民建浙江省工作委员会,历任民建杭州分会主任委员,民建浙江省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任委员,民建全国会务推进委员会委员、民建中央常委。解放后,任杭州市工商联筹委会副主任委员,第一、二届浙江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和协商委员会委员,第一、二、三届浙江省人大代表,第一、二、三届全国人...

梁代文学家

自东晋南迁以来,汉族政权偏安江左,历代虽间或有奋发有为的君主,但大多数帝王贵族都安于逸乐,纵情声色。反映在文学创作上,便往往以浮艳的辞句来表现空虚放荡的内容。萧纲在蕃及做太子时期,写作了大量这类题材的诗。当时的属官徐□、庾肩吾等又推波助澜,文学侍从之臣竞相仿作,形成宫体诗的流派。今存萧纲作品中,象描写女性声容情态的《咏内人昼眠》、《咏舞》、《美人晨妆》等,都属于这一类。  当时文人创作,已有...

周瘦鹃的学问

中国旧文人其实水都很深。当年,与世无争的鸳蝴派在迅翁那光棍眼里容不得沙子的笔触下不幸成了炮灰,比吃牛油面包的那伙新月派小白脸思想更落后(主要是指对传统观念的质疑程度,非关学问素养),在落后就要挨打的年代里,鸳鸯蝴蝶派一蹶不振半个多世纪。直到90年代,方才渐渐缓过气来,有了专家、教授以及粉丝、观众。而这时,张爱玲热更先一步烧得深入人心,成名要趁早的后进小女子反成了都市小资的祖师奶奶。    于...

革新杂交育种技术,育成皮斑限性种

1945年抗战胜利。1946年中农所迁回南京孝陵卫。1947年孙本忠继续开展双杂交试验。1948年在《中华农学会报》上发表了《家蚕双杂交试验》的论文,指出双杂交种的利用有利于提高蚕种繁育系数。1948年底作为中农所的嘉兴工作站,借中国蚕丝公司嘉兴蚕种场养蚕。1949年5月嘉兴解放。当时,中国科学社等4个学术团体在北京发起成立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会议筹备委员会,聘他为委员。7月,赴北京出席筹备会...

梁武帝(萧衍)

萧衍,小字练儿,南兰陵人,生于秣陵同夏里,为萧道成族弟,南齐皇族,竟陵王萧子良开西邸,他与沈约,谢脁等文士交游,号称竟陵八友,后任雍州刺史,镇守襄阳,公元501年,乘南齐内部骨肉相残,与宗室萧颖胄等攻入建康,杀东昏侯,立和帝,公元502年,又废杀和帝,于4月自立为帝,国号粱,定都建康,改年号为天监,史称萧粱。 萧衍在位期间,大力提倡佛教,伪装仁慈,以骗取士民同情,他常年吃素,手里总是捏着佛珠...

爱国学者叶恭绰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之际,笔者想起了爱国学者叶恭绰先生。   叶先生生于清光绪七年,7岁能诗文,18岁应童子试,以《铁路赋》获第一名。民国时期,历任铁道部、交通部部长等职,为中国早期的交通事业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不仅如此,叶恭绰先生还是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文物鉴赏家。是一代著名学者。而且他品德高尚,更为后人所敬仰。   1931年,他50岁生日,作为交通部长,收到的礼物,寿金很多,...

少年英才

在血缘上来看,萧衍和南齐皇室关系很密切。他的父亲萧顺之就是齐高帝的族弟,曾经做过侍中、卫尉等高官。萧衍后来之所以能建立功勋,并最终建立梁朝,他的家族背景起了很大作用。    萧衍小时候就很聪明,而且喜欢读书,是个博学多才的少年,尤其在文学方面很有天赋。当时他和另外七个人一起游于竟陵王萧子良门下,被称为竟陵八友,其中包括历史上有名的沈约、谢眺、范云等。沈约是知名文学家、史学家,著有《宋书》、《...

黄武汉-回国报效

1945年初,黄武汉在成都以优异成绩通过了重庆国民政府主持的工程技术人员公费赴美实习和留学英国考试的双重资格,他毅然选择了后者。这年盛夏,他飘洋过海来到了英国。不出所料,二次世界大战带来食品的普遍匮乏,每人每月只配给两个鸡蛋,有鱼吃,却是鲸鱼。然而,英国的无线电技术在当时堪称世界一流,德军飞机之所以无法突破英方的空中防线,微波雷达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事实上微波技术也成熟于这一时期。黄武汉在G.E....

南朝无厘头皇帝萧宝卷

南朝齐皇帝萧宝卷是个很无厘头的皇帝,千把年来,一直到周星驰,才稍稍能和他比肩。萧宝卷出游时,总是穿得像个上台表演的魔术师,随从数百,呼啸飞奔,不避雨雪,随手就舀路边的积水来喝。小皇帝又爱玩担幢的游戏,作白虎幢高七丈五尺,左臂右臂来回担玩,不过瘾,又把几十斤重的白虎幢移到牙上担玩,折掉好几颗牙齿,仍旧没完没了。 他后宫中有一个叫潘玉儿的,妖冶绝伦,体态风流,还有一双不盈一握的小脚。萧宝卷把她...

胡先骕-人物年表

1894年 农历四月二十日生于江西南昌。   1897年 在家中后园培英书屋从师受业,习《三字经》、《千字文》等。   1898年 读《论语》、《诗经》等,习对对子,五岁就有神童之誉。   1902年 父亲病逝于南昌旧居,享年四十八岁。   1904年 奉母命赴南昌府应童子试。   1906年 科举制度废除,得沈曾植关顾,入南昌府洪都中学为插班生。   1909年 春,考入京师大...

萧鸾的先扶后杀

萧鸾是南朝齐高帝萧道成的侄儿,一向生活俭朴,行为谨慎,又博学多才,甚有才能,因此一直得到信任和器重。齐武帝萧赜临死时,因为太子已经先他而死,于是立孙子萧昭业为太孙,并遗诏让萧鸾处理一切政务。然而当时有一个叫王融的却封锁皇帝遗诏,并下令不许萧昭业进宫,企图扶立另一人当皇帝。萧鸾闻讯后,急忙赶往皇宫,驱开拦阻的卫兵,拥着萧昭业登上金銮宝殿。 谁知这个萧昭业竟是一个十分虚伪又荒淫昏庸的人。他在老爸...

蔡楚生:为电影的一生

一      中国电影先驱蔡楚生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蔡楚生原籍广东省潮阳县,1906年生于上海。6岁随父母回到广东,在农村度过了童年。12岁起到汕头市的一个商店当学徒。他积极从事工会宣传活动,并且喜欢戏剧、电影。1927年大革命失败,他因从事工会活动受迫害,不得不逃离广东,来到上海。   在上海过了一段近似流浪的生活后,蔡楚生进入了小小的华剧影片公司,担任临时演员、场记、置...

安徽省委书记曾希圣的命运

1959年-1961年的三年自然灾害瘟疫般地蔓延全国。安徽大地粮食歉收,饥荒遍野。时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的曾希圣心急如焚,苦苦思索如何拯救群众于水深火热之中。事实证明公社化于事无补,还有另一条路能够行得通,那就是分田到户。 在中共安徽省委书记处会议上,曾希圣毅然提出按劳动力分包耕地,按实产量记工分的联产责任制办法,这个办法实质就是包产到户。 那年正月初五刚过,曾希圣亲自带着省委工作组下去,选择合...

将星初起

王耀武很善于人际关系,又能打仗,因此仕途非常顺利。到1930年9月,他已经作了团长。此时他历任上级,包括何应钦刘峙对他都很有好感。1932年,王耀武所在的32旅奉命参加第四次围剿,结果被红军围在宜黄。当时新任旅长柏天民准备撤退,蒋介石也批准了,王耀武却劝说旅长不要撤退。因为红军善于打援,善于野战,与其弃城野战,不如死守。最后32旅守了宜黄24天,土红军多次攻城,连续激战,到底没能拿下宜黄-说起来...
  共13448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