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璞早在一千多年前就给风水定了义,《葬书》中云:“葬者,乘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风水。 ”所以才有了现在我们通常说的“风水”一词称谓。
世人称郭璞为风水鼻祖,其风水是从师于青乌子。
青乌子传法于郭公,授之以书藏之于青囊中(青囊即古时常用青布类织成的袋子,用来藏放贵物),而郭璞之门人赵载,常想窃为已有而屡次不得,最后毁于火患,而不得不叹息。后郭公据青囊中之书所回忆而写成《葬书》。这此是当时的小插曲而已。可见《葬书》这本秘籍非同一般。
不过,今天大家都能读到它,这是因为随着信息时代发展,资讯共享,传播交流要比古时方便得多。如今早也称不上什么秘本了。读后也许不觉为奇,但却是在一千多年前,它却是指导着风水师寻找到理想风水宝地的纲领与操作准则。
一:郭璞是怎样一个人物呢?不妨来看看他的生平简介与轶事:
1、生平简介:
郭璞:河东闻喜人(今山西省西南部的闻喜县)。晋武帝咸宁二年(即公元276年)出生于一个士族官宦之家。可见家底还是有的,不然不能读书,亦谈不上做学问了。
《晋书》记载:在璞年轻的时候,有个精通卜筮的人曾到过他的家乡,郭璞就拜他为师,这个人就传授给他一套《青囊中书》,从此,郭璞“洞五行、天文、卜筮之术,攘灾转祸,通致无方,虽京房、管辂不能过也”。可见郭璞还是有师传的。这个人就是传说中的青乌子,因此有人尊“青乌子”为风水鼻祖,亦没错,只不过,史书上关于此人没有多少记载,有说是传说中的人物,又没有资料记载,所以后世人也不易能记得住他。今天多称鼻祖为郭公了。
2、郭公轶事
在民间,对于郭璞才能的来历,还有一番说法。据说郭姓的始祖,是周朝初年的周公。周公,即演后天八卦而成之周文王,具有通天彻地的才能,每一千年,就会把自己的灵魂寄托在郭家的后人身上,而郭璞就是如此的一个幸运儿。郭璞而这些预卜先知的才能,既使他逃避了战乱,同时又是害了他的卿卿性命。
历史上的晋时“八王之乱”、“五胡乱华”战乱,使大半个中原卷入战火。郭璞时年仅20岁左右,就预见河东这里将遭受灾难,于是联络亲朋好友数十家集体南迁。
关于这一点史书中有记载:“璞筮之,投策而叹曰:‘嗟乎!黔黎将湮于异类,桑梓其翦为龙荒乎!”
当然,要让大家动身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所以他去找当时任将军的赵固求助,恰好赵固死了一匹心爱的宝马,心情很不好,谁也不见。但郭璞说,他能够把宝马救活。赵固很惊讶,半信半疑,最后让其试试。郭璞令二三十个壮汉,拿上长竿,去30里外的地方捉一个东西,大家不解,郭璞说捉到它就能把马救活。果然,那些壮汉带回一个类似猴子却又不是猴子的怪动物,那东西见了马,就“嘘吸其鼻”,大概是对着鼻子吹吸之类,一会儿,马竟然活了,而且“奋迅如常”。赵固当然很高兴,“厚加资给”。于是郭公声名大振。在史书里,这是郭璞第一次显露他神奇的才能。可谓算是处女作了。
郭璞南迁后最后落脚选在宣城郡,当了当地太守的参军,也就是幕僚。这时候晋武帝的侄子司马睿在建康(今南京)重建了一个小朝廷,史称“东晋”。东晋皇帝的权力始终不巩固,全靠北方南渡的和南方本地的世家大族支撑,其中权势最盛的是王家。郭璞最后转到王家大将军王敦帐下,还是当幕僚而已。
晋明帝太宁二年(公元324年),驻守在外的王敦要举兵造反,因郭璞以通晓“五行、天文、卜筮之术,能禳灾转祸”知名,便要他就成败如何算一卦,也为考察郭璞的立场态度,说穿了就想看你是支持跟从,还是反对背叛。算卦也只是个托名而已。
郭璞的回答是“无成”。王敦本来就怀疑郭璞与朝廷有勾结,就让他再给其本人算一卦,看还能活多久。郭答:“明公起事,必祸不久。若住武昌(今湖北鄂州),寿不可测。”直言告诉他不可以起兵造反。
王敦大怒,问道:“卿寿几何?”曰:“命尽今日日中。”于是王敦一气之下,当天就把郭璞杀了。(《晋书》卷七十二·列传第四十二)
郭璞就这么轻易地死了。在现代人看来有点不识时务的那类型。王敦起事后约两个月因出师不利也“愤惋而死”。都被郭璞说中了,郭公的惨死,不像道家葛洪“游德栖真,超然事外”,因而能够“全生”。这不能不说是方术家的悲衰与定数。不过,这种不畏强权政治与淫威,不屈生死的气节,确是到了方术的较高境界。如果哪一个朝代,易经五术披上了政治色彩,那么五术易经的通天彻地,知未来的神秘价值,也在消亡退败了。
郭璞为人另有纵情酒色的嗜好,为何说其纵情酒色呢?
郭璞原有两房夫人,大夫人生长子、三子、五子,二夫人生次子和四子,南渡时,随行的是二夫人和次子、四子。其余三子便留在故乡。
史书上记载:有一次,郭璞喜欢上了人家的婢女,但又不好意思要,就拿豆子做了个法术,主人家每次早晨起来,都会发现有几千小人围着他家转,仔细去看,又什么都没有,郭璞就说问题出在那个婢女身上,便宜卖了就没事了。主人家只好如此。郭璞在得到婢女后,画了张符扔到井里,就看见那些小人反缚着一个一个跳井了。
可见郭公不仅风水,卜筮占断未来,还会道术。这道家法术可能也是青乌子仙师教的,不过搞这样的恶作剧显得有点无赖了。
除此,郭璞另一方面游于诗赋,1700年后,无心插柳的郭璞在我国文化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他注释《尔雅》、《山海经》,现在《辞海》上随处可见,他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游仙诗体的先河。只是,在他笔下向往的神仙生活和奇幻仙境里,依然能看到一个“硅璋虽特达,明月难暗投”的孤独落寞的文人身影。其修道与潜心钻习法术是肯定有这回事的。这些技能,也是其服众的原因。东晋的两代皇帝元帝和明帝以及许多朝廷忠臣都很赏识他,常常向他咨询、请他卜筮,其生前编撰筮验六十余事,名为《洞林》流传千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