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青莲寺:佛门异才建晋魏河山第一寺(6)

来源: 发表人: 2023-01-08 浏览量:907

半山腰的青莲寺(图片来源:远方网 摄影:wf631012)

在通往古青莲寺的路上有一座明万历年间建造的藏式舍利塔,它是晋城市现存唯一的藏式白塔。塔是晋代翻译佛经时梵文的音译,称为“塔波”、“浮图”,意思为“高显”或“坟”。最早的塔形建筑是用来埋藏佛舍利和遗物的,作用相当于我国的坟,所以又称为舍利塔。在古印度,佛祖释迦牟尼圆寂后,他的遗体被他的弟子阿难等火化,由内脏结石所结晶成的各种颜色的球体颗粒,就是所谓的舍利子。舍利子被当时释迦族等八个国王分得,他们分别在各自的国家建塔安奉,这就是塔的最早来源。因为佛祖的舍利子有限,不可能每个信仰佛教的地区都能分得。于是,各地的信徒们为了纪念供奉佛祖,便纷纷仿照塔的样式建造类似的建筑物。

古青莲寺历经沧桑,隋唐时期的规模已经无从得知。据清代的重修碑记载,当时有正殿9间,南殿9间,东西禅堂各5间,现在仅存正殿3间,南殿3间。正殿3间中,有大而低矮的方形佛坛,佛坛上的弥勒佛等6尊唐代彩塑,是全国现存唐代寺院塑像3处70多尊中的其中一处。

主像弥勒佛,面相丰腴,蛾眉、细眼、高鼻、小嘴,具有典唐塑“丰肌秀骨”的风格。弥勒佛肩披大巾,腰围羊肠大裙,双腿自然下垂,坐在须弥座上,左手置于膝上,右手作说法印,故称为“垂腿弥勒佛”。弥勒佛两侧,塑着站立的阿南、迦叶二弟子,迦叶居左,阿南居右。佛坛前部左右两端设置两个须弥座莲台,左边台上坐普贤菩萨,一腿盘曲,一腿下垂,这种优美的坐姿称为“游戏坐”,莲台束腰部分则雕刻着他的坐骑——白象;右边台上坐文殊菩萨,也是“游戏坐”姿势,莲台束腰部分雕刻的是狮子。佛坛中部分本来有两尊对称的供养菩萨,现存的只有右面的一尊。供养菩萨形体较小,单膝跪地,雕塑的手法侧重在表现他虔诚供养的神情。

南殿现存彩塑12尊,佛坛上正面的5尊塑像是宋代作品。当中为释迦佛,结跏趺坐(盘腿打坐)于莲台上,两侧为文殊、普贤二菩萨和阿南、迦叶二弟子。雕塑注重写实,生动传神。

南殿中的唐代碑刻《硖石寺大隋远法师遗迹记》,是唐肛宝历元年(825年)所立,碑首的线刻佛殿图(也称弥勒讲经图),是我国古代建筑史上一件极有价值的珍品。这幅图显示唐代一座完整的寺院,山门、围廊、讲坛、佛殿一应俱全。佛殿前讲坛上的弥勒菩萨尚未成佛,头戴花冠,身穿印度出家人的服装,结跏趺坐在莲台上讲经说法。他身后是一座重檐佛殿,五脊庑殿顶,装饰着典型的唐代鸱尾。佛殿四周是围廊,围廊与前面的山门相通。廊柱和山门柱头上的斗拱都是典型的唐代木构建筑风格,这幅图是研究唐代建筑结构和寺庙布局的珍贵资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