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用户免费注册
完善纪念馆资料
纪念馆创建成功

佛教为什么会肯定因果法则

人类文化的开展,一切知识的进步,都是由于推究因果而来。例如我们感到热时,在内心中自然而然的就有一种如何获得凉爽的要求,有了这种要求,进一步就要追究为何会热?如何才能不热?追究的结果,发现得到凉爽的方法,于是发明了电风扇及冷气机等。察果知因,不但肯定了因果法则的存在,亦促进了人类知识的发达。根据这一事实来说,因果法则的观念,不论在印度思想界,抑或在西洋学术界,没有不存在的,因为不循因果法则立论,根本....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19号

佛教中的“不落因果”与“不昧因果”是何意?

我们所说的因果是指原因与结果。亦即指因果律。为佛教教义体系中,用来说明世界一切关系之基本理论。盖一切诸法之形成,因为能生,果为所生;亦即能引生结果者为因,由因而生者为果。以时间之因果关系而言,因在前,果在后,此称为因果异时;但若就空间而言,则如束芦之相倚相依之情形,此乃广义之因果关系,称为因果同时。 那么不落因果与不昧因果是何意呢?首先有这样一个公案:有一老人,在百丈禅师处听法,谓百丈曰:昔我住....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19号

佛教常说的“回向”有何意义?

回向,又作回向、转向、施向。以自己所修之善功德,回转给众生,并使自己趋向菩提涅槃。或以自己所修之善根,为亡者追悼,以期亡者安稳,诸经论有关回向之说甚多。 东晋慧远大师之大乘义章卷九分回向为三种: 一、菩提回向:回己所修之一切善法,以趣求菩提之一切种功德。 二、众生回向:念众生故,回己所修一切善法,愿以与他。 三、实际回向,以己之善根,回求平等如实法性。 道绰禅师于安乐集卷下,解释回向有如....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19号

我们常说的“禅定”与“禅宗”有关系吗?

我们常说的禅定与禅宗是有关系。但也是有分别的,因为,禅宗固然主张参禅习定,凡是禅定,却未必就是佛教的禅宗。 禅宗一名,是在中国创立的,当佛陀的时代,并没有禅宗一名,而只有禅的工夫和禅的内容。佛教的解脱道的修持法,是以戒为起步,以定为重心,以慧为目的,戒、定、慧,称为三无漏学,三者缺一不可,三者相互关连,相互助长,成一螺旋形的状态──由戒生定,由定发慧,由慧起修──直向解脱之道上升。其中的定,就是....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19号

朝山的六种意义

修行之法门颇多,朝山也是学佛修行法门之一,其朝山真义有六: 一、朝山可培养我们人低声下气,消除我们的高傲之心。 二、朝山可接引刚开始学佛的人,由浅入深的了解佛法之根本,以此培养善根成熟。 三、朝山可渐渐净化我们无明习气,使我们的智慧渐增。 四、朝山真正本意在于此道场有大善知识,可请善知识为朝山者开示解脱法要,以启迪智慧,顿破无明,证无生法忍,同出三界为宗。 五、朝山一步一拜或三步一拜、一....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19号

佛教中的“称谓”有哪些?

称谓是一种礼仪,也是身份的代表。在佛门里,称谓代表着职务,也是修持的衡量;不但具有维系佛门纲常伦理的功用,从中更透露出无限的佛法妙谛。  一般人理解:出了家就是和尚,这种认为是不对的。其实和尚者,要在六和僧团中确实奉行六和敬,成为一个高尚的人,始得成就。一个寺院只有一位和尚,又称住持、方丈;和尚退位后,如其法弟继任住持,称其退居和尚,如其弟子、法子继任,称其退居老和尚。 和尚是梵语,译为中文乃....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19号

何谓出家?出家后还能还俗吗?

出家修行,其本意实乃殊胜庄严之意,不解出家修行真谛之辈,往往对出家的动机与意义失去正面的共识,因而臆测错误,或道听涂说,或受传统邪说谬论而导归成邪论,自始至终不得正解出家修行真实义,也因此思想中毒巨深,障碍自己对如来正法的认知,想要踏入佛门求得正觉,实乃飘渺,甚可怜愍!  出家(梵语Pravraiyaj)真正的含义是在出离五欲六尘的因缚,不受其所沾染,正解其境本空,幻化不可得,得亦得不住,如是精....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19号

坐禅与静坐有何不同?

一般社会人士静坐的宗旨,不外乎让心灵得到轻松、舒适、轻安,让精神和谐统一而已!甚至把身体调好,延年益寿,甚至练丹运气,使自己长年百岁,这一连串的静坐之法,是世间法,甚至有些宗教家静坐以求感应生天等等,这依佛法而言是不了义的,治标不治本,无法达成解脱(梵语vimoksa),不得证悟菩提(梵语bodhi)的。 佛门中所谓坐禅与静坐是有差别的,静坐未必包含坐禅,坐禅有包含静坐,出世法有含概世间法,世间....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19号

详说“藏传”佛教僧职

所谓僧职,就是僧侣之职称。即从事有关寺院、法会以及僧侣管理等事之职务。 藏传佛教僧职一般分为: 封号性僧职 藏传佛教中僧人的身份区别在于他们的僧职,一般分为封号性僧职、学位性僧职、戒律性僧职和寺院组织中僧职。 封号性僧职就是由历代中央王朝授封的一种僧职,在藏传佛教僧职中声望最高。这类僧职起源于中国元朝的公元1260年,忽必烈皇帝封萨迦派第五代祖师八思巴为国师,负责全国的佛教,1269年,忽....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19号

为什么寺院里念经总要用木鱼?

在佛教寺院的佛事活动中,木鱼是最常用,也是最主要的法器之一,不管是诵经礼忏,还是念佛上殿,都要用到木鱼。很多人不仅要问:寺院里面念经为何总要用木鱼呢?因为即使在晚上,鱼在水里也不会闭眼睡觉,为了勤修道业,用木鱼来警策大众要抓紧时间来用功办道。另外,寺院早晚上殿,木鱼用来引导僧众把握诵经时的轻重快慢,让大家凝心一处,不起杂念。 在不同的地方,用不同的材质做成大小不一的木鱼,用在僧众的修学上。从木鱼....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19号

  共7981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