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用户免费注册
完善纪念馆资料
纪念馆创建成功

静波法师:布施简单易行契理契机的修学法门

一、布施的意义与种类 布施,梵语dāna,意即布施。也就是以慈悲心给予他人福祉与利益之事。《维摩经》中说:布施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一切能舍众生来生其国;《中论》中说:不依世俗谛,不得第一义谛;不得第一义,则不得涅槃。可见,布施作为佛教修行的突破点,可以历炼自己的身心,增长自己的福慧,以此积累自己成佛的资粮。应当说,布施是学佛中简单、易行、契理、契机的修学法门之一。所以菩萨六度法门的第一门就是....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3号

成峰法师:依止善知识学佛修道的根本(2)

六、依止的方法 具备能依条件的弟子,依止善知识的方法有两种:一、意乐依止法,二、加行依止法。其中意乐依止法又包含净信为本和念恩生敬两部分。 信是一切功德的根本。《宝炬陀罗尼》云:信为前行如母生,守护增长一切德,除疑度脱诸瀑流,信能表喻妙乐城。信无浊秽令心净,能令离慢是敬本,信是最胜财藏足,摄善之本犹如手。说明由信的缘故,能令未生功德产生,已生功德得到增长。通常广义上的信心指对三宝、业因果报、四....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3号

成峰法师:依止善知识学佛修道的根本(1)

成峰法师(图片来源:资料图) 一、善知识的含义 善知识,梵语kalyanamitra,巴利语kalyana-mitta。音译作迦罗蜜、迦里也曩蜜怛多。指正直而有德行,能教导正道之人。又作知识、善友、亲友、胜友、善亲友。 二、善知识的种类 《旧华严经》卷三十六离世间品说有十种善知识,即:能安住菩提心善知识、能令修习善根善知识、能令究竟诸波罗蜜善知识、能令分别解说一切法善知识、能令安住成熟一切....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3号

忏云老法师:禅净土宗念佛法门的助行

忏云老法师(图片来源:资料图) 既然是念佛,就以真正的深信切愿来执持佛的名号,这是净土正宗。 我过去但是注意讲究信愿行,像宝鼎的三条腿一样,以后不论是看彻悟祖师的开示、蕅益大师,都是讲深信切愿执持名号,不用行、讲执持名号,这是净土正宗。因为末法时代,禅、三止三观、唯识五重观,都是多少当作助行,而不是一般凡夫能用得上。所以,简直是祖师为的教导后学,深信切愿执持名号,直接了当,不坐禅、也不作观,比....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3号

刚晓法师:学佛的目的与方法求真度苦亲证断障(2)

在《菩提道次第广论》上,有善士相,有弟子相。说善士须具十个条件:①具戒,②具定,③具慧,④多闻,⑤通达实性或教理,⑥功德胜己。具备以上条件,他才能自利。⑦善说法,⑧具悲悯,⑨勇猛精进,⑩远离厌患。具此四条他才能利他。弟子相呢①具正住,②具慧,③希求。看我们大家,自己检验一下,具正住是否有,具正住就是不能执着自己所修行的法门、自己的宗派,不能嗔他法门。现在的净土宗,是否呢?净空老法师倒不是,但有人是....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3号

刚晓法师:学佛的目的与方法求真度苦亲证断障(1)

刚晓法师(图片来源:资料图) 佛法的根本究竟是什么呢?什么才是学佛的正因呢?关于这个问题,十方诸佛的答案是统一的:佛法的根本是真实。就是我们常说的,是什么就是什么!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那么,我们要问:我为什么要信佛说的答案呢?假如说他的答案错了呢?曾有人这么说过:因为大家都信佛说的话,所以我也相信了。这个说法其实代表了大部分人的心态随大流儿。比如有人说:若说法 轮 功瞎扯淡,可为什么那么多大....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3号

星云大师:四点意见通向快乐人生

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心理,即希望生活快乐。快乐是人人一致的希望,但是实际上并不是人人都能享有幸福快乐的人生。我们如何才会快乐?我提供以下四点意见: 一、以舍为有:有的人整天妄想、贪求,这样的人生不会快乐;相反的,懂得喜舍的人生,快乐无穷。舍并不是完全给人,而是一种结缘,例如:我专心听你讲话,就是与你结缘;帮你做一件事情,给你一些助力,给你一个微笑,给你一个注目礼,都是结缘。所以,表面上看起来你是在....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3号

惟贤长老:认识佛教佛教不可单以宗教看待

佛教是现在中国五大宗教之一(天主教、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道教)。在中国来讲,佛教是个大教,人数最多,有很多少数民族地区,像藏族、蒙古族、傣族基本上是全民信教。在东南亚,如缅甸、泰国、斯里兰卡、新加坡,还有韩国、日本,佛教都很普遍,其中缅甸、泰国是以佛教为国教,一般都信佛。所以佛教在亚洲区域信仰的人最多。在欧美,近几十年已经传过去了。美国现在佛教也很普遍,美国的大城市都有佛教寺庙。在欧洲,英国、....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3号

济群法师:佛教徒为什么要皈依让自己焕然重生

济群法师(图片来源:资料图) 成为佛教徒,最基本的衡量标准便是皈依。正如入党需要宣誓,入学需要注册那样,通过相应仪式获得合法身份。皈依,是成为佛教徒必须履行的入门手续,也是远离三恶道苦,迈向菩提之道的开端。 时常有人询问:若不皈依,可否依法修行?当然,若按佛法教义调整身心,按相应法门修习实践,多少总会有一些受益,但所得极为有限。若不曾生起恳切皈依之心,正说明对三宝的信心尚未具足。尽管在学,尽管....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3号

一行禅师:慈悲最高贵的生活方式最殊胜的修行法门

一行禅师(图片来源:资料图) 佛陀传授给我们许多慈观的方法。 有一次,一群僧侣对佛陀说,他们丛林寺院附近有精灵作祟,造成许多困扰。佛陀于是对他们说了《慈经》:希望达到安乐平静的人,应学行正直、谦恭、懂得使用爱语。他们懂得简单和幸福生活,慈和、恬淡、少欲,不跟随大众比较和竞争。他们不会做任何智者所不认同的。他们的心经常忆念:愿所有人和众生生活得幸福、安全、心思贤厚和自在。愿地球上所有生物生活安宁....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3号

  共7981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