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专属网络思念空间

个人纪念馆,能让往生者的一生故事得以完整的留存,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使家属无论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网络来祭拜往生者,传递思念之情,真正做到让爱与思念没有距离、生命的故事永久流传。

悉尼华人灭门惨案悬疑重重 给华人敲响安全警钟

  2009年07月29日 11:13 来源:新华网    被害华人家庭经营的书报店门口摆满了花。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新南威尔士州的警察厅异常忙碌,他们面临着一个残忍无比的血案悉尼北部地区的华人林暋一家5口遭灭门。警官们发誓,一定要竭尽全力,尽快将凶手缉拿归案,严惩不贷!   深夜行凶心狠手辣   7月18日是个周六,当林暋的妹妹林淑(音)在上午9点50分去悉尼北部叶坪区哥哥林暋家时...

张青莲-社会活动

1950年张青莲任全国科联宣传委员会委员,次年参加中国人民第一届赴朝慰问团。回国后在全国各地进行宣传汇报,历时5个月之久。他在这一伟大的政治运动中思想上受到深刻的锻炼。   1951年中国化学会恢复活动,他任常务理事,次年被选为《化学学报》主编(19521956年),建立了严格的审稿制度,经常亲自审阅和校对稿件,保证了刊物的出版水平。自《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创刊起,他长期担任编委。还...

张青莲-生平概况

1、经历   张青莲于1908年7月31日出生于江苏省常熟县支塘镇的一个小康家庭。14岁时考入苏州桃坞中学,即圣约翰大学附中,曾在校内中、英文竞赛中名列榜首。1926年高中毕业时因成绩优异,原可免费直升该大学,但由于1925年该校美籍校长侮辱中国国旗,爱国师生纷纷愤而离校并组建私立光华大学。这一爱国行动得到张青莲的支持,他放弃圣约翰免费入学的机会而考入光华大学。他考虑到化学系毕业后除可在...

唯一没有举手同意开除刘少奇党籍的人

    1968年10月,八届十二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出席会议的有中央委员、中央候补委员、各省市负责人、军队的代表及红卫兵领袖计132人。会议有一个议程,通过《关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罪行的审查报告》,会上最后表决永远开除刘少奇党籍的决议。当时的表决方式是举手,有131人都举手表示赞成这个提案,只有一个人没有举手,这个人就是陈少敏。   有人说时势造英雄,战争年代,枪林弹雨,多少英雄前赴后继,英...

革命家、新四军老战士陈少敏

  革命家、新四军老战士陈少敏   陈少敏(19021977),女,1902年出生在山东寿光县孙家集镇范于村,她原名孙肇修,参加革命后才改名叫陈少敏。   陈少敏父亲曾于辛亥革命时从军当过连长,回乡后一边租田耕种,一边教小学。陈少敏自小就随父读书,后来被送到教会学校,接触到西方的思想和一些科学知识。13岁时,为解决家境困难,曾独自到青岛日本纱厂当过半年童工。19岁时,家乡遇灾荒,父兄等因病饿死...

杨乐云:她最早向中国介绍了昆德拉

杨乐云是最早向中国介绍米兰昆德拉的翻译家,其翻译的杨聂鲁达、赫拉巴尔也被视为经典。前天,这位著名的捷克语翻译家在北京同仁医院病逝,享年90岁。据杨乐云弟子、捷克语翻译家高兴介绍,杨乐云是11月底因感冒住进医院的。   杨乐云1919年生于江苏常州。今年10月满90岁。我们要给她过生日,她没同意。她总觉得有那么多书要读,读不过来。常有老人说孤独,杨乐云说,自己一点也不孤独,读读书很充实。退休后曾随...

勇救复旦学子 年轻警察遇难

记者:陈启明 2010年12月13号凌晨,年仅24岁的黄山风景区公安民警张宁海在营救18名迷路学子的路上不幸坠崖,当场牺牲。 据了解,张宁海刚刚参加工作一年,照片上,那帅气的模样,让人怎么也无法相信,这样一个阳光的大男孩已经走入另一个世界。 在百度贴吧,有热心的网友为他建立了纪念贴吧,纷纷在那里留言,有的说宁海,一路走好,有的在谴责那18个闯入非开放区的大学生,更多的是深深的哀思。 ...

一边走,一边思想:怀念杨乐云先生

一边走,一边思想 怀念杨乐云先生 高 兴 应《出版人》之约,写下纪念先生的文章《只是远行,别哭泣》。心绪依然难以平静。 索性到湖边走走吧,迎着冬季最冷的风。 这是温暖的需要。走走,走走,就暖和了。冷,最能让你贴近温暖。 先生就常常建议我多走路。多走路,有益于健康,而且,一边走,还可以一边思想。先生说。一边走,一边思想。这句话,让我想起了芒克的短诗...

喧嚣的孤独:怀念杨乐云先生

喧嚣的孤独 怀念杨乐云先生 高 兴 过于喧嚣的世界。 过于喧嚣的孤独。 孤独,一旦吸入光和热,便会散发出巨大的能量。于是,孤独,成为先生最大的资本,最大的光荣,最大的骄傲。 读书,写字,这样的生活比什么都好,比什么都充实。先生总是说。孤独,但从不寂寞。 我读书的时候,实际上不是读而是把美丽的词句含在嘴巴里,嘬糖果似的嘬着,品烈酒似的一小口一小口地呷...

难过的冬天:怀念杨乐云先生

难过的冬天 怀念杨乐云先生 高 兴 今冬,似乎格外的冷。冬天难过,尤其对于老人。终于,一直隐隐担忧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杨乐云先生没能抗住严寒,没能度过冬天,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对于死亡,先生其实早已做好准备。毕竟已九十高龄了。好几次,她平静地对我说:我已活得够长了,甚至太长了。每次说完此话,先生都会呵呵一笑,流露出淡然和坦然的神情。可当诀别的时刻真的来临时,我们还没有做好准备。...

悼张青莲院士

悼张青莲院士 惊悉我国著名化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99岁高龄的张青莲教授于12月14日在北京逝世,噩耗传来,作为近20年来跟张老有较多交往的乡里后辈,我不胜哀悼。 今年2月,市政协举行成立50周年纪念活动。在座谈会上,我回顾政协文史工作,作了《风正帆悬济沧海》的发言。我把刊载这个发言稿的《常熟政协》增刊寄给了张青莲院士。因为张老一直关心常熟政协的文史工作,我在发言中...

赵汉 参加整风运动

1944年4月到达延安,在中共中央党校一部学习。参加整风运动。1945年4月至6月作为晋察冀代表团成员出席中共七大。同年9月至1946年10月在中共中央组织部工作,负责研究晋察冀干部工作,后任机要秘书。1946年秋被派回晋察冀边区工作。同年11月至1947年6月任中共雁北地委组织部部长。1947年8月至11月任中共晋察冀边区第三地方委员会副书记兼冀晋军区第三军分区政治委员。同年11月至1948年1...

讣告

讣告 著名化学家和教育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稳定同位素化学的奠基人、北京大学化学 学院教授、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张青莲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2006年12月14日晚上 7点3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 张青莲先生原籍江苏常熟,1930年毕业于光华大学,1931年就读于清华大学研究生院,1 936年获德国柏林大学博士学位,之后前往瑞典物理化学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1937年回 国,先...

人物简介

  1949年10月14日,正当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广州的时候,溃退前的国民党反动派,将_批革命者杀害于流花桥,其中年纪最小的_只有十五岁,他就是游击战士邝镜波。   邝镜波,1934年生于广州市郊区中和乡(现属竹料乡)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十岁那年的一天,随父亲上山打柴,途中遇见一批日率鬼子,一这帮强盗见其父亲身上背着刀;手中拿着斧,就硬说是暴民,举起军刀乱砍,将他斩死在路旁。邝镜波悲痛万分,却...

诗歌作品

  《示儿》   你耕荒,   我亲爱的孩子;   从荒沙中来,   到荒沙中去。   今夜,   我要与你永别了。   满街狼犬,   遍地荆棘,   给你什么遗嘱呢?   我的孩子!   今后愿你用变秋天为春天的精神,   把祖国的荒沙,   耕种成为美丽的园林!   1949年10月就义前夜   这一首诗,是烈士临刑前在渣滓洞楼上第六号牢房留交同志转给他的孩子的...

人物简介

   蓝蒂裕,又名俊安、亚松、刘定,幼年丧父,随母迁至梁山(今梁平)县城,在继父家长大。民国26年(1937)蓝蒂裕初中毕业,无钱升学,在回龙小学任教。其间,从校长田稷(共产党员)处阅读了《西行漫记》、《在轰炸中来去》等进步书籍,开始接受共产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抗日战争爆发后,蓝蒂裕协助校长,积极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同年冬,他从报纸上看到南京陷落的消息,嚎啕痛哭,长夜不眠,愤然写下了风雨...

人生历程

  1965年9月-1969年9月山东师范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   1969年9月-1970年8月毕业待分配;   1970年8月-1972年1月解放军6167部队潍坊农场锻炼;   1972年1月-1976年12月省革委会生产指挥部办公室办事员;   1976年12月-1980年1月省革委会办公室农村处办事员;   1980年1月-1983年10月省政府办公厅综合处科员; ...

脱困女生跪泣遇难民警

...

珍惜自己,珍惜他人,希望全体学生引以为鉴

13日晚复旦大学传出消息称,18名在黄山遇险的学生已在2名复旦教师的陪同下,于13日17时出发返回上海。经确认,其中10名为复旦在籍学生、4名为校友、4名为校外人员。获救人员接受了当地医疗救援小组的检查,身体状况良好,无明显外伤。   据透露,当获救学子获悉黄山景区民警张宁海在参与救援过程中不幸牺牲的噩耗后,自发在临时休息场所举行了简短的默哀仪式,向牺牲民警表示沉痛哀悼和崇高敬意,并向参与...

官兵们护卫着英雄回到了家

中广网黄山12月13日消息(记者孙崇峰 通讯员廖福安 王波)张宁海,安徽省黄山风景区公安局民警,12月13日为转移迷路大学生时坠崖,不幸牺牲。武警安徽总队黄山支队官兵将18名迷路大学生安全送到宾馆后,他们顾不上休息,再度出征,投入到寻找转移遇难英雄民警的任务之中。 为了尽快寻找转移遇难英雄,参战官兵面对极为恶劣的环境和险情,没有任何退缩。在山上,官兵们抬着英雄,累了只作数十秒的短暂停留,手脚...
  共13472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