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专属网络思念空间

个人纪念馆,能让往生者的一生故事得以完整的留存,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使家属无论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网络来祭拜往生者,传递思念之情,真正做到让爱与思念没有距离、生命的故事永久流传。

祈福

爷爷!您的孙子又来看您了!希望您不在孤独!

我相信,相信这一切会过去的,误会定能解除!

当他劳动一天后回到家里时,憔悴疲惫的妻子迎上来,刘允斌心里涌起不可名状的痛苦和彷徨。但他强咽下苦痛,装出笑脸宽慰妻子:我相信,相信这一切会过去的,误会定能解除!   形势的发展,远非如刘允斌想象的。刘允斌所在的第二研究室属国家机密单位,周恩来一再指示不能乱,责令其造反派头头赴京汇报。可是,在当时的情况下,整个民族和国家已陷入疯狂的混乱中,二○二厂这个孤岛也不能幸免。随着运动的推进,全国各地...

事隔四十多年以后见到这个在苏联的亲人

核燃料研究工作   自从和玛拉分手以后,刘允斌更把全部身心倾注在工作上,有时晚上也不回南区宿舍,在试验室里加班,累了就和衣躺一下,醒来再继续工作,他用这种方法来解脱自己的痛苦。就在这段时间,他学会了抽烟。   研究所里不少好心人很关心他的个人生活,组织上也为他着急,当时他才35岁,怎么能一个人过日子呢?后来一位好姑娘走进了他原已枯萎的心田。她是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叫李妙秀,也是苏联回来的...

1958年,玛拉最后一次携子女来到中国

最使刘允斌感到难过的是,过去一些受过他帮助的老工人、老同事,看到他就把头扭到一边;一些平时相处得很好、经常来串门的人,现在充当起打手来了。个别的人揪住他的头发,要他做喷气式,往死里整他,要他揭发刘少奇。      1949年8月,刘少奇在莫斯科同刘允斌、刘爱琴及朱德的女儿朱敏合影   初识刘允斌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和刘少奇长子刘允斌同在北京西南郊的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工...

刘允斌苏联的子女今何在?

1962年8月,苏联撤走全部专家,带走全部资料。周恩来总理指示要自己动手,从头摸起。刘允斌立即成立第三研究室,设立物理化学、工艺试验、理论计算、分析研究四个组。遗憾的是科研人员奇缺,刘允斌四处物色人才,李妙秀这时也来到包头,在三室担任分主任。由于刘允斌独特的用人方法,工作人员很快就配齐了,研究工作很快步入正轨。刘允斌忙得不可开交,乱蓬蓬的头发没有时间去理;一双磨破了的翻毛皮鞋也舍不得丢掉;一件蓝上...

跨国婚姻的悲剧

玛拉的父亲是个红军老战士,母亲是教师,她是家中的独养女儿,家境堪称小康。 刘允斌对这场跨国婚姻并不是盲目的。考虑到他和玛拉结合将会带来一系列问题,他趁暑期带玛拉回国,让她体验一下中国的生活。1950年刘允斌在离开祖国11个年头以后,第一次带着玛拉踏上回国探亲之路。 刘少奇和王光美见到了久别的儿子和未来的媳妇感到很高兴,破例举行家宴招待他们。席上刘少奇语重心长地向刘允斌提出:你将来学...

初识刘允斌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和刘少奇长子刘允斌同在北京西南郊的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工作。这个研究所是我国最早的核科研机构。刘允斌是1957年到原子能研究所工作的,他抛妻别子回到了祖国,因为他在苏联时就立志要把所学的祖国急需的核化学知识贡献给新中国的原子能事业。 刘允斌来研究所时才30岁出头,正是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时候,不仅年纪轻、心态也年轻,很快就和室内年轻大学生打成一片,工作时他带头攻关,处处走在...

刘少奇长子刘允斌的风雨人生

1925年,刘少奇和何宝珍(又名何葆贞)夫妇的长子刘允斌降生在苦难的中国南部大地上。在血与火中为革命奋斗的刘少奇夫妇,不得不把两岁的儿子送回湖南宁乡县老家寄养。1938年7月,党组织把母亲早已牺牲的刘允斌接到延安与父亲刘少奇团聚。这年秋天,13岁的刘允斌入延安保育小学读书,心灵受到共产主义思想的滋养。一年后,党中央决定选送一批革命者的子弟去苏联留学。因工作繁忙无暇照料孩子的刘少奇,将儿子刘允斌、女...

42岁的刘允斌就这样离开了这个世界

学有成就   1939年11月,刘允斌等到达苏联莫尼诺,在那里就读一学期后,搬到距莫斯科300公里的伊万诺沃市,进入由苏联国际革命战士救济会主办的国际儿童院读书。伊万诺沃的冬天寒冷异常,在中国南方长大的刘允斌,以坚忍不拔的性格和不屈不挠的意志战胜严寒,聚精会神地学习文化知识。他刻苦钻研的精神、尊师重教的品质、宽厚待人的作风、奋发上进的毅力博得了老师和同学的信任与敬重。   不久,苏德战争爆...

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女战士李敏

昨日,在一位抗联史专家的帮助下,萨有幸采访了原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女战士李敏老人。 在见面的时候,我忍不住打量这位在周保中将军身边的小鬼。东北抗日联军全盛时达到数万兵力,但能够在1945年杀回黑土地,血祭军旗的,不足两千人,连两任司令官杨靖宇,赵尚志都先后战死沙场,战斗之惨烈可见一斑。 李敏老人,1936年参加抗日联军时只有十二岁,先后在第三路军第六军被服厂等部队工作,在抗联大部队陆续失...

李梦华

  2010年11月18日07:28深圳新闻网-晶报   新中国体育事业奠基人之一、原国家体委主任李梦华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1月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38岁的副部级干部   1981年8月,李梦华接替王猛出任国家体委主任。1988年12月,66岁的李梦华卸下国家体委主任一职,他的继任者是伍绍祖。在李梦华的任内,中国体育事业开始了复兴之路。1982年新德里亚运会,中国代表团...

李梦华同志逝世

  2010年11月17日15:55 来源:新华社   原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李梦华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0年11月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李梦华同志病重期间及逝世后,中央有关领导同志以不同方式表示慰问和哀悼。   李梦华1922年生于河北省平山县,1937年11月参加革命,1938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历任平山县河渠村党支部书记、中心区支部书记,平山...

亡羊补牢

哀悼: 文章之初,让我们先哀悼逝者,慰问生者,罹难家属的眼泪一样染湿了我们的眼睛。 真的真相: 接着,让我们给生者以真相,依法惩罚责任人,让失去的亡灵能够得到安息,让痛苦的亲属能够感觉公正!请给记者足够的自由去挖掘真相,也希望不用认为隐瞒真相,甚至打压挖掘真相的人。 足额赔偿: 与此同时,请政府、国有公司根据自己的过错、法律责任及时承担足额赔偿责任,不推诿,不文饰,不要让受火灾侵...

佛教是这样解释人生中的灾难的

空海法师说:那些死去的人,那些自然界的灾难,都是我们的天使,他们是在告诉我们无常、无我,劝导我们抓紧时间修行。而我们因为没有正见,所以读不懂这本无字天书,活着的时候不知道珍惜,临死时就像一个溺水的人想抓住一切可抓的东西那样,去抓一个叫生的东西,这时已经来不及了,从而辜负了天使,也浪费了这本无字天书。 释迦牟尼说:一个不修行谋求解脱的人,他的痛苦像中了一支箭,而他对于中箭的恐惧就像又中了第...

吕清同志逝世

  2010年11月18日07:3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原农垦部副部长吕清同志(部长级待遇)因病医治无效,于2010年9月2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吕清病重期间和逝世后,中央有关领导同志以不同方式表示慰问和哀悼。   吕清1915年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1930年参加光山县砖桥区游击队,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湖北麻城独立团、红二十五军班长、排长、连长,中华苏维埃...

高空救火是不是一定是无可奈何?

一扫昨天的懊丧,今天终于可以和老师一起进行后续采访了,全身的细胞都被点燃了,老师看到我那张完全兴奋的脸,呈无语状:死了那么多人,有什么可兴奋的。我对她的状态也无法理解,我就是特别兴奋,这么大的事情,我终于不再是个旁观者! 接到新闻发布会的通知,老师的车却死死地堵在了路上,背上小包跳下车,连跑了三条街,沿街都是市民在围观那个已经烧成空壳子的大楼,大家指指点点,不知道他们的心情如何,只是,我觉得...

我一直在火场的周围

今天下午,我正好在胶州路大火旁边的静安工人体育馆拍摄一些东西,忽然间,两百米外冒起了烟,我从两栋楼组成的夹缝里一看,发现可能是一栋楼着火了,但那楼上满布着脚手架,我便说,没事,是建筑工地着火了。周围已经有朋友打了火警电话,我想这样闹市区大家都能见到的浓烟,就不重复报警了,凭心而论,在大量维稳经费的支持下,上海的治安和应急能力还算不错。 几分钟后,天空里开始飘来燃烧残骸,可以想见其实有明火,是...

可烧的东西几乎都烧完了,火势真的得到了控制

14点14分,浓烟升起,下面那些脚手架围起的部分将是灾难的开始,很多没看仔细的人都以为是建筑工地着火。 ==================================================================================== 14点18分,屋顶冒起了明火,但很快消失。 ================================...

王勇同志逝世

  2010年11月18日08:15 来源:《黑龙江日报》   省总工会原副主席、离休干部王勇同志,因病于2010年10月3日在哈逝世,享年87岁。   王勇同志系河北省抚宁县人,1943年8月参加革命工作,194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10月离休。

陈广才同志逝世

  2010年11月18日08:37 来源:《广西日报》   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原副院长、党组代书记,享受自治区副主席级医疗、住房待遇的离休干部陈广才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0年11月8日11时50分在桂林逝世,享年99岁。   陈广才同志(曾用名:陈家材),男,汉族,1911年11月出生,江西泰和人,1930年12月参加革命工作,1931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共13467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