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专属网络思念空间

个人纪念馆,能让往生者的一生故事得以完整的留存,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使家属无论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网络来祭拜往生者,传递思念之情,真正做到让爱与思念没有距离、生命的故事永久流传。

祁洪绪同志逝世

  2010年11月18日08:38 来源:《广西日报》   原广西壮族自治区石油化学工业局化工生产处处长,享受厅局级政治、生活待遇的离休干部祁洪绪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0年10月17日10时8分在南宁逝世,享年89岁。   祁洪绪同志,男,汉族,1922年3月出生,河北永年人,1938年5月参加革命工作,1948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奶奶,你走了100天了~

你知道吗,其实这100天里我没有一直想着你,思恋着你,但是,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当自己一个人发呆的时候,你的面容是最能清晰的浮现在我的脑海里的,到如今,其实我还是迷迷糊糊,懵懵懂懂,我无法接受那间空空的房子再也没有你的气味,再也没有你的呼吸,再也没有你的唠叨,我无法接受,我回去再也无法看到你,即便你还是那样疲惫的躺在床上,即便你还是唉声叹气。 我只是想到,那年高考还离我不远,备考的每个晚上,当我下...

郭少川同志逝世

  2010年11月18日08:43 来源:《云南日报》   中国共产党党员,原云南第六机械工业局副局长,正厅级离休干部郭少川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0年11月11日7时49分,在昆明逝世,享年93岁。   郭少川同志,1917年1月出生,汉族,河北昌黎人,1937年1月参加革命工作,193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1月参加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年9月至1949年6月,曾任八路军...

追忆郑月芬同学

说句心里话,虽然白天上班很多事务缠身非常繁忙很少有时间上QQ和同学们聊聊,其实内心非常关心群里同学门的各种消息和动态,晚上回来只要有时间第一件事就是上网看看QQ群里同学们最近有什么事情和动态发生。闻之郑月芬同学不幸去世的消息,非常震惊,不敢相信前段时间还在QQ上和她相互聊天问候,谁知这么快她就离开了我们,真让人难以相信这是否是真的?得知消息后的第一时间就和杭州13班的同学电话联系,后来回话得知郑...

一路走好,我曾经最亲近的朋友

曾经我们是最亲密的朋友,曾经我们日夜相伴,曾经我们一起带着女儿一起送她们上学,一起去菜场买菜,一起......4年,短短的4年,再见已是天各一方,灾难发生的当天我就去找你了,家没了,没关系,人好就行,但连着三天,最后得到的是你遇难的消息,人说好人有好报,但老天不公,你是个好人,是个好女人,一个人默默地抚养女儿,赡养母亲的,我知道,很多时候你很累,但你一直坚持着,一直默默地付出.......当得知...

Today is our wedding anniversary

(Dear.I working on my english now. Because my english is very poor,so many people help me.) Today is our wedding anniversary My dear husband. Today is our wedding anniversary for one year. We ...

梦里

姥姥,今天梦到您了,是您想我了是么? 梦里只有我们两个,好像是茫茫的草原,怎么也没有尽头那种,我好象还哭了,哭得很凶,您知道那是哪么? 怎么回事,我平时做梦都是醒来就忘,可每次和您想见都是那么的真是清晰可见,您的表情,您的言语,笑起来还是那么的慈祥,这样想起,心里头就增加了好多抹不去的悲伤。 原来这些都好久了。。。 姥姥,我现在在找工作呢,您说我一定能找到是吧,哈哈,我可厉害着呢!我都想好...

人物著作

南明隆武元年(1645),爱国将领史可法受到把持朝政的马士英、阮大钺的排挤打击,督师扬州,他和欧阳斌元应召前往,建议用高杰、左良玉军夹攻南京,以清君侧。史可法未采纳,彭士望辞归。五年后,降清将领金声桓带兵反正,清兵二十万人围攻南昌,彭士望避难宁都,居翠微峰。在宁都与魏禧、魏际端、魏礼三兄弟以及林时益、李腾蛟、邱维屏、彭任、曾灿等九人志气相投,躬耕相食,论道讲学于宁都易堂,世称易堂九子。他致力于古...

袁徽与曹操

建安八年(公元203年),袁徽经荀彧推荐,任郎中令。曹军攻袁尚于邺城,袁尚坚壁守叠,久攻不下。曹操纳郭嘉之计让二袁自行内斗而先还许都,使张辽与乐进攻拔阴安,迁徙其民至河南,袁徽担任监军,出奇谋、立大功。   建安十三年(208年),赤壁之战时,袁徽被黄盖俘虏,五花大绑,押至军营,誓死不降,黄盖念起忠诚,没有杀害。三天后,袁徽磨断绳索,逃回曹营,曹操很高兴,赏他金银、俸禄。建安十六年(21...

历史评价

曹操:袁公有德!汝(曹丕)事袁公,需如父也!朝野之中,无人忠及他!   陈寿:徽以儒素称,为人正直,有勇有谋。   司马懿:袁徽老臣甚忠有德,不可迫害!   毛泽东:我身边有个像袁徽一样的人,也就够了!现在需要这种人啊!

历史美男

《三国志魏志》里对何晏评价是:其尚主,又好色。走路的时候喜欢顾影自怜。金乡公主问其母: 晏作恶日甚,当如何脱身?其母笑着对她说:汝得无妒晏也。金乡公主带何晏的儿子去见司马懿,司马懿感其有先见之明,看在沛王太妃面上,免除了何晏的儿子一死,也表现出了司马懿少有的仁慈。

人物思想

何晏与夏侯玄、王弼等倡导玄学,竞事清谈,遂开一时风气,为魏晋玄学的创始者之一。与王弼等祖述老庄,立论以为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无也者,开物成务,无往不存者也。他认为道或无能够创造一切,无是最根本的,有靠无才能存在,由此建立起以无为本,贵无而贱有的唯心主义本体论学说。还认为圣人无喜怒哀乐,圣人无累于物,也不复应物,因此主圣人无情说,即认为圣人可完全不受外物影响,而是以无为为体。在思想上重自然而轻名教...

晋书记载

据《晋书.郭象传》记载,他少有才理,好老庄,能清言《世说新语.文学篇》说他才甚丰赡,曾与善辩名士裴遐辩论。在社会上很有声望,时人咸以为王弼之亚。当时一些清谈名士都很推崇他,如太尉王衍常说:听象语,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郭象早年不受州郡召,闲居在家,以文论自娱。后应召任司徒椽,迁黄门侍郎。又为东海王司马越所招揽,任命为太傅主簿,深得赏识和重用,任职当权,熏灼内外,遭到了一些清谈名士的鄙视和非议。 ...

物各有性

郭象还认为,物各有性,而性各有分。一切贵贱高下等级,都是天理自然,天性所受,人们如果各安其天性,则名教的秩序就自然安定了。因此,名教与自然两者是不矛盾的。他不赞成把有为和无为截然对立起来,认为人们把无为理解为拱默乎山林之中,是完全错误的。其实,所谓无为者乃各用其性,而天机玄发;率性而动,故谓之无为也。即只要是顺着本性,在本性范围之内的一切活动,就是无为。   所以他说:圣人虽终日见形,而...

玄学家的本体论

玄学家的本体论,都不是讨论自然界或客观世界的存在 问题,而是解决人的生命存在以及精神生活的问题。因此,本体问题同心灵境界问题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般说来,玄学本体论是其境界说的理论基础,而境界说则是它的完成。但是,郭象的独化说,却否定了玄学本体论。他既否定了董仲舒的天人目的论,又否定了王弼以无为本的本体论,同时,他也不同意裴倾以有为体的崇有论。那么,他要不要确立人的存在本体呢?他是以何者为本体呢...

反对造物主

他反对王弼等把无说成是统摄天地万物生成﹑变化的共同本体的理论,声称无既无矣﹐则不能生有,不能生物。并且进一步明确指出:上知造物无物,下知有物之自造、自生。自得、自尔等等。独化论充分肯定物皆自然,反对造物主,否定有生于无等观念,具有合理的因素。但独化论同时认为,不仅无不能生有,而且有也不能生有,而是物各自造,而无所待焉。这样﹐郭象一方面把物各自生引向突然而自得,然自尔,无故而自尔,不知其所以然而然...

儒道融合

正如许多论者所说,郭象是融合儒道的玄学家,冥内而游外就是儒道融合的结合,其主要特征是,在个体学说中容纳了群体精神,在个人的精神境界中包含了道德内容。这在理论上似乎是一种矛盾,因为玄冥之境是一种超是非超善恶的精神境界,而伦理道德是有是非善恶的。为了使他的学说能够适应伦理社会的需要,他作出了很大的妥协,修订了老庄的自然无为说,把体现社会伦理关系的仁义之性看成是存在的重要方式。夫仁义,自是人之性情,但...

主要著作

郭象的著作,流传至今最为重要的是《庄子注》。这部书一直流传下来,在中国封建时代成为《庄子》的标准注解,实际上这不是《庄子》这部书的注解,这是一部哲学著作,它是代表玄学发展第三阶段的最后体系。经典著作《老子》《隋书.经籍志》载存郭象着《论语体略》 2卷;又着录郭象撰《论语隐》1卷,亡。在梁代皇侃《论语义疏》中引有郭象注九则,清代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中有辑本。观其文意,与《庄子注》互相发明,对研...

人物介绍

裴松之为士族官僚家庭出身,祖父裴昧官居光禄大夫,父裴珪曾任正员外郎。裴松之从小喜爱读书,8岁时已熟知《论语》、《诗经》诸书。后博览典籍,学识日进。晋孝武帝太元十六年(391年),裴 松之任殿中将军,时年20岁。晋安帝隆安二年(398年),其舅父豫州刺史庾楷联合兖青二州刺史王恭等攻打建康。兵败,庾楷投奔夏口的桓玄。庾楷推荐裴松之担任新野太守。裴松之考虑风险过大,迟迟不肯动身。不久,军阀火并,庾楷死...

贡献

裴松之一生最大的贡献,在于注释《三国志》。晋代陈寿撰修的《三国志》,内容精洁,然宋文帝认为太过简略,故诏令松之作注。松之收集各家史料,弥补《三国志》记载之不足,他的注释方法有四大原则:一曰补阙、二曰备异、三曰惩妄,四曰辩论。清代《四库提要》将其所用方法,分析为六类:一是引诸家之论,以辩是非;二是参诸家之说,以核伪异;三是传所有之事,详其委屈;四是传所无之事,补其阙佚;五是传所有之人,详其生平;六...
  共13467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