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专属网络思念空间

个人纪念馆,能让往生者的一生故事得以完整的留存,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使家属无论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网络来祭拜往生者,传递思念之情,真正做到让爱与思念没有距离、生命的故事永久流传。

张云逸-从同盟会会员到“桂军新秀”

1892年8月10日,张云逸出生于文昌县头苑区造福乡上僚村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他幼时取名运镒,字胜之,乳名益友,参加革命后,才改名云逸。 1908年春,广州黄埔陆军小学招生,张云逸前往广州报考,结果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陆军小学的生活紧张而艰苦,但张云逸专心致志,全力以赴。由于他学习刻苦,每次考试成绩都名列前茅,经常得到学校的奖励。当时,正值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时期,他同进步学生一起暗中传...

张云逸-生平概述

1908年入广东陆军小学堂,后在广东陆军速成学校毕业。早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参加了黄花岗起义、辛亥革命、护国战争和北伐战争。曾任国民革命军旅长、师参谋长。192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12月,参与领导百色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7军军长,参与创建右江苏区。1931年3月率部进入湘赣苏区。同年冬后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参谋长兼作战局局长、粤赣军区司令员、红军总司令部和红1...

张云逸-简介

张云逸 (1892-1974) 原名张运镒,又名张胜之。广东文昌(今属海南省)头苑区造福乡上僚村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军事家。   1892年8月10日生,1908年入广东陆军小学堂。1909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4月在广州参加黄花岗起义。同年10月辛亥革命中,又参加攻打两广总督府的战斗。1912年入广东陆军速成学校。1914年毕业后,被同盟会南方支部派入军阀部队,从事秘密反...

冼恒汉-新中国成立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洗恒汉与皮定均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是年11月,冼恒汉调任第七军政委,率部跟随贺龙司令员进川,配合二野歼灭裴昌会兵团。当第七军南下至文县后,裴部宣布起义,冼恒汉遂率第七军(欠第十九师)奉命回天水,改编起义的裴昌会部第一九军。 任职   以后,冼恒汉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高级步兵学校政委。1952年8月以后,又...

冼恒汉-解放战争时期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取得了近百年来反抗外来侵略的首次完全胜利。然而,抗战胜利后,国民党蒋介石仍顽固推行独裁、内战、卖国政策,并于1946年6月发动全面内战。   1946年11月,晋绥野战军第三五八旅和独立第一旅组成第一纵队,奉命开赴延安,保卫党中央,冼恒汉奉命担任第一纵队政治部主任。在彭德怀的率领下,与十倍于己的国民党军胡宗南、马步芳部展开周旋,转战陕北,保卫延...

冼恒汉-抗日岁月

战争爆发   第一野战军第七军政治委员冼恒汉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冼恒汉被分配到八路军第一二○师教导团当主任。8月底,奉命率部东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部队到达山西五寨后,冼恒汉带领教导团部分同志,留在当地开展群众工作。在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和减租减息的口号下,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武装力量,筹款筹粮,积极支援前方。11月,冼恒汉升任教导团政委,他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积极地为部队培...

冼恒汉-长征路上

优秀品质   冼恒汉(左2)   1935年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在任弼时、贺龙、关向应、肖克、王震等领导下,从湖南桑植出发,开始长征。冼恒汉和师长卢冬生率领红四师担负红二军团的前卫,渡澧水、沅江,占淑浦、辰溪,进入晃县。而后,入贵州,经云南,渡金沙江北上。一路跋山涉水,攻关夺隘,翻雪山,过草地,历尽无数艰难困苦,先后攻占城池十余座,打退了敌人无数次的围追堵截,终于在1936年10月...

冼恒汉-红军生活

1929年   12月11日,是广州起义一周年纪念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了百色起义,公开打出了红旗,成立了中国红军第七军和右江工农民主政府。军长为张云逸,政委是邓小平,下辖第一、二、三纵队三个纵队。冼恒汉被安排在第一纵队政治部宣传队当宣传员。 东渡红水河   1930年春,红七军军部率第一、二纵队东渡红水河,向河池进军。4月初占领怀远,接着向思恩进发,继而到达贵州省荔波,进入黔桂交...

冼恒汉-投笔从戎

出生   冼恒汉(右1)   1911年9月30日,冼恒汉出生于广西田阳县四那村塘凭屯的一个壮族农民家庭。1917年,冼恒汉六岁,父亲因操劳过度撒手离开人世。此后,年幼的冼恒汉兄弟三人,靠母亲和祖母耕种两亩多田地艰难度日。一家五口孤儿寡母,对于繁重的农活自然力不从心,不得不在春耕、秋收的农忙季节,请求姑父、姑母帮忙。 成长   岁月如梭,光阴荏苒,几年后,冼恒汉的哥哥渐渐长大,成为...

冼恒汉-大事年表

冼恒汉在青藏高原   冼恒汉,1911年农历8月生,广西田阳人。   1929年冬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红七军十九师政治部宣传员。   1931年冬起任湘赣独立第三师七团一连政治委员。   1932年夏起任湘赣独立第八师连政治委员。同年秋任湘赣红八军二十二师重机枪连政治委员。   1933年夏起任红六军团十七师四十九团党总支部书记、十七师五十一团副政治委员兼政...

冼恒汉-个人介绍

 冼恒汉(1911-1991),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人。壮族。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优秀政治工作者,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文革中,主政甘肃省,搞派性斗争,对甘肃的混乱局面负有责任,一九七七年被免职,隔离审查,后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一九二九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一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七军第十九师宣传员,湘赣独立三师宣传员、连政治委员,红六军第十七师四十九团党总支部书记、五十一团...

想念是会呼吸的痛

我的帅哥,昨晚我从睡梦中哭醒过来,真的好想好想你,想得是那么的心痛,你感觉到了吗?想念是会呼吸的痛/它活在我身上所有角落/哼你爱的歌会痛/看你的信会痛/连沉默也痛/遗憾是会呼吸的痛/它流在血液中来回滚动/后悔不贴心会痛/恨不懂你会痛/想见不能见最痛。 想念是会呼吸的痛/它活在我身上所有角落/哼你爱的歌会痛/看你的信会痛/连沉默也痛/遗憾是会呼吸的痛/它流在血液中来回滚动/后悔不贴心会痛/恨不懂你会...

中国现代文学大师施蛰存在沪逝世 享年99岁

  中新社上海十一月十九日电(记者许晓青)中国现代文学界硕果仅存的国宝级人物之一、著名作家、诗人、文学翻译家施蛰存先生,于北京时间十一月十九日上午八时四十七分,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九十九岁。   作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叱咤中国文坛的巨匠,施蛰存在海内外享有中国现代派鼻祖、中国现代小说的先驱者和新感觉派大师等盛誉。近二十多年来,施蛰存深居简出,其近况颇受世界各地人士关注。   据悉,施...

施蛰存与丁玲的同学之谊

[提要]施蛰存与戴望舒坐在第三排,正在丁玲和其他女生背后,但同学半年多,大都只能看见背影。在这段时间,施蛰存编辑过当时颇有影响的《现代》杂志,丁玲在上面发表过小说;后来施蛰存编辑《文艺风景》杂志,发表过丁玲写给胡也频的三封信。接下的一期《现代》杂志,施蛰存编印了一页图版,题为《话题中之丁玲女士》。   施蛰存是现代文史创作研究的一代大家。同时,施蛰存还是一至性至情之人,对相交的朋友,他总是牵...

三年同窗情 二行思念泪

电8113班史建伟(421251340)21:58:27 今天得悉有位同学离开了我们,深表遗憾和悼念。我们这些还活着的人请像爱护家人一样爱护自己日期:2010-11-15 机8141班袁桂泉(609071255)20:29:42 沉痛悼念郑月芬同学! 机8140班汪涛(515607459)22:50:20 可惜 机8140班汪涛(515607459)22:50:49 日期:2010-...

作家施蛰存与诗人戴望舒是“最亲密的朋友”

施蛰存和戴望舒:友谊的范本   一   作家施蛰存与诗人戴望舒是最亲密的朋友(施蛰存语)。他们的友谊,始于1922年。当时施蛰存入杭州之江大学,因为文学爱好,结识了宗文中学毕业班的戴望舒、杜衡、张天翼等一干朋友。他们聚集一起,组成文学社团兰社,创办小旬刊《兰友》。因为家不在杭州,施蛰存便寄居在戴望舒的家里。   之后,他们一同来到上海,考入上海大学中国文学系。在这所简陋的弄堂大学里,他们除...

施蛰存-名篇赏析

 梅雨之夕施蛰存   梅雨又淙淙地降下了。   对于雨,我倒并不觉得嫌厌,所嫌厌的是在雨中疾驰的摩托车的轮,它会得溅起混水猛力地洒上我底在裤,甚至会连嘴里也拜受了美味。我常常在办公室里,当公事空闲的时候,凝望着窗外淡白的空中的雨丝,对同事们谈起我对于这些自私的车轮的怨苦。下雨天是不必省钱的,你可以坐车,舒服些。他们会这样善意地劝告我。但我并不曾屈就了他们的好心,我不是为了省钱,我喜...

施蛰存-活动年表

1905年12月3日生于浙江杭州水亭址。   1913年随家迁居江苏松江(现属上海市)。   1922年考入杭州之江大学。   1923年入上海大学,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江干集》自费刊印,撰《苹华室诗见》首次以施蛰存署名。   1926年转入震旦大学法文特别班,与同学戴望舒、刘呐鸥等创办《璎珞》旬刊。   1927年回松江任中学教员。   1928年後...

孙本戎之生父-----戎陈猷

戎陈猷简历: 戎陈猷:字:泉生。浙江钱塘人,光绪二十年四月(公元1882年)任台湾海防通判-(同知)----------即:海 防长官。 记载于:《重修台湾省通志》;查子酮和上代。 其后代:子:孙本戎。 孙本戎之后代: 长女:孙有仪 次女:孙端玲 三女:孙有容 长子:孙新峰 次子:孙新登

外婆

外婆是我一生不可忘记的感动和怀念,不管以后走过多少千山和万水,历经多少挫折和磨练,只要我一想起她,心中便会涌起阵阵温暖。 外婆,这个陌生而亲切的名字我已经很久没有叫了。我很后悔没有在外婆有生之年没有好好为她尽一点孝道。 小时候我寄养在外婆家上幼儿园,只是到了晚上妈妈才会把我带回家,那时的我最淘气,总是惹的外婆跟在我后面跑。我还喜欢摸外婆的头,摸她口袋(想找钱,买东西吃),那时外婆穿的衣服都...
  共13467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