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专属网络思念空间

个人纪念馆,能让往生者的一生故事得以完整的留存,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使家属无论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网络来祭拜往生者,传递思念之情,真正做到让爱与思念没有距离、生命的故事永久流传。

郑州日报刊登梁心明同志逝世讣告

梁心明同志逝世 ...

钱永刚追忆父亲钱学森最后岁月

 新华网北京11月6日电 (记者 李斌)98岁的钱学森走了。   他生命中的最后岁月是如何度过的?生前还关心哪些问题?作为钱老之子,61岁的钱永刚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追忆了父亲生前的最后岁月。   他希望更多人理解、运用晚年的学术思想   上世纪80年代初,从一线领导岗位退下来以后,钱学森把主要精力集中投入到系统科学理论的探索、研究和系统工程理论的推广和应用之中。在他的积极...

潘菽-大事记

1897年7月13日 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陆平村。   1917―1920年 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   1921年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学习。   1921年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学习。   1923―1927年 在芝加哥大学学习,获博士学位。    1927―1949年 第四中山大学、中央大学理学院心理系教授,并两度兼心理系主任。   1949―1...

潘菽-主要论著

  1 Pan Shuh.The influnce of context upon learning and recall.Journ Exper Pshchol,1926(9):468―491.   2 潘菽.心理学的过去与将来.北新,1927(1):1―21.   3 潘菽.心理学概论.上海:北新书局,1929(初版),1932(再版).   4 潘菽.社会的心理基础....

郑州日报刊登梁心明同志逝世讣告

潘菽-人物评价

当代中国心理学的带路人   潘菽是我国老一辈心理学家的杰出代表。由于他的渊博学识,特别是他的高尚人格,他在我国心理学界享有崇高的威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筹建中国心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过程中,他作为筹备机构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后,他一直是我国心理学队伍和心理学工作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    潘菽一向最为关注的是我国心理学的发展方向和道路这样...

潘菽-教育贡献

潘菽从20年代中期到50年代中期,执教30年,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人才,尤其是心理学方面的专门人才。   潘菽的知识渊博而扎实。在大学里他曾讲授过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理论心理学、比较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心理学史等十余门主要的心理学课程。他讲课从来不用现成的教材照本宣科,而总是自编讲义。他所写的讲义和其他著作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的学生都感到,潘菽的讲课内容新鲜丰富而深刻。他口...

潘菽:心理学研究历程

踏上心理学之路   潘菽,早年称潘淑,原名有年,字水叔(菽)。1897年7月13日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陆平村的书香门第。其祖训为耕读传家,不入仕途。他的曾祖父和祖父分别是清朝道光、咸丰年间的举人,两个伯父都是光绪年间的秀才。父亲秉性耿直、倔强,文采出众,是村上私塾的先生。潘菽有兄弟5人,姊妹4人。他在兄弟中排行第二。潘菽6岁时开始在父亲开办的蒙馆里读《四书》、《五经》。清朝末年废科举兴学堂,在新旧...

我的婆婆

屈指算来婆婆已经离开我们五年多了。我婆婆这一辈子是相当不容易,她老人家四十多岁就守寡,独自领着四个尚未成年的孩子靠着几十元的工资生活。 婆婆在单位兢兢业业,不辞辛劳,在家里省吃俭用,把四个儿女培养成人,相继结婚成家。培养完子女这一代,又帮助照看儿女的儿女,亲属的儿女,八竿子打不着亲戚的儿女的儿女;不管谁家有事,只要找到她老人家,基本是有求必应,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我的孩子是婆婆帮带大...

潘宁堡、陈绍英:我们的好父亲潘菽

作者:潘宁堡 陈绍英 今年是我们的父亲潘菽诞辰一百一十周年。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北京校友会发起一个纪念活动,为他在南京大学校园里建立一尊铜像,并得到他家乡宜兴市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我们作为家属感到无比欣慰和感激。此外,使我们高兴的是,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中国心理学会和人民教育出版社联合编辑、出版《潘菽全集》,并且作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十一五重点出版图书之一。   受民主与科学感召,参与创立...

罗卓英-热心教育

罗卓英热心教育,曾先后在家乡与乡人倡办虎山中学,在江西赣州创办卓英学校、宜山小学。罗卓英是颇有文学修养的儒将。无论是从军期间,还是在炮火弭漫,战况紧张之际,也从不辍笔,曾著《呼江吸海楼诗集》二册、《正气歌注》一册及《从政言论集》、《抗战言论集》、《赣行吟草》等。

那个时代的代表

那样的时代孕育了她属于那个时代的个性,那样的家庭磨练了她属于那个背景下的代表,含辛茹苦的一生,留给后人的是潜移默化的思念。

罗卓英故居

罗卓英故居位于广东省大埔县湖寮镇岭下村的村东头,有一座典型的客家民居围龙屋-江东小筑。   江东小筑是外门楼的屋名,进入外大门有一个外天井,外大门坐北向南。主体建筑名为晓亭公祠,座东向西,背山面水,直面是风景秀丽的梅潭河。该建筑属砖木结构,规模雄伟,气势宏大;布局合理,左右对称;前低后高,主次分明,坐落有序。为上、下二堂,中间有一大天井,两边各有一排横屋,横屋亦有内外天井。屋内梁架拱斗雕有...

罗卓英-进驻印度及转战南北

进驻印度 罗卓英进入印度后,于6月11日率参谋长杨业孔及官兵四十余人到新德里,14日参加联合国庆祝大会,23日返重庆述职。10月,与史迪威、魏菲尔等会谈,决定将中国入印的第二十二、新三十八师在加尔各答西北设训练基地,取消中国远征军第一路长官司令部,成立中国驻印度总指挥部,由史迪威和罗卓英分任正、副指挥。为了保持中国军队的独立性,另设副总指挥部,由罗节制。由于史迪威要求营以上的军官由美国人担任,因...

罗卓英-侵华战争

淞沪会战   1937年,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当国家民族处于此危难的时刻,罗卓英率领千万健儿与日寇血战沙场,谱写了人生最光荣的一页。   淞沪会战中,十八军被编入左翼军序列,参加宝山、罗店、浏河一带的防守。8月23日凌晨,日军在小川沙、狮子林、炮台湾等地同时登陆,向宝山、罗店、浏河猛烈进犯,其中又以罗店、嘉定方向作为重点,企图切断京沪线,包围上海的国民党野战部队;8月25日,日军又从吴...

罗卓英-中原大战

1930年5月,中原大战爆发后,第十一师经徐州、砀山、杞县进击,与冯玉祥部激战于归德。7月奉令与蔡廷锴部共解曲阜之围,大败阎锡山的军队,并乘胜追击,占领了济南、郑州。陈诚升第十八军军长兼第十四师师长,罗卓英也升任第十一师师长。罗卓英带兵很注重抓紧时间进行休整、训练,并对官兵灌输忠于蒋介石和陈诚的思想。   1931年5月,第十一师与第十四师作为围剿红军的主力,从抚州、南城进犯中央苏区,企图...

期待来生

莲姐,你好!泰戈尔说生如夏花之绚丽,死如秋叶之静美,这就是你的一生。愿你在天堂一切都好,也祝福你在世的亲人朋友们,幸福安康!

罗卓英-传奇人生

1922年6月毕业回到广州,先后在大埔中学任教务主任,在湖山官学任校长,并倡办湖山中学。1923年,罗卓英曾受邹鲁推荐,任湖梅军少校参谋,但旋即辞职。1925年,东征军回师广州,进行大改编,罗卓英才正式参军,并参加了讨伐刘、杨之役。第二次东征时,任第一师炮兵连连长,在惠州攻城战中指挥炮兵准确地摧毁城楼,打开缺口,使持续两天、屡攻不下的惠州城得以迅速攻破,立了战功。随后率部队由河婆入揭阳、黄岗,升炮...

罗卓英-简介

罗卓英(1896-1961),字尤青,别号慈威,又作慈卫,国民党陆军上将。1896年3月19日生于广东省大埔县白侯乡渔洋坪村。7岁入乡塾读书,1914年毕业于该县官学,次年入大埔中学。 罗卓英早年参加东征与北伐等役,由下级军官升至国军第11师师长及第18军军长,并积极参与江西剿共。抗日战争期间参加上海、南京、武汉诸役。任第19集团军总司令、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等职。1942年任远征军司令长官,...

师从贝多芬

1801年,年仅10岁的车尔尼去见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贝多芬被车尔尼精彩的演奏所打动,接受了这位学生。车尔尼师从贝多芬学钢琴并受胡梅尔和克莱门蒂(Muzio Clementi,1752-1832)的影响,钻研他们的教学法,车尔尼曾参加了克莱门蒂在维也纳的授课。贝多芬曾在1801年--1803年的三年间免费教他弹奏钢琴。车尔尼于1812年首演了贝...
  共13483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