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专属网络思念空间

个人纪念馆,能让往生者的一生故事得以完整的留存,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使家属无论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网络来祭拜往生者,传递思念之情,真正做到让爱与思念没有距离、生命的故事永久流传。

出身卑微,家室贫寒

说起太平军,捻军,两支晚清时期反抗满清统治主战场上的义军,家喻户晓,妇孺多知。相比于此,也曾威震两淮的另一个反清人士苗沛霖,就难得有人知晓了。许多人把苗沛霖的队伍看成是捻军的一个支系,甚至当年平捻的清军将领在很多往来函稿中也把他称作捻匪。有此误解,苗沛霖的苗家军被掩没在捻军巨大声望之中,为大众所忽略也就是情理中的事了。其实,苗家军不仅不是捻军,正相反,苗沛霖正是喊着保卫族里的口号,打着抵御捻军的...

就义

  赖文光被俘后,坚决拒绝敌人的劝降,在监牢里奋笔疾书,叙述了太平军和捻军的光辉业绩,表达了自己对太平天国事业的赤胆忠心,最后斩钉截铁地说:惟一死以报国家,以全臣节(《赖文光自述》,《太平天国》资料丛刊第2册,第863页。)。1月10日,在扬州城外老虎山从容就义。   赖文光是太平军的重要将领,尔后成了新捻军的统帅。在长期的战斗生涯中,建立了不少战功。特别是在天京陷落和霍山溃败的危难关头,...

人物经历

任化邦(1837--1867年).又名怀帮,乳名柱。坛城西南小任庄人。捻军名将,太平天国封其为鲁王。   任柱少有胆略,性情豪爽,急人之难。其父任坤,胆小怕事,管教任柱甚严。任柱常说:爹娘生我,我身可管,心性天赋,岂能管束?任柱10岁时,父母去世,为伯父任乾收养。他常帮亲邻放猪,几十头猪仔,服服贴贴,人称猪倌。   任柱稍长,智勇过人,任乾极为器重,教他习武。任乾贩私盐,交游甚广...

茶道名人

井伊直弼茶道受《南方录》的影响甚深,他追求的是修身养心的纯茶道精神。到了江户末期茶道便作为一种娱乐方式流传于民间,但井伊直弼他终生编写茶著,对茶具也十分讲究。为了修身还多次举办茶会。一期一会。此语其意为,人生不但短暂,而且只有一回。另外,也无先生者先死之规律。因此,它提醒人们要珍惜每分每秒和每回相遇的缘份。此语最初出自《山上宗二记》一书之中,后又为幕府末期、维新时期的大将井伊直弼所引用。他在《茶...

个人经历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巡防营改这陆军,冯德麟任28师师长,下辖55旅、56旅,汲金纯升任56旅旅长。1916,张作霖在驱逐段芝贵的过程中,与冯德麟一唱一合,最终由汲金纯扮演黑脸吓走段芝贵。送走段芝贵后,张作霖升任奉天督军兼省长,冯德麟为奉天军务帮办,这一任命引起冯德麟的强烈不满,张作霖与冯德麟的矛盾日趋激烈。但汲金纯确并未与张作霖作对,而是暗中与张作霖交好。适逢张勋复辞,冯德麟积极参与。张勋...

人物简介

l916年,王永江出任奉天省督军署高级顾问,旋即为全省警务处处长兼奉天警察厅厅长,始得张作霖信任。   1917年,张作霖委任王永江为奉天省财政厅厅长兼东三省官银号督办。王永江如鱼得水,干得很出色,财政收入迅速好转,国库得以充实。从此,他深得张作霖的赏识相器重,每每言听计从。   民国15年(1926),鉴于军阀混战,借病请假回籍,从事著述。著有《读书偶得》、《铁龛诗草》(二集)...

戎马生涯

张作霖主政奉省时,汤仍任53旅旅长,同时兼任省城密探司令。汤在省   城目无法纪、乱用军权,深为市民所恶。历任警务处长都惧怕汤玉麟,无法惩治汤部违法官兵。1916年5月,张作霖起用王永江为奉天省警务处长兼省会警察厅长。王对兵弁违法,悉强之以法,引起汤玉麟不满,军警两界时起冲突。后因警界误擒汤玉麟的侦探,军警矛盾日益激烈。及至张作霖答应取消密报缉捕案犯权。汤视王为死敌,他纠集张景惠等人武装...

经历简介

1900年爆发义和团运动,沙俄借机入侵我国东北,社会动荡,胡匪骤起。冯德麟遂决定在辽阳界的高家坨子成立大团,声称保境安民。因其抗击俄军,很得民心,队伍由百余人发展到数百人,声势浩大。1901年被俄军逮捕流放,后乘敌不备逃归。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冯德麟率部参加日本人招募的东亚义勇军,成为日本的别动队,队伍发展到数千人,不断袭击俄国军队。

辛亥革命后期

张作霖与孙烈臣的关系甚为密切。1917年,冯德麟因参与张勋复辟被褫夺军权,孙烈臣在张作霖的荐举下升任27师师长。1919年,张作霖逼迫北京政府任命孙烈臣为吉林督军,未果,转而任黑龙江省督军。同年8月,加陆军上将衔,兼黑龙江省省长。1921年3月,吉林督军鲍贵卿失宠于张作霖。张作霖调孙烈臣转任吉林督军兼省长,黑龙江督军由吴俊升继任。第一次直奉战争争中,孙烈臣任镇威军副司令。奉军战败,直系军阀吴佩孚...

人物评价

索洛维约夫是现代意义上俄罗斯哲学和东正教神学的奠基人。在俄罗斯哲学史上,索洛维约夫是跨时代的人物。首先,索氏使俄国哲学有了独立的语言和表达形式,结束了俄国哲学 仅仅靠散文、札记、随笔等方式表达的自己的时代。其次,索氏虽是宗教哲学家,但是他注重对理性的运用,使俄国哲学从内容和形式上摆脱了粗糙、随意、神秘的特点。第三,他站在世界哲学史和时代的高度来把握俄国的困境和历史使命。最后,他强调生活的精神基础...

回忆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邹宗华 1923年12月10日(农历11月初三)至2000-5-12中午12时(农历4月初9)。会理县红旗供销社职工,自1952年供销社成立即参与其中,工作至1985年退休。是会理县中药材、皮革等收购的权威。2000年5月12日病逝,享年77岁。 父亲去世时,母亲才37岁,那时我才10岁。记得母亲每月工资只有32元,可她一人要养活一家四口人,还要供我们三姐弟读书,其困难可想而知了。母亲...

《活动,意识,个性》

  苏联著名心理学家、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阿尼列昂捷夫将其几十年从事心理学研究工作的理论总结,写成《活动、意识、个性》一书,试图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的本性的学说来重新解释心理学的基本问题。作者提出了具有方法论意义的活动概念,并以此为发端构筑了自己的活动理论,力求寻觅一种新的认识论根据,来说明人的心理和意识活动的主体性。这本书所提出的观点,并不只是苏联心理学某些基本原则的简单延续。作者既遵循了三四十...

作家评论

别尔嘉耶夫的理论之核心是人的问题,可以说,他研究最多的就是关于人的堕落与拯救。他认为,人的身上既有神的本性,也有尘世的本性。人没能让神的本性战胜尘世的本性,反而让尘世的本性占了上风,人堕落了。亚当就没能战胜物质的诱惑(智慧之果就是物质的象征),他的后人继续沉沦于自然界,人的全部物质成分使人被牵制在自然界的物质性上,并且遭受与自然界同样的命运人的堕落不仅使自己忘掉了高贵的本性,而且也使自然界与他一...

经历介绍

瓦西里出生于耶勒宁斯科耶(又称为亚列宁斯科亚),于乌拉山脉长大。瓦西里的姓氏扎伊采夫这个名字在俄语与野兔有相近的意思(同字根)。在前往斯大林格勒前,服役于苏联海军担任岸勤人员,直到他从报章杂志得知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惨烈之后,就自愿加入这一场有史以来最残酷的会战。柴瑟夫被分派到苏联陆军第62军第284步兵师第1047团(1047th Rifle Regiment of the 284th Rifle...

追忆

上个星期六下午还在QQ聊天,你劝我不要做高傲的公主,哪知道现在就阴阳两隔!这些天,总是想起以前每次我开车出来你都帮我停车,从那以后开始你就说我把你当泊车小弟,叫我BOSS。在我最迷茫的时候,我喝酒你坐在旁边守着,借着你的肩膀任由眼泪横飞。平常没事的时候不会常联系,因为从来没有想过会有这一天,到现在也不愿意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以前每次见到你就劝你少喝酒、减肥,为你的健康担心,你开玩笑的问,如果有一天...

作品

作品有《秦岭》、《黄山人字瀑》等。出版有《吴镜 汀作品选》。   吴镜汀在名师金城、贺履之、俞涤凡、萧谦中的指导下,沿着一条由四王特别是王石谷入手,间接上溯宋元名家的轨迹,反复临摹历代名作,不断研习,打下了坚实的传统绘画基础。吴镜汀天资聪明而且十分刻苦,他的作品功力深厚,风格飘逸俊秀。他前半生的作品多以细笔设色,综合运用古人画法,根据自己的体悟,形成了清劲有力的画风。解放后他遍游名山大川...

评价

柱宇《中国画名家胡佩衡访问记》说,胡佩衡在中国画界,以课徒见长,此一般所公认。钱葆昂《胡佩衡课徒画稿序》曰:先生之为人也如春风,冬日即之也温。其教人也懃懃不倦,探骊得珠。其言尤能深入浅出,古人千百言所不能说明者,先生不十余言,即能使深奥之精义昭然若揭。前人立言,惟恐其不玄,先生则一以科学之方法治之,所以受教育者莫不事半功倍。胡佩衡将自己的教育方法归纳为先难后易法分析法等等,这方面的丰富经验,还有...

博识多能

胡佩衡的成就,远不止于山水画创作。他博识多能,精鉴赏,擅诗文,多著述,在美术教育和编辑出版领域也卓有贡献。其著作有《山水入门》、《王石谷画法抉微》、《中国山水画布置法》、《中国山水画点苔法》、《绘画随笔》、《胡佩衡画箑丛谈》、《临古刍言》、《冷庵画诣》、《我怎样画山水画》、《山水画技法研究》、《齐白石画法与欣赏》、《王石谷》等。这些著作以学画青年为主要对象,融画谱、美术史知识、传统画论、画家研究...

奢望

每天匆匆又匆匆的,收拾新买的房子,疲惫不堪、烦躁不堪再加上无休止的争吵,早已没有了当初买房时的兴奋,从父亲过了七七后,连每天必修的地藏经都停了,却每天都要到这儿来看一眼,每天。 那么那么地希望,新买的房子,大、环境好、有电梯、冬天取暖好,这一切都是真的。然而,更真切的希望是,等我新买的房子收拾好,要接我年迈的爹娘到这儿来常住,天气好的时候,我可以用轮椅推着行动不便的爹,带着总想眼亮眼亮的娘,...

张照远与粟裕之间的往事 作者:张雄文

1981年夏天,负责《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编写的军史副主编张照远,在编写战史条目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题。 他一反常规俗套,试图不着重写千篇一律、毫无创意的战役经过,而是突出凝结军事智慧结晶的战役指挥。但从未有过战役指挥实践的他,对战役指挥的基本规律摸不准。 这时候,当年的四大方面军牛人,林彪、彭德怀已不在人世,刘伯承则是久卧病床的植物人,只有粟裕情况好点,但也正躺在医院治疗。 ...
  共13466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