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孝爱主页
在线充值
不忘初心,追根溯源,祭拜先祖,家道斐然!
登录
注册
帮助
转为繁体
网站导航
纪念馆首页
纪念馆
生日/忌日
在线讣告
深情感文
时空信箱
时光留影
服务专区
进入个人中心
帮助
转为繁体
0
我的消息
退出
主站
[
切换城市
]
搜索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Toggle navigation
孝爱首页
纪念馆
私人馆
名人馆
恩师馆
恩师馆
家谱
许愿祈福
VIP特权
资讯
新闻资讯
热点聚焦
周公解梦
人物篇
情爱篇
生活篇
物品篇
身体篇
动植物
鬼神篇
建筑篇
自然篇
杂谈篇
殡葬文化
铭文典籍
丧葬祭祀
宗教信仰
风水文化
心灵辅导
政策法规
现代殡葬
易经命理
黄道吉日
服务专区
免费创建纪念馆
用户免费注册
完善纪念馆资料
纪念馆创建成功
恶人风光好人遭殃切莫急于否定因果
编者按:我们常听人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不过在现实生活中,善恶报应不一定被我们看到,反而经常出现恶人风光、好人遭殃这种现象。这是不是意味着因果论失灵?还是因果论不适合现代社会?有信众曾就此现象请教希阿荣博堪布,我们看看堪布如何回答。 因果二字,谁逃得开?(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只是言行的造作和果报的显现之间需要缘来连接。缘的聚集有快有慢,所以有时我....
发布时间:
2023年11月20号
什么是中国汉传佛教的“挂单”
挂单是指我国汉传佛教寺院中有一些已受过具足戒的比丘,为了悟道求法,常常遍行天下,游历各地寺院,求学于诸高僧大德。佛教中将他们到云游地佛寺中借宿称为挂单。 从古到今,每个时代都有许多僧人为了探求佛法的真谛,常常不畏艰辛到各大名寺古刹参访善知识。这些行脚云游的游方僧到寺暂住,即称之为挂单。单,指寺院僧堂东西两序所录的寺中僧众名单,平时寺中僧人的衣钵就挂在名单下的钩子上,行脚僧入寺,要在东西两序墙壁上....
发布时间:
2023年11月20号
出家与在家有哪些不同
在中国佛教中,出家佛教徒和在家佛教徒在外表上,除比丘要剃除须发外,在衣服上也有所分别。比丘应蓄的衣服,根据佛教原始的规定,只有三衣,总名为袈裟'。其中一件是五衣,是由五条布缝缀而成的衬衣;一件是七衣,是由七条布缝缀成的上衣(平时穿着的);一件是祖衣,是由九条以至二十五条布缝缀成的大衣(遇有礼仪或出外时着穿的)。每一条布又要由一长一短(五衣)、二长一短(七衣)或三长一短(大衣)的布块所合成。这种式样....
发布时间:
2023年11月20号
汉传佛寺中十八罗汉是些什么人?
在佛教经典记载中,原是十六罗汉,罗汉即阿罗汉的简称,又称十六尊者。据经典说,有十六位佛的弟子受了佛的嘱付,不入涅槃。公元二世纪时师子国今斯里兰卡庆友尊者作的《法住记》中,更记载了十六阿罗汉的名字和他们所住的地区。这部书由玄奘法师译出之后,十六罗汉便普遍受到我国佛教徒的尊敬。 十六罗汉具体名称如下: 宾头卢突罗奢(俗称坐鹿罗汉)、迦诺迦伐磋(喜庆罗汉、知一切善恶法)、迦诺迦跋厘惰奢(举钵罗汉)、....
发布时间:
2023年11月20号
藏传佛教大礼拜的方法及意义
佛教存世到现在以有几千年的历史,经过这么多年的演变,佛教中诞生出许多戒条和礼仪。中国被喻为礼仪之邦,在这个礼仪大国,中国佛教也出现了各式各样的佛教礼拜。中国佛教一般被分为: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 藏传佛教大礼拜的正确方法:双膝跪地,上体立直,双手合十对于鼻尖下颚,双眼紧闭,一叩掌心贴地,身体挺直前倾贴地,身体直立,双膝跪地,抬双膝直立,双手合十,二叩、三叩亦是如此。礼毕! 大礼拜动....
发布时间:
2023年11月20号
佛教信众欲出家需要什么手续
在中国佛教中,信众愿求出离家庭、独身修道是要经过一定手续的。佛教从印度传到中国,中国从汉唐到现在,由于地理和时代的不同,出家的程序,各有所不同。按照佛教戒律规定,佛教信徒要求出家,可以到寺院中向一位比丘请求作为自己的依止师。这位比丘要向全寺僧侣说明情由,徵求金体意见,取得一致同意后,方可收留此人为弟子,为之剃除须发,并为之授沙弥戒(沙弥戒有十条),此人便成为沙弥。沙弥是梵语,义为勤策男,言其当勤受....
发布时间:
2023年11月20号
什么叫做丛林清规?
丛林就是大寺庙。僧众集合在一处,好像树木丛集成为森林一样,所以叫做丛林。清规就是丛林的僧众日常遵行的规制。这种规制是依据佛所定的戒律结合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包括天时、地理、社会风习、国家法令以及宗派特点等等而定的。中国最古的清规创自四世纪东晋时代的道安,后来各代各派都定有僧制。唐代百丈禅师创立禅宗僧众的清规,久已失传。后来元代皇帝《敕修百丈清规》,那是根据封建统治者的需要而假托百丈之名修出来的东西....
发布时间:
2023年11月20号
佛教常说的“般若”有哪些含义
般若是梵语(prajna),又作波若、般罗若、钵剌若。华译为智慧,谓通达诸法之智,及断惑证理之慧,是名智慧。般若可分为三种: 一、实相般若:实相(梵语dharmata)即众生本具真如,离一切虚妄相,为般若之实性,这是所证理体。 二、观照般若:指观察照见实相理体之般若,这是能证实智。 三、方便般若:亦称文字般若,指分别诸法之一切言教,这是化用权智。
发布时间:
2023年11月20号
适合常读的佛教经典有哪些?
佛教的三藏十二部经典浩如烟海,博大精深,卷数达二万多卷、字数达三亿之多。现列举一些各宗各派具有代表性的经典。 净土宗主修《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禅宗主修《金刚经》、《心经》、《首楞严经》、《楞伽经》、《圆觉经》、《维摩诘所说经》、《六祖坛经》;天台宗主修《法华经》;华严宗主修《华严经》;唯识宗有《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常见的还有《地藏三经》、《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
发布时间:
2023年11月20号
佛教中“回向”的意义何在?
回向(梵语parinama),又作回向、转向、施向。意谓回转自己所作的功德善根以趣向菩提,或往生净土,或施与众生等。如旧译《华严经》卷十五〈十回向品〉所说(大正9495a):此菩萨摩诃萨修习一切诸善根时,以彼善根如是回向,令此善根功德力,至一切处。《无量寿经》卷下云(大正12272b):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 东晋慧远大师之大乘义章卷九分回向为三种: 一、菩提....
发布时间:
2023年11月20号
首页
«上一页
1010
1011
1012
1013
1014
1015
1016
下一页»
尾页
共7981页,到第
页
确定
在线咨询
CONSULT
QQ客服
CONSULT
微 信
扫一扫
推广合作
EXTEND
分 享
SHARE
返回顶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