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用户免费注册
完善纪念馆资料
纪念馆创建成功

世间一切成败得失都离不开因果法则2

《楞严经》云:因地不真,果招纡曲。诚乃不虚之言也。所以,我常对佛光山的弟子们说:我们要用因果的笔来记帐,用正直的心来理财。佛光山管帐理财的人多达百人,但在金钱上从无差错,这是因为大家的心里有因果观念,所以三十年来融洽和合、相安无事。 信徒捐给佛光山的钱财,指定是用来出版杂志的,不会被挪用购买香烛;指定是用来买水果供佛的,不会被挪用购买饮食;指定是用来作为僧众道粮的,不会被挪用作为建筑款项;指定是....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20号

世间一切成败得失都离不开因果法则1

成败得失、成住坏空,都离不开因果法则。(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佛教的十来偈说得好:端正者从忍辱中来,贫穷者从悭贪中来,高位者从礼拜中来,下贱者从憍慢中来,喑哑者从诽谤中来,盲聋者从不信中来,长寿者从慈悲中来,短命者从杀生中来,诸根不具者从破戒中来,六根具足者从持戒中来。 短短数语,说明了祸福穷通的缘由,所以了解因果可以助人乐观进取。像我生来歌喉五音不全,说话乡音难改,自忖这与往昔因果有关,便不....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20号

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才能发起真正神通

大目犍连神通广大,依然难敌无常。(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一般人学佛修道是假的,喜欢玩神通是真的,大家都求先知。万事求先知是很可怕的事,所谓先知者,道之贼也,千万要注意啊! 神通的生起分五种,报通、修通、妖通、鬼通、依通。 什么是报通呢?有些人前生修持过,这一生天生带来的,就是报通,很难得的。 修通呢?这一生修行好,戒定慧修到了,发起的神通就是修通,但是如果不修行也会掉了。 妖通、鬼通就是....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20号

——甄妮《海上花》

睡梦成真,转身浪影汹涌没红尘,残留水纹,空留遗恨。愿只愿他生,昨日的身影能相随,永生永世不离分。甄妮《海上花》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20号

如何证明轮回存在其实方法非常简单

编者按:很多高僧大德说过,你可以宣称自己不相信佛法,但你不可以不相信因果。因果不因为你不信就不存在,但因果一旦与报应相连,一般人或许就不会认同;再与三世结合起来,就很容易被人视为迷信。这种现象其实非常诡异,深层心理有待详细分疏。还有些人会问:我没见过轮回转世,也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前世,请问六道轮回如何证明是存在的?如果轮回真的存在,那么其他很多佛学道理就容易相信了。我们来听听希阿荣博堪布的回答,或许....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20号

凡事不能违背因果鬼神预知于事无补

凡事不能违背因果,鬼神帮不了忙,预知于事无补。(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神秘现象不一定是宗教才有,不信宗教的人也会发生,只不过他们把神秘现象当做幻觉来处理。至于一般人对于鬼神的现象,仍非常迷惑而不可知、不可捉摸,认为其无,实际是有;认为其有,难得采证。至于宗教徒,不论是什么层次,只要信之虔诚、行之得法,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感应和通灵的经验发生,从佛教的立场而言,从来也不否定,可是并不重视。 如果有人....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20号

佛教的弥勒菩萨有哪些象征意义(2)

雪窦寺弥勒菩萨像 三、宽容 宽容精神是佛教的基本精神,宽容也是佛教徒应当具有的基本修养。所谓宽容就是对别人的过错不予计较,给予原谅。诸佛菩萨都是善于宽容别人过错的典范。佛教教主释迦牟尼住世时,一个外道听说他很讲修行,并且影响了一大批弟子跟从他修行,这个外道心里非常憎恨。于是就在佛陀向众弟子说法时,指着佛陀破口大骂。佛陀听着外道的咒骂默不作声,等到这个外道骂够了,佛陀才以轻柔的口吻说:你送给....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20号

修行,用今日的坚强,救赎曾经迷失的自己

修行,让心灵皈依宁静。今日之痛,源于昨日的放纵;今生之苦,皆因前世的孽障。于心头置一善念,让所有的哀怨融化在感恩的心中。忘不了的,不必刻意忘;放不下的,不要急着放。于心中默默为那些不好的经历超度,它们的解脱,就是你的解脱。修行,用今日的坚强,救赎曾经迷失的自己。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20号

理财遵循十大原则才能拥有真正财富

开源节流是经济学上理财的不二法门。(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谈情、做人、理财、处事,似乎是人生必备的基本能力,尤其钱财对人生非常重要,所谓无财百事哀,一个人没有钱财,事情难成,生活也很艰难,所以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要有钱。 然而,钱财并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也不会从地底蹦出来,顶多由祖先留下一些遗产给我们,或是社会的一个机缘让我们发财。有时就算有了钱财,也要好自经营,否则钱财如流水,流来也会流去。....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20号

在家也能了生脱死并不提倡人人出家

虽然出家为僧功德无量,但佛教不要求人人出家。(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古人云:出家乃大丈夫事,非将相之所能为也。清朝的顺治皇帝曾有诗赞僧云:黄金白玉非为贵,唯有袈裟披肩难。出家僧众为人间种福田、做出世之导师,肩负着宣传道义、感化人心、度化众生的终极责任。因此,倓虚法师说和尚是世界的大轴。 三世诸佛皆以出家身而成佛,佛子成佛之际必然人人出家,故人人皆宜有出家之志愿。虽然出家为僧功德无量,但佛教并不....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20号

  共7981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