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用户免费注册
完善纪念馆资料
纪念馆创建成功

楞严经并非破净土

楞严经并非破净土   楞严一经, 不知净土者读之, 则为破净土之元勋。知净土者读之, 则为宏净土之善导。何以言之?以自力悟道之难, 净土往生之易。十法界因果, 一一分明。若不仗佛力, 虽阴破一二, 尚或着魔发狂, 为地狱种子。而且二十四圆通之工夫, 今人谁能修习?唯如子忆母之念佛, 凡有心者, 皆堪奉行。但得净念相继, 自可亲证三摩。知好歹者读之, 其肯唯主自力, 不仗佛力乎?不知好歹者反是....

发布时间:2023年09月18号

末世众生,欲了生死

末世众生,欲了生死   末世众生,欲了生死,非仗佛力,决难如愿。至于各宗法门,俱应研究。而智识浅鲜,世务纷繁之人,何能兼顾。欲学余宗,必须净土已得大通,了无疑惑,方可。若净宗不通,一学余宗,稍有所得,便将净土置之度外。将来所得之益,只可作未来得度之因,决不能即生便出生死也。汝于净土,尚未知门径,何得便欲学唯识。今之学佛者,多半皆属好高务胜,欲于大众前作通家,并非为了生死以学佛也。汝欲学佛,必....

发布时间:2023年09月18号

谈玄说妙

谈玄说妙   弘一大师讲述 (己卯二月廿七日在永春桃源殿讲 李芳远记录)   我到永春的因缘,最初发起,在三年之前。性愿老法师常常劝我到此地来,又常提起普济寺是如何如何的好。   两年以前的春天,我在南普陀讲律圆满以后,妙慧师便到厦门请我到此地来。那时因为学律的人要随行的太多,而普济寺中设备未广,不能够收容,不得已而中止。是为第一次欲来未果。   是年的冬天,有位善兴师,他持着永春....

发布时间:2023年09月18号

一是惜福,二是习劳,三是持戒,四是自尊

一是惜福,二是习劳,三是持戒,四是自尊   弘一大师讲述(丙子正月开学日在南普陀寺佛教养正院讲)   养正院从开办到现在,已是一年多了。外面的名誉很好,这因为由瑞金法师主办,又得各位法师热心爱护,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   我这次到厦门,得来这里参观,心里非常欢喜。各方面的布置都很完美,就是地上也扫得干干净净的,这样,在别的地方,很不容易看到。   我在泉州草庵大病的时候,承诸位写一封信....

发布时间:2023年09月18号

人天教由何而立耶

人天教由何而立耶   弘一大师讲述(戊寅十月八日在安海金墩宗祠讲)   佛法宗派大概,前已略说。   或谓高深教义,难解难行,非利根上智不能承受。若我辈常人欲学习佛法者,未知有何法门,能使人人易解,人人易行,毫无困难,速获实益耶?   案佛法宽广,有浅有深。故古代诸师,皆判教相以区别之。依唐圭峰禅师所撰《华严原人论》中,判立五教:    (一)人天教    (二)小乘教    (....

发布时间:2023年09月18号

亲爱的女孩:

亲爱的女孩,无论经历过什么,都要努力让自己像杯白开水一样,要沉淀,要清澈。白开水并不是索然无味的,它是你想要变化的,所有味道的根本。绚烂也好,低靡也罢,总是要回归平淡,做一杯清澈的白开水,温柔的刚刚好。

发布时间:2023年09月18号

不可以其为小乘而轻忽之也

不可以其为小乘而轻忽之也   弘一大师讲述(戊寅十月七日在安海金墩宗祠讲)   关于佛法之种种疑问,前已略加解释。诸君既无所疑惑,思欲着手学习,必须先了解佛法之各种宗派乃可。   原来佛法之目的,是求觉悟,本无种种差别。但欲求达到觉悟之目的地以前,必有许多途径。而在此途径上,自不妨有种种宗派之不同也。   佛法在印度古代时,小乘有各种部执,大乘虽亦分空、有二派,但未别立许多门户。吾国自....

发布时间:2023年09月18号

佛法非不宜于国家之兴盛

佛法非不宜于国家之兴盛   近来爱国之青年,信仰佛法者少。彼等谓佛法传自印度,而印度因此衰亡,遂疑佛法与爱国之行动相妨碍。此说不然。   佛法实能辅助国家,令其兴盛,未尝与爱国之行动相妨碍。印度古代有最信仰佛法之国王,如阿育王、戒日王等,以信佛故,而统一兴盛其国家。其后婆罗门等旧教复兴,佛法渐无势力,而印度国家乃随之衰亡,其明证也。   七、佛法非能灭种   常人见僧尼不婚不嫁,遂疑人人....

发布时间:2023年09月18号

佛法非迷信

佛法非迷信   弘一大师讲述(戊寅十月六日在安海金墩宗祠讲)   欲挽救今日之世道人心,人皆知推崇佛法。但对于佛法而起之疑问,亦复不少。故学习佛法者,必先解释此种疑问,然后乃能着手学习。   以下所举十疑及解释,大半采取近人之说而叙述之,非是讲者之创论。所疑固不限此,今且举此十端耳。   一、佛法非迷信   近来智识分子,多批评佛法谓之迷信。   我辈详观各地寺庙,确有特别之习惯及....

发布时间:2023年09月18号

保持一颗平常心

心里放不下别人,是没有慈悲;心里放不下自己,是没有智慧。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很多人和事,难免因为外界事物而影响自己心境。让我们敞开心门,保持一颗平常心,不管身处在任何状况中,都要保持平静、稳定、自主、自在的心境。懂得以智慧、慈悲来处理问题,心就不会经常打结,就能清明自在。

发布时间:2023年09月18号

  共7981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