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孝爱主页
在线充值
不忘初心,追根溯源,祭拜先祖,家道斐然!
登录
注册
帮助
转为繁体
网站导航
纪念馆首页
纪念馆
生日/忌日
在线讣告
深情感文
时空信箱
时光留影
服务专区
进入个人中心
帮助
转为繁体
0
我的消息
退出
主站
[
切换城市
]
搜索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Toggle navigation
孝爱首页
纪念馆
私人馆
名人馆
恩师馆
恩师馆
家谱
许愿祈福
VIP特权
资讯
新闻资讯
热点聚焦
周公解梦
人物篇
情爱篇
生活篇
物品篇
身体篇
动植物
鬼神篇
建筑篇
自然篇
杂谈篇
殡葬文化
铭文典籍
丧葬祭祀
宗教信仰
风水文化
心灵辅导
政策法规
现代殡葬
易经命理
黄道吉日
服务专区
免费创建纪念馆
用户免费注册
完善纪念馆资料
纪念馆创建成功
《盂兰盆经》——解倒悬佛教的孝经
盂兰盆法会(图片来源:资料图) 今天是农历七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在佛教中是一个重大节日,称为佛欢喜日。 佛为什么欢喜?按照所设的僧伽制度,僧人都是游化四方,托钵乞食的。但在每年的四月十五日起,到七月十五日止,这三个月中,僧人必须安居寺内,坐禅修学。过了七月十五日,又要到各地去游行托钵丁。四月十五日到七月十五日禁止外出,这三个月因为正值夏季,因此也叫做结夏。三个月中,在寺内坐禅修学,叫做安....
发布时间:
2023年12月10号
梦参老和尚明心见性绝不等同于成佛
梦参老和尚(图片来源:资料图) 开悟并不是修成,更不是成道。开悟只是明理而已;而断烦恼、证菩提的修行才是事。理可顿悟,事须渐除。所以称开悟的禅宗大德成佛了是错误的。开悟并没有成佛,明心见性之后还需要学习。如果不识文字就从文字学起。例如六祖大师虽然做到了明心见性,但因为不识字所以读经要由别人代读。由此也可见理可顿悟,事须渐修。另一方面,我们知道释迦牟尼佛只授记弥勒佛而并没有授记他人,所以也可以知....
发布时间:
2023年12月10号
《佛学八正道经》佛弟子的修行路径
摘要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佛告诸弟子。听我说邪道亦说正道。何等为邪道不谛见不谛念不谛语不谛治不谛求不谛行不谛意不谛定。是为道八邪行何等为道八正行。一者谛见。谛见为何等。信布施信礼信祠信善恶行自然福信父母信天下道人信求道信谛行信谛受。今世后世自黠得证自成。便相告说是为谛见。第二谛念为何等。所意弃欲弃家不瞋恚怒不相侵。是为谛念。第三谛语为何等。不两舌不传语不恶骂不妄语。是为谛语。第四谛行....
发布时间:
2023年12月10号
明海法师《净行品》立足当下的修行法(2)
研究这些偈子,大家会发现,这当愿众生的内容是跟我们所处的环境相关连的。比如正身端坐,当愿众生,坐菩提座,心无所著,表达的是坐在菩提座上,希望众生都能坐在觉悟的座位上,内心没有执著,而很自在、解脱。所以在安住当下的前提下,把我们的行动变成一种思想,行动成了行动者的思想,而思想也成了一种外化的思想中的行动。这两点是互相增上的,愿、善念只有外化到语言与行动之中的时候,才会变成现实与力量,才会逐渐地得到强....
发布时间:
2023年12月10号
明海法师《净行品》立足当下的修行法(1)
明海法师: 我利用上午剩余的时间,从具体操作的角度来和大家分享我对《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的理解。 之所以想在这次夏令营讲这一品经,主要有这样几条原因。首先,我觉得自己和这品经很有缘份。我第一次看到这品经是在上大学刚开始学佛的时候,看到以后心里有一种很大的欢喜,生起了很大的信心,这种欢喜与信心甚至影响着整天的心态,当时想佛教的修行就是这样的。几年前,我的师父净慧大和尚多次提到《华严经净行品》是....
发布时间:
2023年12月10号
圣严法师居士名称的演变及修行菩萨道
圣严法师(图片来源:资料图) 在一般人的观念中,多以为居士这个名称,是佛教称呼在家男女信徒的专有名词,其实不然。 在佛教的原始圣典中,尤其是在律部之中,居士乃是俗人的通称,梵语称为迦罗越,不论信佛、不信佛,凡是居家之士,便可以称为居士。男的称居士,女的称居士妇,是对已婚俗人的通称。故在罗什法师的解释是:外国白衣多财富乐者,名为居士。(注:《维摩经》卷一)《十诵律》卷六则说:居士者,除王、王臣....
发布时间:
2023年12月10号
《佛说八关斋经》受持一日夜福慧无边
受持八关斋戒(图片来源:资料图) 闻如是。一时婆迦婆在舍卫城只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圣八关斋。谛听谛听。善思念之。我今当说。对曰。如是世尊。尔时彼比丘从佛受教。 世尊告曰。于是比丘。若信族姓子族姓女。欲知圣八关斋。便教某甲当作是说。 犹如阿罗汉。尽形寿不杀生。亦不教人杀生。无怨恨心当怀惭愧。有慈心愍一切众生。我字某名某。为阿罗汉所教。自今日始随意所欲不复杀生。无怨恨心常怀惭....
发布时间:
2023年12月10号
学佛必修课程四种清净明诲之戒大妄语
文珠法师(图片来源:资料图) 阿难,如是世界,六道众生,虽则身心,无杀盗淫,三行已圆,若大妄语,即三摩地,不得清净。成爱见魔,失如来种,所谓未得谓得,未证言证;为求世间尊胜第一,谓前人言:我今已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道,辟支佛乘,十地地前,诸位菩萨。求彼礼拜,贪其供养,是一颠迦,消灭佛种,如人以刀断多罗木,佛记是人,永殒善根,无复知见,沉三苦海,不成三昧。 妄语,即是说谎,凡....
发布时间:
2023年12月10号
圣凯法师——修行境界此时无声胜有声
道究竟如何在行者当下去体证,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因为道不是一种客体,一种认知对象,而可以作理智测度。从禅宗来说,这种理智测度正是情识的分别作用,是无明烦恼的根本,必须勘破。所以必须引发般若智,以般若慧观察万物,了悟一切万法无非如如空寂。可是,悟道大事毕竟是禅者的切身体会,一切师友的言说启发,只是助缘的方便。 《五灯严统》卷二记载道谦悟道是由于参禅无着力处,而求助于友人宗元,由宗元的提示而得契....
发布时间:
2023年12月10号
《佛说七知经》修行人应知道的七件事
闻如是。佛游于舍卫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比丘受教从佛而听。佛告诸比丘。有七法道弟子。现世安隐和悦多行。精进法观令习得尽。何谓七法。一知法。二知义。三知时。四知节。五自知。六知众。七知人。诸比丘何谓知法。谓能解十二部经。一曰文。二曰歌。三曰说。四曰颂。五曰譬喻。六曰本起纪。七曰事解。八曰生傅。九曰广博。十曰自然。十一曰行。十二曰章句。是为知法。不解十二部经。为不知法。何谓知义。彼彼所说经法悉晓其....
发布时间:
2023年12月10号
首页
«上一页
542
543
544
545
546
547
548
下一页»
尾页
共7981页,到第
页
确定
在线咨询
CONSULT
QQ客服
CONSULT
微 信
扫一扫
推广合作
EXTEND
分 享
SHARE
返回顶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