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专属网络思念空间

个人纪念馆,能让往生者的一生故事得以完整的留存,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使家属无论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网络来祭拜往生者,传递思念之情,真正做到让爱与思念没有距离、生命的故事永久流传。

快讯:煤矿管理混乱 事发时找不到领导

  2010年12月08日09:42央视   快讯:煤矿管理混乱 事发时找不到领导。

河南渑池县矿难致26人遇难 矿方偷偷转移尸体

  2010年12月08日09:44CCTV   央视消息:河南渑池矿难遇难人数上升至26人。据记者调查,事发煤矿管理混乱,事发时找不到领导。管理层刻意隐瞒死亡人数,并偷偷转移尸体,致使下井人数一度混乱。   央视前方记者称,虽然今天凌晨宣布救援结束,但实际上救援一直在持续进行,矿山救援队员一夜再次找到多名井下遇难人员。   该矿管理混乱令人难以置信,在事发后,整个矿上找不到相关领导,无法了...

宝宝,走好

如此可爱的宝宝,怎么会和死亡这么恐怖的词联系起来,每次看到你的照片,就忍不住要掉泪,我想你父母每天习惯了亲你抱你拥着你睡觉,假如可以,我想你父母肯定百分之百愿意拿性命还回你的生命,可是所有的假设已成过去,宝宝,你在天之灵一定要保佑你父母,但愿他们能够早日度过这个难关,宝宝,可爱的宝宝!

从艺经历

春彦早年曾陪谭鑫培唱过《失街亭》的书童,后又升格饰演过《骂曹》中的张辽,很多谭派戏都得到王瑶卿的指授。中年以后又为梅、程、荀、尚四大名旦配戏,使之成为著名的里子老生。他在场上有火候,不抢戏,极尽绿叶衬托之效。他与金仲仁、马富禄、赵桐珊被誉为配角中的四大金刚,是各大班社不可缺少的良配。1925年程砚秋挑班之初,春彦应邀加入演出,他与程先生感情素洽,并联合侯喜瑞、文亮臣、曹二庚、吴富琴等结为异姓兄弟...

代表剧目

他除一般老旦剧目如《钓金龟》、《母女会》、《四郎探母》均能演出外,在《宁武关》中饰演赵氏一角,以表情逼真闻名一时。

艺术特色和代表剧目

其功底扎实,戏路广且精。擅演剧目有《火判》、《嫁妹》、《山门》、《芦花荡》、《铁笼山》、《御果园》、《战宛城》等。

活动年表

1904年1月5日,光绪三十年(癸卯)十一月十八日:喜连成科班成立   由吉林富商牛子厚出资、京剧老生演员叶春善创办的喜连成科班成成立,地址在北京琉璃厂西南园(后迁至前铁厂)。最初招收张喜虹、王喜禄、陆喜明、雷喜福等六名学生,世称六大弟子。   叶春善任社长,亲自督教,并聘请萧长华为总教习,苏雨卿、宋起山等执教。喜连成科班只收男生,随到随考,入科年龄一般为六岁至十一岁,坐科年限是...

人物简介

慈瑞泉有一条横宽响亮的大喇叭嗓子,颇有真率质朴的韵味。他的白口,继承了乃师大小音结合,以吸气转换语意的念法,数板则硬砍实凿。他演丑角的特点是演老年、平民或好人更为出色,并且还擅演丑婆戏。他演《当锏卖马》的王老汉、《乌盆记》的张别古,《骆马湖》的樵夫、《失街亭》、《珠帘寨》的老军等挂白或黪四喜髯的老丑精彩称绝。   如《乌盆记》一剧中,他扮演的张别古拄着拐杖的颤抖和白四喜髯的栩动,一下子就...

活动年表

1912年,农历壬子年:谭鑫培四次赴沪   谭鑫培四次赴沪,演于新新舞台,始以伶界大王,内廷供奉头衔与沪人相见,并正名为谭鑫培,而年已六十五矣。同行配角,有金秀山、孙怡云、德珺如、文荣寿、慈瑞泉,阵容之盛,煊赫一时,金秀山、德珺如均以票友下海,与孙菊仙合唱《二进宫》,向有三羊开泰之称(内行称票友羊毛)。沪人以耳为目,不知轻重,而杨四立方出演丹桂,红极一时,杨本武丑兼唱老生,演《空城计》读...

林如稷致林辰的一封信

林如稷,现代作家、文学翻译家、教授。受五四运动影响,试写新诗和散文,以及反映四川军阀战乱的小说,发表在《晨报》副刊上。1921年在上海中法大学读书时,林如稷与陈翔鹤、冯至等人创办文艺刊物《浅草》季刊,后赴法留学,1930年回国后,林如稷与杨晦负责主编复刊后的《沉钟》半月刊。《浅草》、《沉钟》前后存在11年,鲁迅称赞沉钟社确是中国的最坚韧、最诚实、挣扎得最久的团体。   1937年秋日...

演艺特点

说他的特点是演老人、好人更为出色,其实他演少年人或坏人也有上品之作。如《钓金龟》的张义,他演得天真活泼,毫不作做,既有童稚气又有朴野气,塑造的是一个朴实诚笃、可爱质朴的苦孩子。他和龚云甫合作演出该剧,可称鼎足之势,功力悉敌。又如《打渔杀家》的教师爷,他一副大喇叭嗓子直声喊叫,用以显示色厉内荏,再加上一付专门吹气冒泡飞扬浮躁的奴才相,就是萧长华遇到演教师爷这一角色,也退避三舍。   慈瑞泉...

林如稷先生晚境一瞥

林如稷先生本来寓居四川大学校园内的铮园,与校长副校长毗邻而居的一个幽静的独门小院,文革前我还是学生时常去那里,或旁听他给青年教师授课,或陪同他接待省文联来访贵宾如诗人戈壁舟,或由他耳提面命由我执笔商议为诸如中共中央西南局主办的内刊《未定稿》杂志、天津《新港》、《四川文学》等撰写约稿,因为1960年他中风后左手瘫痪右手写字已极为不便。可文革中他被扫地出门,赶往校外水津街望江川剧团斜对面的一座旧宅,同...

林如稷-人物介绍

林如稷,1902年8月10日(农历七月初七)生于四川省资中县。少年时代受其父影响,接触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林如稷1920年开始用白话写小说、散文和新诗,其中小说《伊的母亲》、《死后的忏悔》、诗歌《盼春》等均发表在当时的《晨报副刊》。1921年,林如稷结识了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应修人等作家。1922年他作为发起人同陈炜谟、陈翔鹤、邓君吾等成立了浅草社,于1923年出版了《浅草》季刊,由林如...

编创剧目

金仲荪于1924年开始从事编剧工作,专为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砚秋作剧。由《碧玉簪》始,连续为其写了十多出戏,其中影响较大的有1925年的《聂隐娘》、《梅妃》、《沈云英》,1926年的《文姬归汉》、《斟情记》,1927年整理改编的老戏《朱痕记》、《柳迎春》,1930年的《荒山泪》,1931年的《春闺梦》。其中尤以《文姬归汉》最为出色,被称为京剧艺术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而《荒山泪》也是程派艺术的悲剧经...

彩笺的故事

古代的文人学士,有的以为市井俗品承载其文翰,如蝇污白璧,有伤其雅洁之美,乃自制笺纸,以标榜其高雅不入俗流。如清朝末年翰林杜彤家在天津杨柳青,所用信笺皆由爱竹斋画店用梅红纸刷印,名家画梅。也有在笺纸上印以汉瓦周壶或铭文者,古香古色。还有以各种色彩,或雕版印制成山水花鸟等图样,故统称之为彩笺、花笺、锦笺等美名。若将彩印笺纸辑成图册,则称其为笺谱。如《十竹斋笺谱》《北平笺谱》等等。按:笺字《说文解字》...

活动年表

1937年4月21日,农历丁丑年三月十一日:程砚秋组秋声社   程砚秋组秋声社,社长吴富琴。程砚秋与王少楼并挂头牌,成员有曹二庚、慈瑞泉、李四广、侯喜瑞、程继先、鲍吉祥、哈宝山、李多奎、苏连汉、钟喜久、钟鸣岐、扎金奎、俞振飞、刘永利、张蝶芬;司鼓白登云,琴师周长华、任志林,大锣高文诚,舞台监督高登甲。不久昆曲音乐家韩子和亦加入,俞振飞八月份脱离返沪由顾珏荪易之。张春彦代鲍吉祥和哈宝山,慈...

周玉成-革命生涯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1955)。原名周长久,又名周鸿礼。   1904年4月30日生于湖南省祁阳县大桥弯乡新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2岁时曾入私塾一年,后因父亲患病被迫辍学,到宁远县一家药铺当学徒。不久,药铺破产,他重返家乡务农。   1920年1月为挣钱养家,入湘军湖南江道区卫队连当兵,先后任班长、排长、连长。后因与上司不和逃离该部,转投湖南陆军第2师从事军需工作。   ...

周玉成-生平

周玉成,湖南省祁阳县人,1904年3月15日出生于祁阳县一个贫苦人家。1920年入湘军当兵。1926年1月投身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五军一师,参加北伐战争。1928年7月22日参加由彭德怀领导的平江起义,28日即由连队党代表罗立、连长李灿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8月任红五军第五纵队十三大队长。率部跟随李灿、何长工挺进鄂东,开创了鄂东革命根据地。1930年6月成立红三军团,任红八军四师一团团长、师...

2006年悼词

悼词 母亲王秀兰生于1913年农历四月初九,卒于2006年6月25日上午9时50分,享年九十五岁。 母亲祖籍连江出生大家闺秀,自幼知书达理,和蔼贤淑,1932年她与连江岱云乡望族魏景炳结为夫妻,(公爹魏从龙是早期参加革命的中共地下党员)生有五男二女(现健在四个儿子)1952年父亲病逝,母亲王秀兰历尽艰辛、不辞劳苦,把几个儿子抚养成人,她以孟母为榜样,以特有的方式,培养了四个大学生一...

周玉成-简介

周玉成(1904-1971)湖南省祁阳县人。一九二八年参加平江起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一团二连司务长,第二大队大队长,第五纵队司令部副官主任,第十三大队大队长,红八军第四师一团团长,四师军需处处长,红三军团第六师共给部部长,军团供给部部长,陕甘宁军区供给部部长,红军前敌指挥部供给副部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指挥部兵站部副部长,八路军前方指挥部...
  共13473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