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专属网络思念空间

个人纪念馆,能让往生者的一生故事得以完整的留存,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使家属无论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网络来祭拜往生者,传递思念之情,真正做到让爱与思念没有距离、生命的故事永久流传。

单调

外婆,我现在才记起来,你留下的唯一一张照片,我既然遗忘在家里了。 外婆,近段时间感觉生活过的好不充实的,每天就是上下班,偶尔在回家的路上和同事这里看看,那里看看。回到家后了又在房间里摸摸找找的,困了也就睡了。一天就这么过了。一早起来又重复演奏的昨天的生活模式。 人一旦上班了,我想一天呆的时间最长的便是公司。现在公司对我来说我已经厌倦了,我讨厌在公司呆着,我想脱离这里。但一想我已经报考的会计,...

生平年表

1922年秋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科,开始发表新词,曾主编《晨报副刊》附印的的《妇女周 刊》。   1926年前后与石评梅共同编辑《世界10报》周刊之一《蔷薇周刊》 。参加过女师大风潮,在三一八惨案中受伤。   1927年3月到汉口,参加国民党妇女部工作。   1928年回京料理亡友石评梅的丧事,入女师大语文系学习。同年秋主编《河北国民日报副刊》 。后曾在翊教中学、女...

国民工作

李大钊介绍陆晶清加入中国国民党,到武汉中央党部妇女部长何香凝处做文书工作,直接接受何香凝的教 导。参加国民党妇女部工作。次年回京料理亡友石评梅的丧事,入女师大语文系学习。同年秋主编《河北国民日报副刊》 。后曾在翊教中学、女师大补习班、女师大附中任教。所著散文集《素笺》 ,民国19年由神州国光社出版,收书笺10封,既有童年生活的回忆,也有人生的感慨与爱情的篇章,感情真挚、文笔细腻、坦率。四一二反革...

与王礼锡结婚

赴日本与王礼锡结婚。数月后回上海协助王礼锡主编《读书杂志》。同年,学术著作《唐代女诗人》由神州国光社出版。作者在书中从时代背景角度分析了唐代女诗人产生的社会原因,还专题研究了宫廷诗人上官婉儿、女冠(女道士)诗人鱼玄机、娼妓诗人薛涛,并钩沉和考证了十五位宫廷妇女、六十位家庭妇女、十九位娼妓的诗作。作者知人论世,评论言简易赅,切中肯綮。在女性文学不被重视的二三十年代,本书的出版,填补了我国女性文学研...

《流浪集》

散文集《流浪集》由神州国光社出版,全书分为《流浪集》、《怀梅集》、《而今集》三集。书中展示了一位竭力摆脱黑暗社会与家庭不幸而奋斗的女性形象,描写了对挚友石评梅刻骨铭心的怀念之情。   王礼锡回国参加福建人民政府的活动。两个月后,闽变失败,重回欧洲。陆晶清与王礼锡定居伦敦,度过了五年卖文为生的流亡生活。在国外期间写了不少散文,多发表在《新中华》等刊物上。在伦敦,她与王礼锡常常到英博物馆阅书厅...

全英援华总会

卢沟桥事变发生,陆晶清按照何香凝指示,在国外积极宣传中国全面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大意义;在华侨中要求发扬传统的爱国热忱,用实际行动关心和支持抗日战争。在她和丈夫的努力下,全英各界人士组织的全英援华总会成立,她丈夫任该会副主席,不断地托运救济物资支援祖国抗日战争。   民国27年12月,陆晶清与王礼锡抵香港,随后回大陆。翌年1月8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云南分会召开会员大会,陆晶清...

人物贡献

民国28年初,陆晶清夫妇回国抵达重庆,参加了中华文艺界抗敌协会,陆晶清当选为理事,并被选为代表 参加全国慰劳总会南路慰劳团,丈夫王礼锡由周恩来推荐当选为作家访问团团长,率队北上。出发前王礼锡接连收到3封恐吓信,途中突然暴死,这对陆晶清是一个莫大的打击。从此,陆晶清孤身一人在重庆。为了赡养婆母与丈夫前妻所生的三个孩子,她任教于重庆求精商业专科学校,并任国民党军统主办的《扫荡报》副刊编辑,在敌人的眼...

人物介绍(一)

朱自清北京大学毕业后,辗转于江、浙一带的几所中学教书,因此,童年时代的朱迈先大部分时间都在扬州祖父母身边度过。1925年,父亲朱自清北上,只身去清华任教,随后母亲武仲谦带着最小的两个弟妹去了北京,他们兄妹四人仍留在祖父母身边。不久母亲去世,父亲于1932年新娶了后母,第二年,父亲和继母陈竹隐才将他接到北平去念书。这时他已14岁了。父亲将朱迈先送进北平城里的崇德中学(现北京31中)念书,他很快成了...

人物介绍(二)

卢沟桥事变后,朱迈先受党组织的委派,回到了老家扬州中学读书。在这里,朱迈先一面读书,一面从事救亡活动,并受命担任中共扬州特委支部书记,还和中共地下党员江上青(江泽民总书记之父)等人在扬州组织了江都文化界救亡协会流动宣传团,宣传抗日,慰劳抗日战士。   1939年,朱迈先组织的宣传团接受武汉八路军办事处的领导。朱迈先来到武汉后,曾向董必武提出要去延安学习的要求,董必武根据他的能力,劝他不去...

人物介绍(三)

  朱迈先死时,留下了年轻的妻子傅丽卿女士和3个年幼的孩子。   傅丽卿女士和朱迈先是1945年在三亚的海军医院认识的,那时她26岁,朱迈先29岁。朱迈先患了肺病,送进医院时,已经昏迷不醒。在医院一年多的时间里,正是由于护士小姐傅丽卿的精心照料,他才得以很快恢复健康。傅丽卿是满族人,1921年出生在广州。祖父是清政府的一位武官。父亲为人正直、善良。她曾在广东国民大学附中教书。   ...

周仁-主要论著

1 周仁,邹元燨,周行健.球状石墨铸铁之研究.科学通报,1951,2(7):745~749.   2 周仁,邹元燨,徐元森等.氟对高炉熔渣粘度、熔化性及脱硫力的影响,科学通报,1955,6(10):50~54.   3 周仁,邹元燨等.氟在高炉冶炼中的行为.金属学报,1958,3(1):17~19;3(2):181~196,1959,4(1):1~15;4(2):95~106;4(...

周仁-培养人才

  1917年2月,他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执教机械工程。任教两年中,他讲的课既有理论深度,又善于联系实际,颇受学生欢迎。他教的学生中,有著名物理学家吴有训、严济慈,著名冶金学家周行健等人。回国后一段时间中,虽然未能炼出钢材,却为祖国培养了人才。   1922年,周仁被上海交通大学聘为机械系教授。其时他刚30岁,但他已有相当的教学经验。他把满腔热情倾注于教学中。讲解详尽透彻,深入浅出。他那儒雅...

周仁-职位

  解放后,周历任中国科学院工学实验馆馆长、冶金陶瓷研究所所长、冶金研究所所长、硅酸盐化学与工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华东分院副院长和上海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还先后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金属学会理事长、上海硅酸盐学会理事长等。为发展国内钢铁工业,满足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周领导冶金所率先研究成功并推广应用球墨铸铁,后又在研究所内建立实验小高炉,...

周仁-陶瓷研究

古陶瓷科学研究的奠基人   瓷器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创造发明之一。可是在中国古代文献资料中,对这些历史名窑的发展及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成就极少有完整的记载。   周仁自幼喜爱陶瓷,以后又萌发了揭开中国古陶瓷奥秘的信念。周仁在成家不是头等大事,立志才是奋斗目标的思想指导下,直到32岁他担任交通大学教务长时才结婚。在简陋的新房中,他精心布置了几件瓷器,可见他对陶瓷的浓厚兴趣。   1...

周仁-钢铁研究

为发展中国钢铁事业作出贡献   1915年周仁回国后,由于国力贫弱和政府轻视科学技术,中国钢铁事业发展缓慢。1928年,周仁担任中央大学工学院院长期间,提出工学院以研究钢铁冶炼为主。后来他感到钢铁冶炼与陶瓷、玻璃的烧制在原理上有类似之处,于是在学院内同时创办了钢铁、陶瓷、玻璃三个试验场。   1928年6月9日中央研究院成立,周仁负责创建工程研究所。他亲自勘察地形,指导施工,建钢铁...

历史年表(一)

192年,袁绍于公孙瓒在界桥交战,公孙瓒兵强,于是钜鹿太守李邵等人叛离了袁绍去投奔公孙瓒。袁绍派董昭去任巨鹿太守,董昭到任后,假传袁绍的檄文,斩杀了图谋不轨的郡中大姓孙伉等人,一郡皆惊。董昭随即安抚了巨鹿郡,这种做法得到了袁绍的称赞。这时,魏郡太守栗攀被士兵杀害,袁绍又让董昭去任魏郡太守。当时魏郡郡中大乱,人数上万名敌军,派使者前来要求做买卖。董昭表面上答应,暗地里使用离间计,并趁机征讨,两天内...

历史年表(二)

  207年,曹操远征乌桓,运粮困难,在董昭的建议下开凿了平虏、泉州二渠入海通运,解决了运粮问题。曹操上表封董昭为千秋亭侯,转拜司空军祭酒。董昭建议恢复五等爵位,并游说群臣,建议给曹操加九锡。后来曹操接受的魏公、魏王的称号,都是董昭所创制的。   219年,关羽包围樊城,孙权秘密联系曹操,群臣认为应该保密,唯独董昭认为应该把消息泄漏给关羽,使关羽、孙权相互猜忌,促成内讧。曹操依计行...

周仁-事迹

民国4年(1915年),获硕士学位,系主任劝说他留美攻读博士学位,预言日后可成为著名学者,周不为高薪和名位打动,即回国。   民国6年,周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民国11年,出任上海南洋大学(交通大学前身)教授兼教务长。民国16年,任南京大学教授兼工学院院长,并负责中央研究院工程组筹备工作。翌年,任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和所长,建立三相电弧炉进行钢铁冶炼研究。民国22年,炼出不锈钢、...

王道之臣

由于《三国演义》的关系,荀彧、郭嘉、程昱作为曹操军师的事迹,广为流传。而在这一节中登场的董昭,虽然《三国志》的记载中是与程昱、郭嘉等人并称为才策谋略,世之奇士的著名谋士,名头却弱了许多。   董昭活跃在曹魏前期的各个时代,从跟随曹操开始,一直到曹睿时期才去世,活了八十一岁。他在归属曹操之前,曾经是袁绍的部下。关于当时的事迹在小说前面曾经提到过,这里就不赘述了。在仕于曹操以后,曹操的称公、...

历史评价

陈寿评曰:董昭才策谋略,世之奇士,虽清治德业,殊於荀攸,而筹画所料,是其伦也。   董昭最初为袁绍效力,在袁绍与公孙瓒对峙的时候假做檄文,安定了巨鹿,后因袁绍听信谗言,董昭被迫投奔张扬。在曹操准备西迎天子的时候又说通张扬为曹操牵线搭桥,之后又促使杨奉表荐曹操为镇东将军,奠定了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的基础,后来建议曹操劝天子迁都许昌。在曹操派刘备攻袁术的时候提醒曹操注意提防。后在曹操远征乌丸时...
  共13471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