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专属网络思念空间

个人纪念馆,能让往生者的一生故事得以完整的留存,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使家属无论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网络来祭拜往生者,传递思念之情,真正做到让爱与思念没有距离、生命的故事永久流传。

陆侃如-人物年表

1903年出生于江苏海门,生于一爱国士绅家庭。1916年夏,陆侃如考入省立七中(今南通中学,当时为四年制)。   1920年,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   1922年,陆侃如考入北京大学。陆侃如的同班同学冯沅君,她是北京女高师毕业生。 志同道合,丰硕成果,把走路潇洒,翩翩然江南公子姿态的才子陆侃如(赵景深语)和娴静高雅,却又大胆,敢言不同的才女冯沅君,紧紧联系在一起。   ...

人物经历(一)

1911年武昌起义后,陕西革命党人决定响应,师受命赴渭北联络。   西安起义成功后,师于10月28日出任渭北劝捐使,偕同渭北民团使焦子静、副使李襄初及井岳秀、常铭卿和陆军小学堂学生董方亭、李藩侯等携带快枪数十枝先到三原,旋即赴富平促富平王向紫山晋省,稳定了渭北一带的社会秩序。此时,井勿幕、胡景翼等亦带千人的武装开往三原,推师兼三原县县长,协调各方。   同年12月,井勿幕、陈树藩...

人物经历(二)

1924年10月北京政变后,应胡景翼之邀任河南省铸造局局长。后胡率部进军湖北,调师署河南省政。师以省长名义通知各县,所有官员到各地处理公务,不准迎送招待,违者以贪污论处。这一举措,深得民心。他还昭雪了许多冤案,被当地人誉为包公再世。   1927年从北京返陕,曾任陕北镇守使署参议、米脂县县长等职。1930年冬杨虎城主陕后,聘师为省府参议、凤翔烟酒特税局局长等职。1949年5月西安解放后,...

尚德义:在屠杀现场晕倒死里逃生

尚德义   我1937年往在上海路革新巷1号,那年12月6号上午11时左右,被日本兵抓住。我们两人一组被绑起来,带往长江边上的下关,那里已抓了1000以上的男人,我们的面前,四、五十码远的地方,对着我们架起了10几挺机枪。 4点左右,一个日本军官来了,下令日本兵对我们进行机枪扫射。我在压得晕了过去。不久,我从堆积如山的尸体中爬了出来,这才能够逃回去。

陆侃如-背景资料

1903年11月26日(农历十月初八)出生于江苏海门三阳镇普兴村的一个爱国乡绅家庭。父亲陆措宜,读过师范,精通中医,创办恒基小学,推行新学,办社仓,开诊所,对贫病者施义诊。曾任海门县教育局视学、第二区行政局长,因不愿与贪官污吏同流合污,托病辞职。措宜先生在群众中威望极高,苏北抗日民主根据地成立,被选为海启两县首届国民参政会第一任议长。昔日同窗好友季方常到陆家,名为作客实为联系抗日工作。措宜先生于...

伍正禧:日本兵捅死爷爷奸污表娘

伍正禧   我家原住在周必由巷 15 号,由于日本兵侵犯南京城,搬到难民区对面的新华巷 62 号避难。日军进城后的第二天中午,来了三个日本兵搜寻当兵的,将我二哥伍正保、大表哥云馆、三表哥三云、表叔老王抓走枪杀。过了一天,一个日军闯进我家寻找花姑娘,我祖母没有回答,日军就用刀背打她。日军又问我祖父,他当时睡在床上,因听不懂日本人的话,被日军在胸部和大腿连捅三刀 , 当即死亡。日本兵仍不...

陆侃如-简介

背景   陆侃如(19031978),著名学者。原名侃,字衍庐,笔名小璧。祖籍江苏太仓,出生于江苏海门三阳镇普新村(现临江新区普明村),生于一爱国士绅家庭。1920年,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2年考入北京大学。1924年由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考入清华大学研究院专攻中国古典文学。大学一年级时他便出版了《屈原》,大学毕业时又出版《宋玉》一书。研究院毕业后,他在上海中国公学任教授,并在复旦大学、暨南...

崔金贵:用铁钩子捞尸就地掩埋

崔金贵   在我们家住的附近有个崇善堂,是个慈善团体,满清时就有这个堂,日本兵进城以后,崇善堂找人收尸埋尸,我去的时候大约三四月光景。头一天是到水西门外二道埂子金华酱油厂,在这个厂酱油缸打捞尸首,都是日本兵把中国人扔进去的,还有别处收来的尸首。埋尸时,每人发一个背心,前后都有字,白底黑字,写的崇善堂,不然日本兵会乱抓乱杀的。埋尸就在附近挖坑埋,或拉到原来的壕沟扔下去,填些土;埋的尸首...

姜根福:11岁二姐反抗强奸被劈为两半

姜根福   姜根福 男 1929年12月20日出生   南京大屠杀时, 我们一家有父亲、母亲、两个姐姐、三个弟弟和我共8口人。当时,因为母亲没有奶水,小弟弟哭着要吃奶。有十来个日军从堤上经过,顺着哭声找来 , 发现了我母亲 , 欲拉出去强奸 . 母亲抱着弟弟 反抗 , 日本人从母亲怀中夺过小弟弟 , 用力摔在地上 . 母亲哭着扑倒在地 , 日本人向母亲背后开了2枪 , 打死了母亲...

人物介绍

高在从事教育的同时,于1912年7月与李桐轩、孙仁玉、杨西堂、薛卜五、范紫东、王伯明等,以振兴西北文化、提倡西北实业、移风易俗、辅助社会教育为宗旨,创办了陕西易俗学伶社。此后数十年,他热心于戏剧事业,把戏剧事业当做社会教育的重要手段,辛勤耕耘,乐此不疲。他在自述中说:社会教育刻不容缓。又须知所学技艺,即是化妆讲演,所负责任,即是改良社会。改良即是革命,革命即是易俗。时间无停止,革命无停止;社会无...

胡云生-简介

胡云生(19081980)江西省吉安县人。一九三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一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军第十一师三十三团宣传员,第十师师部政治指导员,红一军团司令部一科科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司令部作战科科员、三科科长,苏鲁支队参谋长,教导第二旅五团团长,湖西军分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一师副参谋长,第一纵队一师二团政治委员,第七纵队后勤部...

刘始明同志永垂不朽!

刘始明同志简历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原国防工办副秘书长、总装备部第九干休所副兵团职离休干部刘始明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9年12月1日15时5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刘始明同志,1914年4月出生于福建省上杭县下王村一个贫农家庭,1929年9月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并先后担任本乡儿童团小队长,少先队军事科长、支队长等职,1931年2月入伍,1931年12月加入共...

汪斌

汪斌表哥你一路走好

经历概况

1917年被督军陈树藩羁留府中,为陈教授书画。临回时,陈树藩问需要何物。他说:离家时,老婆叮咛扯上几尺颜色布,缝个裤子,再不需要什么。   1917年12月,焦子静与高峻等在白水宣布独立,起兵反陈。西安酉山书局为焦子静私产,陈树藩没收后赠与张,以作答谢。张将书局更名为含亲书局,对书局人员业务盈亏从不过问。   陈树藩失败后,他请来焦子静,全部交还。另外拿出一本账册,内记几年中故旧...

导演王振杰追悼会近日举行 康洪雷送别好友

2008年12月07日 康洪雷 今日送别好友   本报讯 今天上午,曾执导影片《怒江魂》的导演王振杰的追悼会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竹厅举行。他的生前好友、导演康洪雷等前往悼念。他是一位敬业的导演,做任何事都追求完美。虽然电视剧《川军出川》没有完成,但是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仍然在坚持,他努力了。《激情燃烧的岁月》的导演康洪雷哽咽着说。   王振杰之妻杜霏霏介绍,王振杰在一年前被查出患有肺癌。 与...

著名导演王振杰逝世

文稿作者:周琼   写稿日期:2008-12-05   【导语】曾执导过《怒江魂》、《绝对爱情》等影片的著名导演王振杰因病于12月1日晚在北京去世,享年51岁。今天上午9点,王振杰导演的遗体告别仪式将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竹厅举行。   【正文】在白色菊花、苍翠松柏映衬下的灵堂庄严、肃穆,今天上午,亲友们在这里与王振杰进行最后的道别。   【同期】(一段道别的同期)   【正文】王振杰生于19...

导演王振杰因病去世 曾执导过《怒江魂》

2008-12-05 来源: 华商晨报辽一网(沈阳) 华商晨报12月5日报道 曾执导过《怒江魂》、《绝对情感》等影片的著名导演王振杰,因病于12月1日晚在北京去世,享年51岁。 王振杰生前曾担任北京影音出版社主任,是一名优秀的制片人、导演。曾经拍摄过由陆剑民、陈炜主演的电视剧《今夜无风》以及由刘蓓、丁志诚、赵有亮、陈小艺、孔琳主演的电视剧《不觉流水年长》等,电影作品有刘蓓、袁立和尤勇主演的《绝...

六六旦,水上飘——悼念民间舞蹈艺术家李增恒

李增恒,绥德县韭园沟蒲家凹人。饰旦角,长于陕北踢场子舞。舞技精湛,蜚声艺坛。犹善《入洞房》,观者为之倾倒。因排行老六,人称六六旦。 清晨上班路上,插着耳机,听着广播,忽然听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李增恒。再仔细一听,李增恒去世了。或许是寒冬肃穆的气氛,也或许是满地的落叶,勾起了无限感慨,我不由自主地啊了一声。慢慢地缓过神来,感叹着又一位民间艺术家走了。 作为记者,如今是满腹遗憾,因为很早就想...

“六六旦”李增恒老艺人离世 陕北秧歌传承人走了

  中国陕西网讯:被陕北人称为六六旦的李增恒老艺人于12月1日因突发心肌梗塞,辞别人世,享年80岁。这一天,距他获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殊荣还不到10个月。六六旦的走,风摆柳;六六旦的跑,水上飘,俊不过那红牡丹,俏不过那六六旦;看了六六旦,三天三夜不吃饭。在陕北,这句顺口溜一直被人们传诵着。人们所说的六六旦,正是李增恒老人。   李增恒出生在绥德县韭园沟乡蒲家坬村,因家中兄弟姐妹共7人,...

人物简介

1921年升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任陕西督署副官。旋复考入北京陆军大学。   1927年毕业,随程潜北伐,任国民革命军第四路总指挥部作战科上校科长兼第六军参议。   1928年初,因局势变化,投靠张学良,任东北高等军学研究班兵学教官。研究班结束后到南京,任军事参议院参议。   1934年秋末应井岳秀之邀赴榆林,任第八十六师副师长。   红一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
  共13469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