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专属网络思念空间

个人纪念馆,能让往生者的一生故事得以完整的留存,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使家属无论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网络来祭拜往生者,传递思念之情,真正做到让爱与思念没有距离、生命的故事永久流传。

寄语爱妻—何忍送你到远郊

魂归天父数月余,静卧中堂又守家。 无奈阴阳俩相隔,无言迎送夫进出。 寻遍豫章山与水,逶迤青山何为墓。 心寒送妻留远郊,西出赣江夫将陪。

钱学森与珠峰计划

  钱学森去世后,钱学森之问成为中国教育界有识之士关注的焦点。钱老提出的一个问题震撼了所有人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个被称为钱学森之问的问题,引起上至国务院总理下至普通学生的深思。安徽高校的11位教授联合《新安晚报》给新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及全国教育界发出一封公开信:让我们直面钱学森之问!回应钱学森之问教育部实施了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这项计划的目的就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

钱学森逝世 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追悼

杰出的科学家、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同志的遗体告别仪式,2009年11月6日上午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胡锦涛、江泽民、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及朱镕基、李瑞环、宋平、李岚清等同志们前往送别;钱学森同志的家人、老同事、家乡代表以及社会各界民众也前来为他送行,其中不少人竟是从祖国各地甚至海外赶来参加告别仪式。来的人泣不成声,就这样,一位对中国事业做了很大的...

钱学林-个人语录

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   在美国期间,有人好几次问我存了保险金没有,我说1块美元也不存。因为我是中国人,根本不打算在美国住一辈子。   我在美国前3、4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因为我是中国人。   我姓钱,但我不爱钱。   我个人仅仅是沧海一粟,真正伟大的是党、人民和我们的伟大国家。 ...

寒衣节

寒衣   每年农历十月初一,谓之十月朝,又称祭祖节。为送寒衣节。 亦称冥阴节,这一天,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谓之送寒衣。与春季的清明节,秋季的中元节,并称为一年之中的三大鬼节。为免先人们在阴曹地府挨冷受冻,这一天,人们要焚烧五色纸,为其送去御寒的衣物,并连带着给孤魂野鬼送温暖。十月一,烧寒衣,寄托着今人对故人的怀念,承载着生者对逝者的悲悯。 同时,这一天也标志着严冬的到来,所以也是父母爱人等为所关...

钱学森之子钱永刚:这么多人来吊唁让我很感动

  钱学森之子钱永刚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对于父亲的离去,我有两个意外:一是没想到,父亲走得这么突然,我们这些年积累的应对疾病的经验用不上了;二是没想到,有这么多人来家里吊唁,让我很感动。今天,钱学森的儿子钱永刚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前两天下雪,我们在外面搭了个4间房大的棚子,放大家送来的花圈,原以为4天怎么都够用了,没想到1天半就放满了。   明天就是钱老的遗体告别仪式,钱永刚很...

钱学森遗体在京火化

11月6日,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的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追悼会向公众开放,社会各界群众祭奠。图为钱学森的灵柩抬出追悼厅。 中新社发 富田 摄   钱学森的遗体告别仪式今天上午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胡锦涛、江泽民、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前往送别。   从早上9点30分开始的告别仪式,持续到中午。数千各界民众自发前往送别钱老。   钱学森于1...

网友自发送别钱学森 敬献花圈挽联

人民网科技北京11月6日电 前方记者赵纲从八宝山殡仪馆现场发回报道:现场有网友自发组织前来悼念钱学森。他们送来一个很大的花圈,上面写着两弹一星横空出世惊寰宇,人民方傲立;民族脊梁风雪交加辞神州,国家可安好乌有之乡网友敬挽。

同事学生含泪追忆钱学森:凡事想到国家利益

10月31日一上班就接到通知,说钱老正在医院抢救,让我们尽快到301医院去。中途我打电话询问抢救的情况,结果被通知抢救无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任总设计师王永志院士几乎哽咽   1955年他的博士学成回国时,他告诫:   不能挑三拣四,原则是国家需要什么就做什么   钱学森身上最光辉的,是爱国主义精神,是为国奉献的精神。钱学森的第二个中国博士、两院院士郑哲敏说。   194...

郑州日报刊登梁心明同志逝世讣告

梁心明同志逝世 ...

钱永刚追忆父亲钱学森最后岁月

 新华网北京11月6日电 (记者 李斌)98岁的钱学森走了。   他生命中的最后岁月是如何度过的?生前还关心哪些问题?作为钱老之子,61岁的钱永刚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追忆了父亲生前的最后岁月。   他希望更多人理解、运用晚年的学术思想   上世纪80年代初,从一线领导岗位退下来以后,钱学森把主要精力集中投入到系统科学理论的探索、研究和系统工程理论的推广和应用之中。在他的积极...

潘菽-大事记

1897年7月13日 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陆平村。   1917―1920年 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   1921年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学习。   1921年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学习。   1923―1927年 在芝加哥大学学习,获博士学位。    1927―1949年 第四中山大学、中央大学理学院心理系教授,并两度兼心理系主任。   1949―1...

潘菽-主要论著

  1 Pan Shuh.The influnce of context upon learning and recall.Journ Exper Pshchol,1926(9):468―491.   2 潘菽.心理学的过去与将来.北新,1927(1):1―21.   3 潘菽.心理学概论.上海:北新书局,1929(初版),1932(再版).   4 潘菽.社会的心理基础....

郑州日报刊登梁心明同志逝世讣告

潘菽-人物评价

当代中国心理学的带路人   潘菽是我国老一辈心理学家的杰出代表。由于他的渊博学识,特别是他的高尚人格,他在我国心理学界享有崇高的威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筹建中国心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过程中,他作为筹备机构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后,他一直是我国心理学队伍和心理学工作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    潘菽一向最为关注的是我国心理学的发展方向和道路这样...

潘菽-教育贡献

潘菽从20年代中期到50年代中期,执教30年,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人才,尤其是心理学方面的专门人才。   潘菽的知识渊博而扎实。在大学里他曾讲授过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理论心理学、比较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心理学史等十余门主要的心理学课程。他讲课从来不用现成的教材照本宣科,而总是自编讲义。他所写的讲义和其他著作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的学生都感到,潘菽的讲课内容新鲜丰富而深刻。他口...

潘菽:心理学研究历程

踏上心理学之路   潘菽,早年称潘淑,原名有年,字水叔(菽)。1897年7月13日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陆平村的书香门第。其祖训为耕读传家,不入仕途。他的曾祖父和祖父分别是清朝道光、咸丰年间的举人,两个伯父都是光绪年间的秀才。父亲秉性耿直、倔强,文采出众,是村上私塾的先生。潘菽有兄弟5人,姊妹4人。他在兄弟中排行第二。潘菽6岁时开始在父亲开办的蒙馆里读《四书》、《五经》。清朝末年废科举兴学堂,在新旧...

我的婆婆

屈指算来婆婆已经离开我们五年多了。我婆婆这一辈子是相当不容易,她老人家四十多岁就守寡,独自领着四个尚未成年的孩子靠着几十元的工资生活。 婆婆在单位兢兢业业,不辞辛劳,在家里省吃俭用,把四个儿女培养成人,相继结婚成家。培养完子女这一代,又帮助照看儿女的儿女,亲属的儿女,八竿子打不着亲戚的儿女的儿女;不管谁家有事,只要找到她老人家,基本是有求必应,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我的孩子是婆婆帮带大...

潘宁堡、陈绍英:我们的好父亲潘菽

作者:潘宁堡 陈绍英 今年是我们的父亲潘菽诞辰一百一十周年。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北京校友会发起一个纪念活动,为他在南京大学校园里建立一尊铜像,并得到他家乡宜兴市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我们作为家属感到无比欣慰和感激。此外,使我们高兴的是,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中国心理学会和人民教育出版社联合编辑、出版《潘菽全集》,并且作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十一五重点出版图书之一。   受民主与科学感召,参与创立...

罗卓英-热心教育

罗卓英热心教育,曾先后在家乡与乡人倡办虎山中学,在江西赣州创办卓英学校、宜山小学。罗卓英是颇有文学修养的儒将。无论是从军期间,还是在炮火弭漫,战况紧张之际,也从不辍笔,曾著《呼江吸海楼诗集》二册、《正气歌注》一册及《从政言论集》、《抗战言论集》、《赣行吟草》等。
  共13466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