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用户免费注册
完善纪念馆资料
纪念馆创建成功

你是谁,就会遇见谁

你是谁,就会遇见谁;和谁在一起,你就会成为谁。人以群分物以类聚,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身份、地位、爱好、品性诸如此类的总和糅合成的那个你,才是真正的你。你具备什么,决定你能和谁站在一起。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追求可以改变你的一切。今天和谁在一起,决定明天你会遇见谁。追求无止境。

发布时间:2023年09月19号

了生为主旨,菩提心、智慧、方便为首要

了生为主旨,菩提心、智慧、方便为首要   佛日居士讲述   全部佛法,无疑是围绕了生死这一核心问题而展开。古人对青少年,虽然有莫待老来方学道,孤坟多是少年人的警策,但死,对来日方长的青年人来说,毕竟非迫切之事,要青年人成天把死字贴在额颅上,念念为求死后的究竟归宿而精勤修行,显然不易生起坚固道心,即使能由此生起道心,也容易使人丧失生活的热情,不利于青年的健康成长。听说有个高中才毕业的姑娘....

发布时间:2023年09月19号

佛教与青年

佛教与青年   佛日居士讲述   在近代佛教革命的风潮中,佛教,曾被人从自我反省的角度,谑称为老年的宗教、学死的宗教。教徒年龄的老化,与整个佛教老气横秋的景象正相一致。直到前八、九年,不管到哪个寺院里走走,都不难发现:佛教徒中,无论僧俗,老年人都占了绝大多数,尤其是老婆婆,往往是各地在家居士的主体,而且其文化程度一般都偏低,容易给人一种愚夫愚妇的印象。这种现象,自有其历史的、社会的及佛教弘....

发布时间:2023年09月19号

信仰佛教要由了解理论中得来

信仰佛教要由了解理论中得来   佛教徒的信仰正和科学家的信仰抱同样的态度,他们因为已经用过理智了解佛教中的若干理论,并没有找得不合逻辑的地方,也找不出诳骗的理由,所以也就毅然决然的信仰其他未经证验的理论。例如佛性,大多数佛教徒都还没有亲证到,那只有信仰佛语不虚,然后再依教修行以求证实,一旦我们亲证到了,那时已成事实,便谈不到信不信了。譬如我说肚饥时吃饭可饱,此事人人皆知,用不到劝人信仰,但是我若....

发布时间:2023年09月19号

人的生命,只在呼吸之间

人的生命,只在呼吸之间。生命是如此的短暂,所以应该好好珍惜,思考人生的真正意义是什么。佛经上说:未断我爱,不入洁净。知道迷惑并不可怜,不知道迷惑才最可怜。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不会给你烦恼,皆因自己的内心放不下那些无穷的欲望。

发布时间:2023年09月19号

择善固执

择善固执   一个人要为善为恶,全在一念之间,要成圣贤,或自甘堕落也全然决于一心,因此,祸福无门,由人自召一个人命运的改造,主要还是操在自己的手中,因此平时应该培养智慧和正见,以及择善固执的意志,才不会见异思迁,而误入歧途。   学佛纲要   佛经卷帙浩繁,义理丰富,不易修学,但有一个纲领,即修一切善,离一切相。自行化他,是同时的,但有轻重之分,在未花开见佛时,重在自行,见性以后,重在化他。....

发布时间:2023年09月19号

不可执理废事

不可执理废事   古德云:执性废修,如贫士拾豪家之券;著事迷理,类童蒙读古圣之书。盖童蒙读书,虽不明理,果能熟读,天长日久,自能融会贯通,仍有悟解之望,如愚夫愚妇只知念佛,不研经教,但能至诚恳切,老实念佛,念至一心不乱,必能往生。聪明人谈玄说理,自以为深通经教,高谈唯心净土,自性弥陀,以致念佛亦不念,三宝亦不拜,不诚不敬,而欲求解脱,实无可能,所以著事迷理,远胜于执性废修。盖愚人但重事相,发于至....

发布时间:2023年09月19号

辨魔

辨魔   修道如行路,不怕遥远,但怕歧途。路虽远,只要不停地往前行,就与目的地逐渐相近。如果误入歧途,除了回头再走正路之外,那就与目的地逐渐相远。普通人走错了路,看看情况不对,还可以知道折回来。修道走错了路,除有特殊的因缘使他回头之外,势必一直错到底。   旅行者所以误入歧途,只因歧途和正路极为相似。修道者所以走上错路,更因为有人在歧路口上诱导。这就是那些魔外鬼神之流。他们所诱导的歧路,往往比....

发布时间:2023年09月19号

佛教与其他宗教之不同

佛教和其他宗教之不同   佛教的出家人是良师益友,是修行者,也是弘法者,依佛法修行,依佛法度人,修养心性,修养道德,依佛法救人,而不是神的使者,更不是灵媒,领天命等,也不是依咒力、术力、鬼力迷人。   佛法讲真理,讲修养道德,修心性,一般人皆喜欢讲神通,讲灵验,感通,感应,若依咒力、术力、神力来救世度人,咒力、术力和道德力、修行力,何者可靠?鬼力、神力和佛力、菩萨力,何者可靠?何者正何者邪?何....

发布时间:2023年09月19号

植物也有生命,可以残杀吗?

植物也有生命,可以残杀吗?   一般初学佛的人,对众生的定义不明,而且现在更有说:植物也有生命,植物也有感情,若说不杀生,应该既不杀动物,也不杀植物。其实生命有它的层次,植物是无情众生,动物是有情众生,所谓众生可分为三级,高级的为人类,具有三个条件:一、有活动的细胞。二、有神经的反应。三、有思想及记忆。低级的为植物,只有活的细胞,没有神经和记忆,虽有生死的反应,没有苦乐的感觉,更没有思想及记忆,....

发布时间:2023年09月19号

  共7981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