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专属网络思念空间

个人纪念馆,能让往生者的一生故事得以完整的留存,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使家属无论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网络来祭拜往生者,传递思念之情,真正做到让爱与思念没有距离、生命的故事永久流传。

江庸——受邀参加新政协

1949年秋一天,江庸在上海自己的律师楼里收到一封笔迹苍劲飘逸的来函。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缄几个铅印红字落款上边赫然展现一个大的毛字。江庸急忙展开书柬,但见全文如:翊云先生:大示敬悉。时局发展甚快,新政协有迅速召开之必要,拟请先生及颜人俊(即颜惠庆)先生参加,不识可以成行否?许(即许藻容,法学家,江庸推荐给毛主席)先生事,已嘱法学方面的同志注意延接。草复。 敬颂道安! 毛泽东。 当时...

江庸——把文物捐献给国家

江庸先生平生不事蓄积,逝世后所遗款三千元、公债二千元。在他逝世前,遗嘱夫人徐琛请上海市文管会徐森玉对家存文物进行鉴定,凡有价值者,由家属全部捐赠国家,计122件。 江庸先生生前著有诗集、游记和法学论著多种,如1927年出版的《南游杂诗》,1929年出版的《台湾半月记》,1934年朝阳学院出版部出版的《趋庭随笔》(1967年台湾文海出版社再版),1946年重庆大东书局出版的《蜀游草》,19...

上海纪念江庸先生诞辰130周年

日期:2008-05-28 作者:邵岭 来源:文汇报 本报讯 (记者邵岭)昨天,上海市文史研究馆举行纪念江庸先生诞辰130周年座谈会。 江庸(1878-1960)是现代著名法学家、知名爱国人士、上海市文史研究馆第二任馆长。江庸在民国时期历任司法部次长、总长、国立政法大学校长等职。他在抗战时期坚守民族气节,拒任伪职。1949年初,江庸与颜惠庆、章士钊和邵力子等四人赴北平探索和平途径,到北平...

陈宗器-主要论著

1PackerCChen(陈宗器).AlternatingLakes.Geograffiskaannaler,Stock-holm,1935. 2陈宗器,尤寅照,龚继成.绥新勘路报告.锡山尤氏丛刊,1935. 3陈宗器.罗布淖尔与罗布荒原.地理学报,1936,3(1):1849. 4陈宗器.西北之地理环境与科学考察.方志,1936,9(2):8497.

陈宗器-西北荒原科学考察,成就卓越

1929年夏至1934年夏的5年内,陈宗器在内蒙古、祁连山、柴达木、新疆等沙海连天、荒无人烟、极为艰苦的地区,完成了这一地区举世瞩目的综合科学考察任务,开辟了中国西北荒原地球科学事业。 1929年物理研究所派陈宗器参加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担任天文、地形测量工作,并兼管磁偏角的测量工作。从绥远出发经百灵庙西行至额济纳旗,沿额济纳河(弱水)南下,经肃州(酒泉)进入祁连山考察。1930年冬,由...

陈宗器-中国地磁事业的开创者

1935年陈宗器回物理研究所后,在1936年3月至6月参加了东南沿海的地磁测量,共测量广州、汕头、厦门、福州、温州、宁波、普陀、吴淞等14个点。 1936年陈宗器赴德国留学,入柏林大学自然科学院专攻地球物理学,并在波茨坦(Potsdam)地球物理研究所著名的地磁学家巴特尔士(Bartels)指导下进行地磁研究工作。1939年陈宗器对德国发动世界大战不满,毅然离德赴英国伦敦帝国学院研究部从...

陈宗器-为科学事业公而忘私

1944年夏,日寇把魔爪伸向广西,物理研究所被迫经贵州迁往四川。陈宗器负责该研究所职工、家属、仪器设备。图书等抢运和疏散。沿黔桂路经贵阳再到重庆。职工及家属几经换车到达贵阳,但运输仪器设备及图书的火车被扔在金城江(今河池),虽经多方设法借到数辆汽车,火速抢运,终因抢运不及,被迫把部分仪器设备及图书炸毁,大部分物资几经周折终于到达四川重庆。 上海解放前夕,由于中央研究院及上海办事处的领导人...

回忆陈宗器先生

陈宗器先生逝世时年仅62岁,迄今将近47年。转瞬就要到他诞辰110年纪念,使人不禁回忆起陈宗器先生壮丽的往事。 探险考察的罗布泊王子 根据1927年4月26日由瑞典斯文赫定和中国学术团体协会联合组织的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规定中外团员各占一半,其中中方负责天文和地形测量工作的是中央研究院物理所年轻的陈宗器。其后又组织绥新公路查勘队,队长斯文赫定邀请陈宗器参加,继续做天文和地形测量工作。因此从...

陶孟和-北大执教记事

陶孟和的父亲陶仲明是一位塾师,他幼时随父在近代教育家严修创办的家塾中就读。这所家塾半日读四书五经,半日读西学。西学由张伯苓执教,课程有英文、数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知识。1904年严氏家塾改为敬业中学堂,1906年迁址改称南开学校。陶孟和成绩优异,旋以官费生被派赴日本留学,1906-1910年在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学习历史和地理。当时,他对中外地理特别感到兴趣,曾和同学杨文洵搜集大量资料,编译《中外地理大...

陶孟和-社会调查与社会学研究

陶孟和在英国伦敦大学学习期间,受韦伯教授夫妇和哈蒲浩士教授的影响很深。同时最喜欢肖伯纳和威尔斯这两位作家。他们都是费边社社员,在英国从事社会改良主义运动。他们认为进行社会改革必须研究近代的经济学、政治学等社会科学。韦伯对于劳工、失业、贫困、老年人等问题,做了很多调查,并从立法上对工时、养老金、工会组织等问题,提出了很多建议。韦伯夫人还在1912年新创了一个费边调查部,从事工业管理等问题的调查...

陶孟和-与国民党政权作斗争

陶孟和在青年时期,曾对蒋介石抱有幻想,因此与之有过往来。但随着国民党政权的腐败和蒋介石反动面目的逐步暴露,陶孟和的幻想也随之破灭了。 特别是1946年闻一多被国民党特务刺杀后,陶孟和义愤填膺,为此曾写信给邵力子,揭露蒋介石的无耻行径。有一次,他参加国民参政会后,从重庆回到社会所,就在同事面前抨击国民党政府的腐败,还引用周贻春(抗战前任清华大学校长,当时任农林部长)的话,说国民党政府已经烂到核...

陶孟和-新政权下的新使命

1919年4月23日,陶孟和以极为兴奋的心情迎接南京解放。第二天,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司令员陈毅将军身着灰布军服,带一位警卫员,来到中央研究院社会研究所办公楼看望陶孟和。由于陶孟和事先不知道,着长袍至会客室相见,互道姓名以后,乃知是陈老总。陈毅早年在北平中法大学读书时,曾读过陶孟和发表的某些文章,受到启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也了解陶孟和在解放前夕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抨击国民党政府的义举。这也...

陶孟和-关注科学编译出版工作

从建院开始,陶孟和就分工主管编辑出版工作。为了加强这一工作,他推荐古生物学家杨钟健出任编译局局长。鉴于过去许多科研论文及著作都是用外文在国外杂志上发表或出版的,国内各研究机构、学术团体也出版过一些学报和刊物,但一直没有全国性的权威刊物,院领导首先决定出版综合性刊物《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以及供国际交流的英文刊物《科学记录》。同时作出了扶助国内各重要专门学会、研究会等发行科学期刊的规定。除...

陶孟和-科学院图书馆事业的创始者和领导者

陶孟和是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的创始人。他曾直接领导中国科学院系统的图书馆工作,提出很多重要的思想和主张,对科学院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中国科学院于1950年4月28日成立图书管理处,1951年2月3日改为图书馆,作为全院管理、供应和对外交换图书的机构,由陶孟和副院长兼馆长。 后来相继成立了院图书馆的上海分馆和兰州分馆以及二十多个所的图书馆。当时,院图书馆同它们的关系是业务领导关系...

陶孟和:把“社会”变成“学”

陶孟和(1888~1960)原名履恭,生于天津,祖籍浙江绍兴。社会学家,中国社会学的奠基者。 屋内,一个学者,伏案写作,或叼着烟斗在一排排书架间徘徊;窗外,一个少年,放学途中每日被这灯光吸引,自问:我长大后会不会也有这么一间书房。 少年日后成名,他叫萧乾;而学者当年是负盛名的大知识分子,如今却淡出了人们的记忆,他叫陶孟和。 那是上世纪20年代初期,陶孟和在北京大学担任教授。此前留学英...

阎锡山——夤缘时会出任都督

1883年10月10日(清光绪九年九月初八),出生于山西省五台县河边村(今定襄县河边镇)一个以经商为主的小地主家庭。九岁入私塾,读过《三字经》等启蒙读物与部分四书五经。14岁辍学,随父阎书堂(字子明)到五台县城内自家开设的吉庆长钱铺学商,参与放债收息及金融投机。1900年在一次投机中惨败,负债两千吊,父子二人被迫逃往太原躲债。金融投机虽然短暂,但却为阎锡山后来进行政治活动积累了原始经验。 1...

阎锡山——拥袁称帝保存实力

袁世凯的真面目,早为一部分革命党人所认识,吴禄贞就是其中之一。阎锡山在吴禄贞的劝说下,与吴共组燕晋联军,出兵石家庄,一时在北方造成强大的革命声势。但当吴禄贞被刺后,阎的态度立即起了变化。 1911年12月初,南北议和已经开始,袁世凯违约派第三镇进攻山西民军。在大军压境面前,阎既慑于袁的威力,又对袁抱有幻想,遂同意同盟会员景梅九的建议,致函袁世凯谓,如果袁能协同军民,颠覆帝制,然后敷政共和...

阎锡山——韬光养晦保境安民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的统治局面并未改变,段祺瑞出任国务总理。阎又依附于段,在重大问题上惟段之马首是瞻。 1916年 7月,阎改任山西督军,一面排挤打击异己,使省长孙发绪和沈铭昌难以处事,相继离职;一面贿请内务总长汤化龙为其说项,又称段为师,遂得于1917年 9月兼任省长。从此,山西的军政大权集于阎之一身。他响应段祺瑞马誓师,曾出兵反对张勋复辟。段重新执政后,拒绝恢复被袁废弃的《中华民国临...

阎锡山——参加北伐雄踞华北

山西经过几年的休养生息,阎锡山自觉羽毛丰满,便站在娘子关上窥测形势,伺机而动。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中,阎出兵石家庄阻截直军北上,促成段祺瑞出任临时执政。1925年12月,打退了国民军总参议续桐溪策划的建国豫军樊钟秀对山西的进攻。1926年 3月,又将占领山西雁北地区的国民军逐出山西,并将自己的势力扩展到绥远。 在此期间,国共两党实现合作,筹划进行北伐。国民党极力争取阎锡山,双方关系开...

阎锡山——兴师问鼎兵败中原

1929年初,国民党召开编遣会议。蒋介石拟利用编遣全国军队之机削弱异己,首先任命阎锡山为蒙藏委员会委员长,以孤立冯玉祥和李宗仁。阎在各方讨价还价声中,曾提出有利于蒋的编遣方案。3 月15日第三集团军总司令部被撤销,而代之以第三编遣区办事处后,阎成了光杆司令,方知上当受骗,遂联冯以辞职并以相偕出洋相要挟。6 月25日冯玉祥抵达太原,阎竟然将冯软禁以自重。蒋阎双方函电往来,讨价还价。7 月23日...
  共13474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