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专属网络思念空间

个人纪念馆,能让往生者的一生故事得以完整的留存,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使家属无论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网络来祭拜往生者,传递思念之情,真正做到让爱与思念没有距离、生命的故事永久流传。

陆军中将---马鸿宾

马鸿宾(1884-1960)字子寅,甘肃河州人,回族,马鸿逵堂兄,陆军中将 1884年9月14日(清光绪十年七月廿五)生于甘肃省河州(今临夏市)韩家集,长子,自幼习武,并从师马良读书,后其叔父马福祥任靖远协副将时,与堂弟马鸿逵在署衙读书,1906年任西宁镇总兵衙门(总兵马福祥,马鸿宾之叔父)戈什哈,1908年任西宁矿务马队队官,兼矿务委员、放荒开垦委员,并兼理蒙番事务。1912年8月任昭...

儿子,对不起

在这个租来的小屋里,我已经蜗居三天了。今天,实在控制不住内心的悲哀,决定出去走走。独自走在熟悉,仿佛还带着你的气息的大街上,往日你我母子相偎散步的情形,仿佛就发生在昨天。我缓缓独行,脚步是那样的沉重,仿佛一下子衰老了十岁,仿佛一下子变得痴痴呆呆,我心里默默对自己说,是我害死了我的儿子呀!儿子,我知道现在说什么都不能改变你离去的事实,可我实在无法原谅自己呀。早知如此,我绝不会锁大门,即使家里失窃,...

马鸿宾三次主持宁夏军政

1921年春季,马鸿宾时任宁夏镇守使。我于是年8月份以同乡、同教的关系,并经他的三弟马负图介绍,由原籍临夏来宁夏投效镇守使署,在马鸿宾的办公室当勤务兵(当时我19岁)。从那时起,直到解放(我48岁),没离开过这个小集团,工作了28年之久。在此岁月里,我除当过短时期的勤务兵以外,其余的时期,我的工作是文书、参谋、秘书、科长、处长、副参谋长、高参等职。因此,我对马鸿宾的历史,知道的比较多一些,所以撰写...

王星同志逝世

新华网北京12月4日电 原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享受部长级医疗待遇)王星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9年10月2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王星病重期间及去世后,胡锦涛、温家宝、习近平、李克强、李源潮、张德江、朱镕基、曾庆红和曾培炎等以不同方式表示慰问和悼念。 王星1914年12月出生于四川省古蔺县,1935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6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马鸿宾的治学

马鸿宾的四叔马福祥,既悯其兄马福禄为抗击八国联军而牺牲,又感于他的一门腾达是由继承先兄余荫而发轫,所以对福禄之子马鸿宾的教育特别重视。在他从事政治生涯之始,无论到哪里,都把马鸿宾带到身边,亲自背读,朝夕课读。从马鸿宾的青年到壮年,一直聘请临夏秀才马良(字眉山)为家庭教师,全家尊称眉山老师。所授的学课为时代所限,乃是封建社会传统的四书五经、声律史鉴。等到宁夏后,又钻研回教先哲所著的《天方典礼》、《天...

儒将马鸿宾,关键时刻选择了光明,受到党和人民的敬重

马鸿宾,字子宽,甘肃河州(今临夏)人,1884年生。他11岁起即过行伍生活,后升迁至清军管带。辛亥革命后历任宁夏镇总兵、甘肃新军司令、宁夏镇守使,后率所部参加冯玉祥的国民军,任第二十四军军长。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历任宁夏省政府主席、甘肃省政府主席、第十七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八十一军军长、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1945年5月,当选国民党第六届中央监察委员。 在马家军阀生死存亡的关头,西北长官公署副...

悼念周一良

悼念周一良 最近两个月来,我接连接到老友逝世的噩耗,内心震动,悲从中来。但是,最出我意料的、最使我哀痛的还是一良兄的远行。   9月16日,中国文化书院在友谊宾馆友谊宫为书院导师庆祝九十华诞和米寿举行宴会。一良属于米寿的范畴,是寿星老中最年轻的。他虽已乘坐轮椅多年,但在那天的宴会上,虽称不上神采奕奕,却也面色红润,应对自如。我心里想,他还会活上若干年的。就在几天前,在10月20日,任继愈先生宴...

周一良忆良缘

西方习俗,结婚十年为锡婚,二十年为瓷婚,三十年为珍珠婚,四十年为红宝石婚,五十年为金婚,六十年为钻石婚。本书大约是历史学家周一良(1913-2001)的最后一本著作,以他与老伴六十年共同生活为线,回忆了他的丰富的经历和复杂的心境。本文摘自书中第三至六章。 初识邓懿 我小时在私塾读书,没有数理化的基础,不可能考大学,而兴趣又在国学方面。清华国学研究院当时已停办。燕京大学有专门训练中学国文...

人物生平

  何仁棠字阴苍,是广州文总属下的社联的中坚分子。1910年出生,小时在本县读小学和中学,1930年考入中山大学经济系。何任棠是一位热血青年,九.一八事变后,全国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发展,他和中大进步同学凌伯骥、赖寅仿等积极投身这一运动。当主张反蒋抗日的十九路军在福建成立人民政府时,何任棠便亲自前往福建去联系和了解情况,对抗日的军民表示敬意,谴责蒋介石的卖国投降政策。何任棠平时学习勤奋,处事沉着冷静,...

周一良:我所了解的陈寅恪先生

我认识、了解的陈寅恪先生,可以用这样十二个字来概括:儒生思想、诗人气质、史家学术。 先谈儒生思想。我觉得陈先生的文化主流是儒家思想。听说当初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有三位名教授,一位是冯友兰先生,一位是汤用彤先生,一位是陈寅恪先生,当时就有儒、释、道三种说法。冯先生是大胡子,人称冯老道,代表道教;汤先生是研究佛学的,是代表释教的;陈先生就是儒生,代表儒教,故时人用儒、释、道三字来代表这三位教授。...

梁效事件

那时的周一良,把文革炼狱看作是改造自己难得的机会,以至于到了对所受非人待遇甘之如饴(儿子周启博语)的地步。在一张劳动归来的合影中,周一良穿着鼓囊囊的棉衣,斜挎军绿书包,白毛巾随意扎在脖子上。这与他素来西装革履,系着苏格兰格子图案的围巾的形象,大相径庭。   及至参加梁效写作组时,他还以为这是组织对自己改造成果的肯定。每每奋笔熬至深夜,然后骑着自行车悠然回家。他不无自得地说:几十年前古典文...

周一良与洪业

在周一良念书期间,洪业《引得说》等一系列著作出版,不仅在燕大讲授初级历史方法、高级历史方法、远东史等课,而且继续在北平引得编纂处主持编纂引得。应该说,洪业对学生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研究方法的讲授和训练以及指导毕业论文等来实现的,他把西方一些近代史学研究的方法和工具介绍给学生,帮助他们建立综合科学的研究基础。初级历史方法主要讲授写论文如何搜集资料和作卡片,论文格式上如何安排脚注和参考书等。对于已经考据学...

学术研究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是史学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但不知何故,老一辈学者中除周一良先生外,其他人对此并没有给予太多的关注。在几十年的研究生涯中,周一良先生始终没有停止对这一段史学史的思考。他撰写的第一篇史学论文就是《魏收之史学》。该文1934年发表于《燕京学报》第18期。当时他只是一名年仅21岁的大学三年级学生。然而直到今天,这篇文章都极具参考价值,研究北朝史、研究史学史不可不读。上个世纪...

周一良-生平简介

学习经历   1930年入北平燕京大学国文专修科,1931年入北平辅仁大学历史系,1932年转入燕京大学历史系。1935年毕业后入燕京大学研究院肄业一年。1936~1937年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助理员。1939年到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入远东语文系,主修日本语言文学,并学梵文。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兼在哈佛大学陆军特别训练班教日语。1944年获博士学位。 任职经历   1944~1946年...

史学家眼中的周一良

 汪荣祖:长使书生泪满襟   我初知周一良的大名,早在台湾大学读书之时。那是50年代末,海峡两岸紧张对峙,音讯隔绝,台大历史系的少数同学从香港侨生之中,得以偷偷传阅大陆学者的著作。我当时已喜读陈寅恪的书,当看到周一良与唐长孺的魏晋南北朝史论丛时,感到颇具义宁学风而印象深刻。   直到大陆改革开放,中美建交以后,我于1981年得到美中交流学会的资助,到中国大陆访问研究半年。那年秋天,我来到美丽的...

人物简介

  姓 名:胡泽民     性 别:男   民 族:满族   籍 贯:辽宁   出生年月:1902年   牺牲日期:1933年09月06日     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2月,中共东满特委派遣胡泽民、孟泾清等到救国军各部工作。他在王德林准备起义过程中,参加鼓动,参与起义。不久,被任命为中国国民救国军前方司令部参谋长。   1932年夏,由于派系影响和汉奸的挑唆,吉林抗日...

陈寅恪与弟子周一良的恩怨

积极靠拢 曾发言批判陈寅恪 就在恩师陈寅恪考虑南下之际,周一良也面临着何去何从的问题。他在回忆录中说:1948年秋冬之际,局面颇为紧张时,我写信给父亲征求意见。这时大约已有地下党和他打了招呼,所以他主张我不要考虑离开,并汇给我一笔应变费。 1949年新中国成立,周一良和选择留下来的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感到欢天喜地,以崭新的精神面貌,迎接新时代。1950年秋末,他参加了西南土改团,去了四川,...

这些人类的恶魔

周一良:一个学者的两幅形象

周一良(1913~2001)安徽东至人。先后任教于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历史系。    本来,周一良是学界公认的陈寅恪的接班人。    1946年,哈佛毕业的周博士,怀着漫卷诗书喜欲狂的心情回国。他先后执教于北大清华等名校,主攻魏晋南北朝史。而这方面的权威陈寅恪对他也是赞赏有加。    然而几年以后,周一良仿佛变了个人:他全然放弃古代史,转而研究亚洲史;他烧掉拉丁文书写、羊皮纸制作的博...

郑之蕃-相关资料

主要理论   郑之蕃结合自己对中国数学发展史的认识和所从事的教学工作,著有《墨经中的数理思想》和《四元开方释要》等文。在抗日战争时期出版了他所翻译的美国柯恩所著《微分方程初步》 。后在他采用美国薛尔伍德和泰勒合著的《微积分》作教材时,曾把全书译出。郑之蕃认真于教学,并善于启发学生的思想,他对学生的关心教导不仅限于课内。获他教导的学生感到终生受益,有的坚定了专业学习的信心,有的以他对工作的严格要求...
  共13469页,到第 页